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1.
根据青岛市畜牧业和种植业实际情况,测算了该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分析了青岛市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发展种养结合、完善财政投入和补贴机制、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快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及完善信息化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优化调整畜牧业布局、促进种养结合、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引导畜牧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同域山羊种群mtDNA D-环多态性及系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河下游7个山羊种群共59个个体的mtDNA D-环533 bp序列进行分析,发现59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21个,简约信息位点38个,分别占全序列的11.7%、3.94%和7.13%。确定了37种单倍型,崂山奶山羊1个个体还发现了1处5碱基的缺失。各群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785 7~0.969 7,核苷酸多样度为1.27%~1.73%,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构建系统发育树将37种单倍型分为2个分支,由此推断黄河下游山羊资源至少具有2个母系起源,角猾羊与A类型聚为1支,7个群体具有角猾羊起源,未发现捻角山羊对7个群体有贡献的证据。错配分析表明,A类型经历过群体扩张,B类型未经历过群体扩张。并通过遗传距离分析了各群体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3.
猪肉品质评定与营养调控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生猪生产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在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中占主要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猪肉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TA50-10是小麦中的一个截短的cDNA序列,与水稻白叶枯病菌harpin蛋白基因hpa1x∞(又称hrfl,hrfA)具有59%的一致性,它编码的多肽有类蛋白激酶催化域(Protein kinase like domain).为了研究TA50-10蛋白质的生物学性状和功能以及与harpin蛋白的关系,用PCR法从小麦cDNA中扩增到TA50-10基因,并以pET30a(+)为载体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体pEY30-TA50-10.将其转化大肠杆菌后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的诱导下获得了表达蛋白质,并研究了该表达蛋白质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作用.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TA50-10蛋白质具有热稳定性;用热处理后部分纯化的TA50-10蛋白质溶液喷施烟草叶片能够诱导三生烟草局部抗TMV,并且诱抗效果在处理后10 d内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保水剂与秸秆深施对砂质潮土水肥状况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水剂与秸秆深施对砂质潮土培肥效应的研究,为中低产田砂质潮土的改良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于典型的砂质潮土区设置了五种不同的田间处理方式:秸秆翻埋还田(TS)、秸秆深施(DS)、秸秆与保水剂深施(DS+W)、保水剂深施(DW)和不处理对照(CK)。比较分析了小麦生育期不同土层中水分、有机质、速效氮以及小麦产量。研究结果表明:(1)与CK相比,从孕穗期到灌浆期,秸秆与保水剂的施用均使0~80 cm土层的含水量有所提高,且DS+W与DW均显著提高了60~80 cm土层水分,其中在孕穗期两处理水分含量分别是CK的3倍和2倍,灌浆期为CK的2倍和1.5倍。(2)与CK相比,其余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P<0.05),TS、DS和DS+W分别增产了30.7%、27.3%和48.9%。(3)与CK相比,TS、DS、DS+W和DW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0.63、0.57 0.93和0.29 kg m~(-3)。(4)与CK相比,20~80 cm土层中,深埋处理DS、DS+W、DW均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DS+W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5)与CK相比,TS和DS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各土层中硝态氮含量,保水剂的施用在40~80 cm土层中对土壤硝态氮未见显著影响。(6)各处理间单茎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大小为:DS+W>DS>TS>DW>CK,且从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来看,TS、DS、DS+W处理下的籽粒所占比重较CK的籽粒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茎+叶所占比例相应减少,植株干物质的积累逐渐向籽粒偏斜。(7)从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来看,土壤水分主要在小麦灌浆期影响小麦产量,且是砂质潮土中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主要因素。综上所述,保水剂与秸秆的施用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砂质潮土的理化性状,提高农作物产量,以保水剂与秸秆的配合深施对砂质潮土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他问题要么是由这三个问题引发出来,要么与其紧密相联.可见,建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一组秸秆还田菌群ADS-3的功能稳定性及初步观察其接种于土壤后对还田秸秆的促腐效果。结果表明:在培养瓶中菌种ADS-3对小麦、水稻和玉米3大农作物秸秆都有稳定高效的分解能力,35℃条件下培养11d,能分解稻秆51.6%、小麦秸秆44.7%、玉米秸秆40.8%;在4、15和35℃条件下,尽管ADS3对小麦秸秆的分解率差异很大,依次为6.8%、21.6%和44.7%;但是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其培养液,发现不同温度条件下ADS3的微生物组成稳定。将菌种接种到模拟秸秆还田土壤中,初步试验结果表明ADS-3能显著提高秸秆的腐解速度(P〈0.05)。试验结果为该菌群进一步开发秸秆还田促腐菌剂提供试验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PEG胁迫下玉米基因表达情况,采用数字化基因表达谱(DGE)技术,检测了20%PEG胁迫下玉米植株中基因表达谱,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部分基因表达特点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在20%PEG胁迫下48h时,共检测到31829个基因表达量发生了改变,其中表达量差异达到2倍以上的基因共1438个,其中801个表达量呈现上调,637个表达量呈现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涉及到结合、催化、转录、抗氧化剂活性,参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定位、生物调节、定位建立以及刺激反应等。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7个随机选择的基因在胁迫前后的表达特点与表达谱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玉米对PEG胁迫反应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个生物过程协同调控的过程,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调控的主要方式,此外候选了与玉米耐PEG胁迫相关的应答关键基因,为揭示与玉米耐旱机理以及克隆与玉米耐旱性相关关键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直立与弯曲穗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碾磨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材料为对象,研究了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籽粒在碾米品质上的差异。弯曲穗型材料整穗籽粒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以及粒重均高于直立穗型材料,其中整精米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总体而言,在稻穗的同一部位,两穗型材料一次枝梗籽粒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重均高于二次枝梗的籽粒;一次枝梗上以第2 或第3粒位籽粒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第1 粒位籽粒的较低;穗上同一部位二次枝梗籽粒的碾米品质在两穗型材料间的差异大于一次枝梗,而穗型与其排序并无直接关系;两穗型材料籽粒粒重在穗上的分布与排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通过育种选择来改良直立穗型材料的碾磨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氮肥过量使用所导致的氮素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现代农业生产。研究秸秆还田改善旱地农田土壤性质、提升土壤肥力和氮素利用率的潜力和作用机理,为减少氮肥用量、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选取河南许昌潮土和云南曲靖红壤两种典型旱作农田,2016~2018年开展了田间玉米-大麦/小麦轮作定位试验,在两地同时设置以下4个处理:不施氮 (CK)、常规施氮 (N)、减氮20% (80%N)、减氮20%配合秸秆还田 (80%NS),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土壤硝化潜势和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结果】  与N处理相比,80%NS处理可稳定保持麦季抽穗期和玉米季抽雄期两种旱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养分含量,促进土壤中NH4+-N的积累并降低了NO3–-N含量;80%NS处理使潮土和红壤硝化潜势分别降低了5.5%~33.9%和7.8%~37.5%;3年连续减施20%氮肥配合秸秆还田能够稳定产量并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 (11.2%~20.4%),提高氮肥利用率6.4%~10.3%;而80%N处理会使作物产量下降3.9%~13.4%,氮肥利用率降低1.8%~38.9%。  【结论】  连续3年减少常规氮施用量20%配合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碳氮含量,还减缓了土壤的硝化作用,增加了土壤铵态氮积累,实现对作物所需养分的持续供应,因而在维持和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单纯降低氮肥用量则有降低作物产量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