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0篇
  12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蒙自石榴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蒙自石榴 ( Punica granatum)早实丰产 ,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佳经济林树种之一。本研究通过对蒙自石榴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田间试验 ,寻找较佳的技术组合 ,为滇东南岩溶山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 试验地概况及方法1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北纬 2 3°39′2 3″~ 2 3°40′5 2″,东经 1 0 4°1 6′5″~ 1 0 4°1 7′39″的滇东南文山州砚山县铳卡农场 ,海拔1 60 0 m,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型气候 ,年平均温度 1 6.1℃。年降雨量 996.4mm,日照时数 1 933.5 h,≥ 1 0℃积温4877.8℃。土壤为石灰岩上发育的山地红壤 ,土层深厚 ,但土…  相似文献   
42.
川滇桤木是一个生态经济型的纸浆原料林树种,适于在亚热带地区重点发展,或与桉树混交及作桉树林退化后的替代种植树种,以实现纸浆原料林的可持续发展。川滇桤木的生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除干旱的阳坡不宜种植外,对各种立地环境都较适应,其人工林林木高和径的年均生长量都在1以上。川滇桤木木材的造纸性能良好,其木材密度为0.48 g/cm3,纤维长度1.19 mm,纤维长宽比91.47,综纤维素87.17%,苯醇抽出物2.56%,细浆得率43.6%,黑液残碱7.0 g/mL,撕裂指数8.2 mN.m2/g,抗张指数48.79 N.m/g,耐破指数3.31 kPa.m2/g。川滇桤木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营造人工林后,林分生物多样性增加,林地的水湿条件得到改善,其人工林群落特征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致,改良林地土壤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林地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43.
通过在砚山县铳卡农场对墨西哥柏、郭芬柏、冲天柏和杜仲4个不同树种以及不同的造林密度、施肥措施、育苗措施与喷洒云大-120处理等5个因素的对比试验,其幼树期(3年生)的试验结果表明:树种对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及造林保存率影响显著,其他因素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被树种的影响所削弱。同一树种在其他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明显,参试的墨西哥柏、郭芬柏、冲天柏和杜仲的造林技术措施的最佳组合分别是A1B2C2D1E2、A2B2C2D2E1、A3B1C3D1E2和A4B1C4D2E2。3年生墨西哥柏最佳组合的树高为3.4m、地径4.8cm、冠幅1.09m,生物量为29.348t/hm^2;冲天柏最佳组合的树高为2.66m、地径3.88cm、冠幅0.74m、生物量为19.000t/hm^2;郭芬柏最佳组合的树高2.42m、地径3.73cm、冠幅0.87m、生物量为18.548t/hm^2。预计在滇东南岩溶山区选择墨西哥柏、冲天柏和郭芬柏,采用最佳技术措施组合造林,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4.
云南松母树林的营建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种是速生丰产的基础,营建母树林是提供良种的基本途径,通过天然优良林分的选择、疏伐、施肥和抚育管理等措施营建云南松母树林,提高单株和单位面积的结实量,为生产提供更多的良种。介绍了云南松母树林营建的具体方法,为营建云南松母树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滇东南岩溶地区三种退耕还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滇东南岩溶地区3种退耕还林模式和坡耕地的径流和植被、土壤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还林恢复植被后,能取到明显的固土保水增肥作用。营造纯林、乔草混交林或经济林与牧草复合经营,均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综合考虑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是:川滇桤木:红三叶〉墨西哥柏〉花椒:大百脉根。与坡耕地相比,川滇桤木与红三叶混交林能减少37.23%的径流和99.40%的土壤流失,固体养分流失量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减少99.37%,99.43%,98.68%,98.86%,99.34%,99.35%和99.58%,液体养分流失中氮、磷、钾分别减少32.45%,19.80%和21.57%。不仅减少了水土和养分的流失,同时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对土壤的改良和营养补充,使土壤养分有所提高,而坡耕地的土壤养分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6.
新银合欢育苗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切根及喷云大-120 对新银合欢作促进苗木生长的试验, 结果表明: 切根及喷云大-120 对新银合欢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 仅在苗木侧枝的形成上有一定促进作用, 且不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 故在新银合欢育苗中不宜采用切根及喷云大-120 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7.
为促进铁橡栎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及良种选育,以建水县5个铁橡栎种群的23个家系为研究材料,通过种长、种宽、种形指数、单果重及千粒重5个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铁橡栎不同家系及种群间种子的形态特征及变异。结果表明:铁橡栎种子的5个性状指标在家系间及种群间均存在着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单粒重及千粒重变异幅度较大,种长、种宽及种形指数3个性状更趋于稳定,种群间变异小于家系间的变异。种子的形状主要受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单粒重及千粒重受分布区海拔的影响而存在垂直变异,种子的大小及质量则受热量控制而呈现出一定的地理性变异,单粒重及千粒重是影响种子形态特征的主要性状。基于相关的分析结果,格安、燕子洞、黄龙寺3个种群的1、13、15、18、20、21、22和23号家系共8个家系属种子质量优良的家系,种群则是燕子洞、黄龙寺两个种群。  相似文献   
48.
滇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点监测方法,对滇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定期观测和土壤肥力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期间,随着植被生长量的提高,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孔隙度则随之增加,土壤肥力逐渐提高,说明植被恢复能有效改良土壤并提高土壤肥力,且随着林木生长量的增加,土壤肥力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退耕还林9 a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肥力依次为:云南松+旱冬瓜林>银荆林>川滇桤木林>旱冬瓜林>墨西哥柏林>云南松林,说明由于树种不同导致土壤改良作用差异,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改良作用最好,其次是阔叶林,建议在退耕还林和中低产林等工程中多营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  相似文献   
49.
2000-2007年,采用系统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武定县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调查,共统计到种子植物173科、774属、1737种(包括变种、亚种和多年栽培种)。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属的地理成分中,热带地理成分略高于温带地理成分,分别为364属和347属,分别占总非世界属数的51.2%和48.8%。热带地理成分中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所含属数最多,为154属,占总非世界属数的18.57%;温带地理成分中以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所含属数最多,为132属,占总非世界属数的21.66%,其次是东亚分布及其变型,为73属,占总非世界属数的10.27%。说明武定县植物区系不仅具有热带性质,而且具有温带性质,是二者兼容的地区,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云南高原地区、滇中植物省,为古热带植物区系与泛北极植物区系的结合。分布区类型的组成也表明此区系古特有种丰富。  相似文献   
5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地力变化和水土流失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滇东南石漠化山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定点观测和地力变化及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地土壤的肥力较佳,其次是耕地土壤,这是由于封山育林地土壤多年来进行封山育林,耕地土壤进行了平衡施肥;3 a后人工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很大改善,土壤肥力有很大提高,这是退耕还林的结果;从水土流失状况来看,耕地是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产流产沙、土壤侵蚀、固体和液体养分流失最严重的类型,人工林地水土流失最低,说明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有利于石漠化山地土壤肥力的改善和水土保持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