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蜂花粉对肉鸡小肠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4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72只,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和15g/kg(试验组)的蜂花粉,每周每组随机抽取试验鸡6只,剖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测量肠管长度及肠绒毛、肠腺长度,并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研究了日粮中添加蜂花粉对肉鸡小肠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1~3周龄鸡的小肠绒毛和肠腺的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道淋巴组织较发达,证实蜂花粉能够促进肉鸡小肠的早期发育,增强组织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宰后成熟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宰后成熟过程中基因表达规律与猪肉品质变化的相关性,以期更好地阐释鲜肉成熟过程中肉品质变化的机理。【方法】以4℃条件下贮藏的大白猪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贮藏0、1、2、4、6、8和10 d时肉品质变化状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宰后猪背最长肌中单磷酸腺苷脱氨酶3(AMPD3)、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2(MYBPC2)、肌球蛋白轻链3(MYL3)、左旋氨基酸转运体(SLC7A8)和原肌球蛋白3(TPM3)等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大白猪宰后背最长肌pH在2 d时达到极限值6.5,显著低于4、10 d(P<0.05);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贮藏损失在10 d时达到最高值12.52%,显著高于0.5~6 d(P<0.05);剪切力在宰后成熟1~10 d显著低于0~1 d(P<0.05);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随成熟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8~10 d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宰后肌肉组织中基因的转录丰度仍然存在,AMPD3基因...  相似文献   
33.
研究旨在从香猪卵巢small RNA测序数据中挖掘调控香猪繁殖的microRNA (miRNA),解析miRNA调控香猪卵巢功能及繁殖性状的分子机制,对于猪的遗传选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取发情期和间情期的香猪各4头,屠宰后取其卵巢组织,提取总RNA进行small RNA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检测mi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预测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香猪卵巢组织中miRNA在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主要分布于1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香猪卵巢中共有627个已知猪miRNAs表达,其中有34个差异表达miRNAs,表达量前五的分别是miR-23、let-7i-5p、miR-103、miR-30e-5p和miR-1271-5p。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是细胞过程(cellular process),主要分布于细胞(cell),主要分子功能是结合(binding);KEGG显著富集通路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通路(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pathwa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通路(IGF pathway)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EGF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与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相关,因此推测miR-23b、let-7i-5p、miR-103、miR-30e-5p和miR-1271-5p可能参与了香猪繁殖调控。本研究初步筛选出5个可能调控香猪繁殖性能的miRNAs,可为从分子水平提高香猪产仔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
单利民  徐玉花  李升 《大豆科技》2007,(6):30-30,36
华疆3号原代号疆丰22-3142,2006年7月经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多年在试验及大面积生产中表现高产稳产,2004-2005两年平均粗脂肪含量18.85%,粗蛋白含量41.77%.近几年在黑龙江北部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构建非洲猪瘟病毒CAS19-01/2019株(GenBank登录号:MN172368.1)结构蛋白P72的合成肽疫苗,通过免疫小鼠评估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效力。【方法】利用ProtParam、SOPMA等软件分析P72蛋白的理化性质与结构信息,通过ABCpred、SVMtrip、IEDB预测P72蛋白的T细胞与B细胞抗原表位,筛选出显著的表位多肽区域,合成多肽辅以弗氏佐剂腹腔注射免疫小鼠,检测免疫组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IL-2、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G),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角度评估合成肽的免疫效力。【结果】综合分析得出P72蛋白是稳定性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无规则卷曲分别占19.35%、5.42%、25.08%和50.15%。筛选出了P72蛋白的8个优势抗原表位,626-634、520-528、298-306、203-211位氨基酸处为T细胞抗原表位,587-606、232-251、110-129、39-58位氨基酸处为B细胞抗原表位。整合优势表位合成2个多肽P72-1与P72-2,首次免疫小鼠14 d时可检测到P72-1与P72-2的特异性抗体,首免后28 d达到最高值,其最高抗体效价分别为1∶25 600与1∶12 800;免疫后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显著上升(P<0.05);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淋巴细胞数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因子IL-4、IL-2、IFN-γ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研制2种合成肽疫苗,在免疫效力上P72-2高于P72-1,二者都能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刺激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产生细胞因子IL-4、IL-2、IFN-γ,本研究为非洲猪瘟合成肽疫苗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7.
为合理评价阿克苏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通过野外试验及收集前人研究成果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阿克苏河流域渗透系数进行空间变异性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河流域渗透系数变化潜水比承压水大;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受外界条件等随机性因素影响较大,承压水受含水层位置、地层岩性等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最优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分...  相似文献   
38.
5个猪种HSD17B12基因结构变异SV225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香猪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发现HSD17B12基因内含子3中存在一个254 bp的结构变异位点,命名为SV225。为探索SV225在不同猪群体间多态性分布以及基因型与香猪产仔数的关系,选取4个贵州地方猪种(香猪、柯乐猪、江口萝卜猪、黔北黑猪)和1个欧洲猪种(大白猪)为动物样本,利用PCR检测5个猪种中结构变异SV225的分布频率。结果显示,4个贵州地方猪种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插入型Ⅱ,杂合型DI与缺失型DD,SV225多态性丰富,大白猪仅检测到Ⅱ型。4个贵州地方猪群相比,香猪和柯乐猪的D等位基因占优势,江口萝卜猪和黔北黑猪中Ⅰ等位基因比例更高。经卡方检验,香猪、柯乐猪的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江口萝卜猪和黔北黑猪(P0.01),且4个贵州地方猪种的D等位基因均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分析3种基因型与香猪产仔数的关系,发现Ⅱ型个体的第三胎平均产仔数比DI型多2.25头(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HSD17B12基因中的结构变异SV225与地方猪的产仔数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9.
40.
实验在大肠杆菌产生的志贺样毒素2型变异体(Shiga-like toxin Ⅱ e,Stx2e)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建立了以PCR为基础,高效快速检测猪水肿病的PCR试剂盒.该试剂盒扩增的阳性条带为172 bp的特异性DNA片段,最低检出菌体量为120 CFU,在-20℃至少可保存12个月,重复性良好.应用猪水肿病PCR快速检测试剂盒对22份新鲜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其中的5个样本含Stx2e阳性大肠杆菌,PCR检测结果与剖检、细菌学和生化检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