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形态解剖尧组织切片和光镜技术研究珠江口池塘养殖梭鱼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性,以期从形态结构上了解南方养殖梭鱼的摄食、消化和吸收等重要生理功能。结果显示:梭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道4部分组成,肠道又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梭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4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黏膜层位于消化道壁的内层,主要由黏膜上皮、固有膜组成;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间含有血管尧神经和淋巴组织;肌肉层致密,外层为纵肌,内层为环肌;浆膜层极薄,覆盖于整个消化道的外层。消化道各部分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皱褶、黏膜上皮细胞的类型、肌层的结构和肌肉组织的类型、杯状细胞的数量多少等方面。  相似文献   
62.
运用耳石传统形态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 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蜮)(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识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耳石形态存在体长效应,矢耳石对4种鱼的判别成功率为94.86%,星耳石对除黄唇鱼以外3种鱼的判别成功率为92.70%;矢耳石和星耳石对除黄唇鱼以外3种鱼的联合判别效果为98.54%.  相似文献   
63.
驼背鲈鳃丝的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hivelis鳃丝的组织结构、表面形态特征及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鳃丝和鳃小片的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的基本相似,鳃丝表面分布有众多规则或不规则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鳃丝排列紧密,末端膨大;鳃丝呼吸上皮细胞薄,其下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胞间具分泌细胞开口.鳃小片表面呈褶皱状、凹凸不平,排列在鳃丝两侧.鳃小片是由上下2层单层呼吸上皮细胞以及把它们撑开的支持细胞所构成,泌氯细胞大量分布在鳃丝、鳃小片上,并有开口通往外界.讨论了驼背鲈鳃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4.
六指马鲅的繁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5.
广东池塘培育条石鲷仔、稚、幼鱼的早期发育和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广东饶平池塘人工培育的条石鲷( Oplegnathus fasciatus)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特性。条石鲷初孵的0日龄仔鱼全长(1.8755±0.060)mm,卵黄囊长径(0.739±0.135)mm,短径(0.489±0.089)mm。在水温为22~23℃的前期培育条件下,3日龄仔鱼的卵黄被完全吸收,而到第4天,仅见到卵黄囊残余物。混合营养期仅1 d。在水温为24~27℃、盐度29~30、pH 7.4~8.2条件下,3日龄的仔鱼已开口,但仍不能主动摄食,4日龄仔鱼便进入了外源性营养阶段。8日龄鳃弓形成,12日龄尾椎弯曲,25~30日龄仔鱼的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先后出现,鳞片出现,进入稚鱼期。40日龄时进入幼鱼期,全身覆盖鳞片,条带全部形成,形态与成鱼相似。全长、体长、体质量和体高随日龄的生长速度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体高/全长之比在0~5日龄时急剧下降,随后逐渐增高,20日龄后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66.
比较研究了不同的养殖水温和酶反应温度对卵形鲳够幼鱼(体重为0.82±0.15 g)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第一组试验,将卵形鲳够幼鱼分别在19℃、22℃、25℃、28℃和31℃各温度下养殖7 d,然后在相同的酶反应温度下测定其消化酶活性;第二组试验,将卵形鲳够幼鱼在25~26℃驯养7 d,然后分别在15℃、20℃、25℃、...  相似文献   
67.
对两种鲈形目鱼类红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和卵形鲳碜Trachinotus ovatus的鳃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红笛鲷和卵形鲳够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红笛鲷的中部鳃丝表面一部分较为平坦,基部鳃丝表面则凹凸不平。红笛鲷的鳃小片高度要较卵形鲳够鳃小片高。红笛鲷和卵形鲳够鳃上皮的几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红笛鲷鳃上的扁平上皮细胞界限清楚,而卵形鲳够鳃上扁平上皮细胞表面遍布不规则的微嵴,细胞界限模糊。红笛鲷鳃丝表面的氯细胞数量多于卵形鲳够,这可能与两种鱼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长期演变相关。  相似文献   
68.
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组织结构的影响,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0、10、15、20、30)花鲈幼鱼的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鳃丝排列紧密,顶端膨大呈棒状,鳃小片细胞饱满,有少量泌氯细胞。花鲈幼鱼鳃丝宽度随盐度的升高而缩小,鳃小片间距则逐渐增大,差异显著(P<0.05);盐度为20时,部分鳃小片变形脱落,鳃丝上的泌氯细胞明显增多增大;盐度为30时,鳃丝宽度较大,出现断裂脱落,鳃丝上细胞排列疏松,泌氯细胞明显膨大,有溶解现象。脾脏在淡水条件下(盐度为0),淋巴细胞数目较少,血细胞较多;在低盐环境中(盐度为10、15),淋巴细胞增大,数量增多,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增加;在高盐度下(盐度为30),脾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出现肿大、空泡化现象,细胞排列疏松。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肌纤维排列较为疏松,多角形或长椭圆形,长径和短径较大、密度较小;盐度为15时,肌纤维短径变小、密度增大,与0、10盐度组均差异显著,盐度为30时,肌纤维长径增大、密度减小;随着盐度的增加,肌纤维长径和短径均有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单位面积肌纤维数量则先增加后减小,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花鲈幼鱼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变化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有关。  相似文献   
69.
驼背鲈的形态和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观察并解剖32尾活体驼背鲈,详细记录其形态特征和内部组织结构。驼背鲈的显著特征是身躯侧扁,头顶凹入,后头部突然隆起,体甚高,上下颚无犬齿,后鼻孔呈垂直长裂孔;背鳍10棘,体褐色,体表布满黑色圆点。胃发达,卜型;肠管中等长,幽门盲囊10~13个;胆囊非常细长如线状,屈曲,其长为体长的23%~25%;生殖腺粗短,雌雄同体。  相似文献   
70.
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鳍鲷Sarus latus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状或坑状凹陷及孔洞等结构.黄鳍鲷的鳃丝表面一部分鳃丝表皮凹凸不平,另一部分鳃丝表皮较为平坦.黄鳍鲷和尼罗罗非鱼鳃上皮几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黄鳍鲷的扁平上皮细胞表面观以不规则的六边形为主,或类似菱形的四边形,细胞间界限清楚,而尼罗罗非鱼鳃丝细胞表面的微嵴以形成密集指纹状回路,隆起的微嵴两侧有细小的横突,扁平上皮细胞间排列凹凸不平,形成深沟或凹坑,成为细胞间明确的界线.黄鳍鲷鳃丝表面的氯细胞和粘液细胞数量较多,尼罗罗非鱼鳃丝表面基本上没有观察到氯细胞,粘液细胞很少.黄鳍鲷鳃小片的厚度比尼罗罗非鱼鳃小片的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