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篇
  54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在江西省泰和县老虎山小流域内采用5种模式进行人工森林重建,即设置强烈干扰马尾松林分(模式A)、封育马尾松林分(模式B)、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模式C)、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模式D)、竹节沟湿地松林分(模式E)5种林分,对其林冠层和林下植被层截留、凋落物层持水量以及林地土壤层渗透及贮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式E的林冠层及林下植被层截留量最大,模式A最小;模式D的凋落物层持水量最大,其次是模式C,模式B和E相等,为最小;模式B土壤渗透性能最好,其次为模式D,模式E的初渗速率最小,模式A的稳渗速率最小;土壤贮水性能以模式D最大,其次为模式B,模式E最差。试验表明选择适宜的生态修复模式,保护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层涵蓄水分的能力和土壤渗透性,是提高红壤严重侵蚀地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1.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是制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因素。据资料显示,在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如荷兰等国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6%以上,而河南省多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3%。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有机肥料、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残体。优质有机肥施用量少、农作物秸秆还田率低是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实践证明:要使土壤肥力稳定增长,就必须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成显著正相关。这充分说明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提高有机质含量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土壤和提高作物品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对香椿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抽提物含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香椿木材为轻质木材,气干密度0.45 g/cm3;气干材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率分别为1.53%、3.21%、4.85%;全干材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率分别为3.33%、6.56%、10.46%;饱水径向、弦向、体积湿胀率分别为3.45%、7.01%、11.67%;香椿木材顺纹抗压强度25.64 MPa,抗弯强度75.01 MPa,抗弯弹性模量6331.24 MPa,端面、径面、弦面的硬度分别为2.90 k N、1.91 k N、2.08 k N;香椿木材的热水抽提物含量为5%、苯醇抽提物含量为4.47%、1%No OH抽提物含量为20%。  相似文献   
44.
我国南方农作保土技术综述李凤,陈法扬(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南昌330029)一、我国古代农作保土技术简介农作保土技术是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措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积极探索,并系...  相似文献   
45.
大熊猫肠梗阻是大熊猫非传染性内科急腹症中的一种多发病,无论在野外或圈养条件下均可发生[1]。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发病率较高,如不及时抢救,容易导致大熊猫死亡。近年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多次遇到大熊猫患肠梗阻,通过经验积累和临床实践,探索出手术治疗大熊猫肠梗阻的方法,并成功治愈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保护性脂肪是用动物瘤胃难解的一些物质,包被于油脂表面,使其避免受瘤胃发酵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脂肪不被瘤胃破坏的目的.脂肪进入小肠后即可被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保护性脂肪应用于奶牛能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奶质,降低应激危害和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保护性脂肪喂奶牛,是一项新技术,喂牛前必须注意到6个问题,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否则将适得其反,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或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47.
孕激素受体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的分布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分布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试验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Image Pro Plus 6.0分析软件检测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内PR的分布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技术对乳腺组织内的PR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P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小叶间结缔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中,偶见胞质着色。PR阳性物质平均光密度在整个乳腺发育过程都呈现高-低-高的趋势,青春期PR阳性物质数高于其他几个期,差异显著(P0.05);妊娠期、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静止期PR阳性物质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妊娠期和静止期的PR阳性物质数均高于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但妊娠期和静止期PR阳性物质数差异不显著(P0.05),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PR阳性物质数差异不显著(P0.05)。PR阳性物质数的分布表明PR可促进导管分支和腺泡发育。P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在不同发育期牦牛乳腺组织内明显不同,青春期P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期,泌乳早期和泌乳中期PR蛋白相对表达很少,而静止期开始大量表达。提示在牦牛不同发育期,PR蛋白在乳腺发育及泌乳生物学中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48.
1流行病学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的仔猪,以1~3日龄内的最常见,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本病尤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也高.据调查发病率高达50%以上,死亡率高达30%.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尤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也最为严重,1月龄以上则很少发生.本病发病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发病率为3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  相似文献   
49.
中国苹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比较优势原理,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苹果产业主产区在2002—2009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山西、辽宁、山东、河北5个省具有明显的地区生产优势,河南省和甘肃省不具有地区生产优势;陕西省和甘肃省的种植规模逐年增加;河北省、辽宁省和山东省的效率指数呈增长趋势;甘肃省和辽宁省的效益指数呈增加趋势,苹果种植业在其种植业内部的优势越来明显;陕西省的综合优势位于首位;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中国苹果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反复冻融对猪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猪肉颜色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其中L*(亮度)、b*(黄度)值逐渐增大,a*(红度)值逐渐减小;同时剪切力在经过一次冷冻后显著增加,达3.757kgf,猪肉的嫩度明显降低,而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剪切力又逐渐降低,嫩度提高;另外,解冻损失、失水率、煮制损失及脂肪氧化程度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