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以己唑醇为配体与醋酸铜配合获得元素组成异化的己唑醇铜配合物。配合物对小麦种子浸种处理,待萌发生长至幼苗阶段将其进行NaCl胁迫处理,通过对幼苗脯氨酸含量以及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P5CR表达变化的测定,评价己唑醇铜配合物对植物抗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苗脯氨酸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及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00 mmol·L-1 NaCl胁迫下,配合物处理后脯氨酸含量最高,达55.44 μg·g-1,相比己唑醇和醋酸铜处理分别增加13.68%和58.45%;而100 mmol·L-1 NaCl处理6 h,己唑醇铜配合物处理小麦幼苗的脯氨酸合成增幅最大,P5CS、P5CR表达量明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麦幼苗的渗透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22.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4所医科院校2 949名2022届医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服务乡村振兴意愿的有1 455人(49.3%),积极为服务乡村振兴做准备的有1 085人(36.8%);男性、农业户口(农村生源)、(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及临床医学的医学生更愿意服务乡村振兴,并积极为服务乡村振兴做准备(P<0.05)。  相似文献   
23.
褐条病是为害甘蔗叶部的重要真菌病害,严重发病田块,一眼望去似“火烧状”,一般减产18% ~35%,蔗糖分降低15% ~30%[1].该病于1924年在古巴首次发现[2],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报道发生此病,常造成不同程度经济损失[3].在中国,尤其近年,感病品种加上多雨高湿导致褐条病在云南及广西等主产蔗区大面积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4.
甘蔗黑穗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真菌病害,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品质,可使甘蔗产量损失10%~50%,糖分下降0.5~1个百分点,威胁到甘蔗产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综述了甘蔗黑穗病的发生及危害、病原、症状、遗传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从甘蔗不同组织、防御酶系统、基因方面阐述了对黑穗病菌的胁迫响应,其防治方法最根本的是选用抗黑穗病甘...  相似文献   
25.
利用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Dowson]特异性引物XAF1/XAR1对2019年采自云南新平蔗区的8份疑似甘蔗白条病样品进行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扩增得到大小约608 bp的特异性条带,GenBank登录号为MT625864~MT625871.这些核苷酸序...  相似文献   
26.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病虫害是甘蔗生产的最大威胁。近年来病虫害在云南的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常发性病虫害持续处于常发态势,二是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三是病虫害混合发生,复合侵染,四是突发性危险性病虫害频发,暴发成灾。针对新特点从病源虫源、品种布局、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提出了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策:一是严格执行甘蔗引种、调种检疫制度,选育推广抗病、抗虫健康种苗,二是完善甘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安全科学用药水平,三是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探索优化推广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应急防控机制,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五是创新科技培训机制,宣传普及植保新技术。  相似文献   
27.
张有菊  王华  祝伟  李婕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2):39-41,44
本文从气温、降水、日照3个主要气象要素,与常年同期比较,分析2020年度济阳区的气候特点,对灾害性天气如大风、冰雹、大雾等对农业、交通、生活的影响进行评价.评价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综合评价济阳区2020年气候年景为平年.此评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不同灌水和蛭石处理对盆栽一品红生长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计两个灌水处理(W1,总灌水量3.6L;W2,总灌水量7.2L);3个蛭石铺设方式(Z0,无蛭石;Z1,蛭石铺在花盆底部;Z2,蛭石铺在花盆表面)。结果表明:在相同蛭石处理时,与W1处理对比,除一品红根、茎干重外,W2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一品红叶数,极显著(P0.01)提高了干物质质量和蒸腾量。在相同灌水处理时,与Z2(Z0)处理对比,Z1处理下一品红红叶、总叶数、蒸腾量、干物质质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3.11%、5.00%、59.91%、5.50%和12.87%(4.76%、25.24%、103.95%、3.10%和26.01%)。因此,W2Z1处理为本试验最佳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究不同原料、炭化温度和生物质炭不同组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而揭示生物质炭的增产机制。【方法】分别以木屑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50、450、550℃下裂解得到生物质炭。采用热水浸提法将生物质炭中的可溶性组分(浸提液)与难溶性组分(炭骨架)分离。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及组分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添加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其各组分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16.1 g/盆,显著高于添加木屑生物质炭及其各组分(13.0 g/盆)和对照处理(13.5 g/盆)。与地上部生物量类似,添加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其各组分处理下小白菜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等形态学指标较木屑生物质炭和对照处理显著改善。添加炭骨架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16.5 g/盆,较添加原状生物质炭和浸提液分别提高26.9%和17.9%。添加炭骨架处理下小白菜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较添加浸提液处理分别提高64.1%、51.1%、38.3%和80.0%。不同炭化温度裂解得到的生物质炭对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和根系生长无显著影响。与添加原状生物质炭处理相比,添加炭骨架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氮含量提高25.9%,而磷和钾含量分别降低39.7%和14.1%。添加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及其各组分处理下土壤pH、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添加木屑生物质炭处理分别提高0.1个单位、20.3%、19.1%、29.1%和189.2%。与添加原状生物质炭相比,添加生物质炭骨架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14.6%、6.6%、41.3%和55.1%,土壤pH升高0.13个单位;而添加生物质炭浸提液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49.8%、18.9%和24.2%,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生物量与根长、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等根系形态指标和土壤pH呈正相关,与小白菜地上部磷含量呈负相关。【结论】生物质炭制备原料和组成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玉米秸秆生物质炭较木屑生物质炭有更好的增产效果;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经热水浸提后再添加至土壤中有更好的增产效果。生物质炭中可溶性组分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是生物质炭增产的主要机制,而可溶性组分对根系促生作用与原料、制备温度和其本身物质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