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差异及内源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与农地流转以来中国农业TFP的发展规律及增长源,运用Hicks-Moorsteen指数法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农业TFP的时空差异,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探究空间差异存在的内源构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TFP呈持续增长态势,驱动要素主要是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中国7个区域农业TFP增长态势表现不一,各区域的增长来源也不尽相同;不同区域间农业发展潜力存在显著差异;7个区域农业TFP的总体差异存在逐步扩大的趋势,而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82.
采后胡萝卜腐烂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ctober 2012, infected post harvest carrot root were found with decay symptom in several farmer markets around Kunming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symptom was grey white initially, then became brown to black with visible perithecia. According pathogenicity, morphology and sequence of the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 ITSI-5.8S-ITS2 ), 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s Ceratocystis fimbriata. The disease has been reported only in Brazil befor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C. fimbriata as the pathogen of carrot(Daucus carota) decay post harvest in China .  相似文献   
83.
李俊明  李婕 《食用菌》2023,(6):43-45
试验采用全自动多工位磁动力液体菌种发酵设备生产的羊肚菌液体菌种。为减少栽培羊肚菌小麦的用量,探讨大田栽培羊肚菌应用液体菌种的可行方法,畦床开浅沟铺底料(起黏结剂和保湿作用),喷洒液体菌种,辅以外源性营养袋提供后续营养。结果表明:喷洒羊肚菌液体菌种畦床能正常出菇,羊肚菌产量虽低于对照(固体菌种),但大大减少小麦的用量。为羊肚菌液体菌种的应用提供有益的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4.
要发展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得提高园林绿化的整体水平,因此,做好园林绿化工程中栽植与养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5.
音乐节海报的设计要求独特,主要表现在对设计主题的提炼和视觉表现,本文通过对迷笛音乐节海报设计的分析,探究如何完成一幅具有良好视觉表现力的作品,如何更好地塑造音乐节在乐迷心目中个性的形象,增加传播度及认识度。  相似文献   
86.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目中的雷锋精神问卷,对97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当今社会最值得学习的雷锋精神方面,诚实守信、懂得感恩,助人为乐、热情待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成为当代大学生心目中最值得学习的"四大"雷锋精神。新时代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学雷锋的活动之中,参与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当代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仍需要雷锋精神,并且对雷锋式的人物表示佩服,强调雷锋精神应传承发扬并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反映出校园学雷锋活动具有形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云南河口地区橡胶炭疽病、六点始叶螨进行连续监测,并收集相关气象资料,结果显示:(1)该地区橡胶炭疽病主要在嫩叶时期发生和流行,流行以多峰波浪型和单峰弓型为主,每年有2次危害高峰,菌量和感病组织是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高温多雨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2)六点始叶螨流行方式为渐发型,每年通常有2~3个高峰期,分别发生在4月、6月和9月,连续的晴朗干旱天气有利于六点始叶螨的繁殖及爆发,而阴雨潮湿天气能抑制六点始叶螨的危害程度;(3)在相同的气候类型、橡胶品系及立地环境条件下,不同海拔高度的橡胶炭疽病、六点始叶螨发病规律基本一致,但年际变化规律及变化幅度有所不同,而相同海拔高度的橡胶炭疽病和六点始叶螨之间存在非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水杨肟酸 (SHAM) 对草坪草夏季斑枯病菌Magnaporthe poae菌丝生长及其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采自北京地区的114株夏季斑枯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扩增并分析了夏季斑枯病菌细胞色素b基因 (Cytb) 部分序列,以期探寻该病原菌对嘧菌酯敏感性下降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SHAM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 (F = 20.812,P < 0.000 1);添加SHAM (40 μg/mL) 与否,嘧菌酯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 (EC50) 无显著差异 (F = 0.041 0,P = 0.842 3)。嘧菌酯对供试114株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0.001 0~0.146 5 μg/mL,平均值为 (0.017 4 ± 0.026 1) μg/mL。供试夏季斑枯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频率不符合正态性分布 (W = 0.499 7, P < 0.05),表明群体中已出现对嘧菌酯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连续单峰频次分布为70.18%的菌株 (W = 0.970 8,P = 0.064 0 > 0.05) 的平均EC50值为 (0.007 8 ± 0.003 7) μg/mL,该值可作为夏季斑枯病菌对嘧菌酯的相对敏感性基线。比对分析获得夏季斑枯病菌Cytb的部分序列 (8 639 bp),进一步扩增发现对嘧菌酯敏感性存在差异的12株菌株均在该序列上紧临143位密码子处插入了一段长1 956 bp的内含子,且在Cytb的129、137和143位密码子上未出现与抗性相关的点突变。上述结果可为草坪草夏季斑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同时可为深入探寻病原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QoIs) 杀菌剂敏感性下降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通过隧道发酵技术对草菇(Volvaria volvacea)的栽培原料进行发酵处理,以期应用于草菇工厂化栽培生产.发酵过程中检测了发酵料的温度、pH,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料转移至塑料框内进行高温杀菌,并对草菇进行室内栽培.试验时,对发酵隧道装料系数以及塑料框栽培的装料高度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草菇农艺性状的测定,探索隧道发酵技术对草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隧道装料系数为50%,发酵料升温较快,发酵料终pH为7.89,适合草菇生长;塑料框装料高度10.0 cm时,草菇生长最好,单框产量最高为(434.14±132.39) g,横径和纵径最大为(40.34±5.12) mm和(43.71±5.97) mm,生物转化率较高,达(17.37±5.54)%.  相似文献   
90.
云南西盟蔗区发现检疫性病害甘蔗白叶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明确2018年在云南西盟蔗区发现的甘蔗病害是否为植原体引起的甘蔗白叶病。使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通用引物P1/P7和R16F2n/R16R2对10份采自云南西盟蔗区的疑似甘蔗白叶病样品进行巢氏PCR检测,并将巢氏PCR 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巢氏PCR结果表明,所有10份样品均能扩增得到1240bp左右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所有获得的10条16S rRNA基因序列大小均为1247bp,序列间的核苷酸一致性为100%。BLASTN分析表明从病株扩增到的所有核苷酸序列与先前云南临沧甘蔗白叶病植原体分离物LC7和LC9的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KR020691和KR020692)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100%。虚拟RFLP分析表明西盟分离物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酶切图谱与16SrXI-B亚组植原体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西盟蔗区发现的甘蔗病害为16SrXI-B亚组植原体引起的甘蔗白叶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