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园艺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与地膜西瓜相比,大棚覆盖条件下,西瓜生长速度快,产量和甜度显著提高,需肥量明显增加。因此,生产大棚西瓜生产不仅要根据西瓜需肥特性进行施肥,供给西瓜高产所需的营养,还要配合大棚管理,采取增施有机肥、控氮增磷钾、补施二氧化碳气肥和加强叶面喷肥等调控措施,提高果实含糖量,增加经济效益。1需肥特性西瓜生长速度快,需肥量大,特别是在大棚覆盖条件下,667m2产量可达3500kg以上,需肥量明显增加。施肥实践表明,667m2生产3500kg西瓜,需吸收氮10.7kg、磷3.8kg、钾11.5kg,三者比例为2.8∶1∶3.1。大棚西瓜施肥要在保证氮肥供应的基础上,增施有…  相似文献   
12.
韭菜中棚覆盖栽培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加盖草苫覆盖,陕西关中地区一般在11月下旬,气温降至0℃左右,韭菜回根前覆盖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白天拉苫见光,第1茬韭菜第2年元月上旬即可收割上市。另一种形式不加草苫,在韭菜萌动前覆盖薄膜,一般在元月上旬扣棚,2月中下旬收割第1茬韭菜,覆盖期间可收获2茬。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创建苦荞高产示范片,实施高产栽培技术使苦荞产量达到2250~3000kg/hm2。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高产创建热情,提高了单产,拟在本州及相似生态区推广试验总结的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苦荞麦新品种“川荞2号”2002年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产量较全国公共对照品种“九江苦荞”增产2.5~30.3%,较地方对照种增产3.23~43.26%。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结实率高、适口性好。适宜在海拔1600~2600m的低山、二半山和高山苦荞主产区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5.
16.
陆羽《茶经》评论法门寺博物馆李发良陆羽《茶经》共三卷七千多字,分十个小节就茶的生物特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作用,茶叶的采制、加工技术,烹茶、用茶的器具和艺术,唐朝之前有关茶的人、事,当时茶叶主产地的分布、品质以及《茶经》的推广均作了明确记录,使人仿佛看到...  相似文献   
17.
6个荞麦品种耐盐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不同的荞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荞麦种子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测定,对各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活力指数和幼苗质膜透性是对盐特别敏感的指标;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川荞1号的耐盐性最强,川养2号次之,TQ-0808的耐盐性最弱。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燕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燕选1号”和“保罗”2个品种、3种密度、3种施肥水平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施肥有显著增产作用。2个品种667m2播种量5kg、施复合肥40kg(底肥)+5kg尿素(追肥)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苦荞是凉山州传统种植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也是彝族同胞的主食之一[1]。通将“川荞2号”的自然变异单株,通过连续7年的系谱选育,培育出适宜凉山地区种植的高产大粒苦荞新品种“川荞8号”。该品种春播、秋播出苗率远可达91%。形态特征为幼茎绿色,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花绿白色,无香味。主茎节数11.5节,株高100~110cm,有效分枝2~5个,花序柄短,结籽集中,籽粒饱满、长锥、暗灰色,株型紧凑,结实率高,平均单株粒重2.5~4.5g,千粒重22~24g。生育日数81d左右,平均产量178.37kg/667m2。2022年1月通过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川认杂粮2022001)。  相似文献   
20.
2003年6月,国内首创产品板栗保鲜纸由浙江众发实业有限公司研发成功,并已通过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和浙江省技术创新项目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