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0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 4× 4拉丁方设计 ,研究了梅花鹿饲粮糊化淀粉尿素氮水平对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粮糊化淀粉尿素氮水平对能量、氮、干物质的消化率及能量、氮的代谢率等指标的影响 ,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饲粮糊化淀粉尿素氮水平达到 0 75%[2 3 85g/(日·头 ) ]时 ,对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没有不良影响 ,6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添加0 75%的糊化淀粉尿素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探明γ-氨基丁酸(GABA)对糯玉米产量形成及其光合生理的影响,为提高糯玉米产量的化控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糯玉米品种粤彩糯2号、京科糯928和粤白甜糯7号为材料,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糯玉米孕穗期叶面喷施GABA 5 mmol/L(FS)处理,观察记载田间糯玉米生育时期及植株农艺性状,测定分析糯玉米产量及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糯玉米产量和光合生理指标对孕穗期叶面喷施GABA的响应。【结果】与CK相比,FS处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试糯玉米的鲜苞产量、净穗产量和鲜苞穗叶比,鲜苞产量和净穗产量分别较CK提高5.45%~11.08%和5.66%~14.23%。供试糯玉米在FS处理下的单穗总粒数、成熟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株高均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6.28%~8.76%、14.01%~70.67%、14.60%~29.92%、8.94%~23.19%和3.35%~5.21%。FS处理对穗位高度、秃顶长、穗粗、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SPAD值及成熟期叶片老化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FS处理下供试糯玉米的抽穗期、散粉期和吐丝期均较CK提前1 d。糯玉米净穗产量与鲜苞产量、穗粗、穗行数和成熟期叶片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鲜苞产量与净穗产量、穗粗、成熟期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叶面喷施GABA处理下糯玉米产量的提高与提高单穗总粒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株高以及调控生育时期相关。  相似文献   
94.
复合饲料添加剂对成龄母貉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80只成龄乌苏里母貉,随机分成试验、对照各1组,试验组饲喂添加剂,进行对比饲养实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母貉的繁殖性能,使其配种时间及产仔相对集中且时间较为合理;改善母貉营养水平,促进发情和排卵,明显降低空怀率,试验组比对照组空怀率低13.89%;平均产仔数和产仔成活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和限饲对冬毛期水貂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50日龄健康美国短毛黑公貂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Ⅱ、Ⅲ组水貂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2%、32%、42%的试验饲粮,Ⅳ组为限饲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2%的试验饲粮,饲喂量为Ⅱ组的50%。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水貂的165日龄体重、体长、鲜皮长、鲜皮重、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以Ⅱ组的值最高。Ⅱ组的180和195日龄体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针毛细度和绒毛细度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水貂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Ⅱ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干物质、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则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与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的沉积氮、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或P<0.01)。Ⅰ、Ⅱ和Ⅲ组的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Ⅱ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相比,Ⅳ组的针毛细度、绒毛细度、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排出量、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碳水化合物消化率、食入氮、沉积氮、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由此得出,冬毛期水貂饲粮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32%。50%限饲对冬毛期水貂的体长、鲜皮长、鲜皮重、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无显著影响,但是对针毛细度、绒毛细度以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在不影响水貂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基础上,适宜的限饲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
97.
乳酸菌在微生态制剂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是影响毛皮动物生产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治疗方法多使用抗生素,而滥用抗生素又会造成一系列问题。笔者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综述微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以乳酸菌为代表的微生态制剂的兴起及其优越性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美好前景,为进一步研究微生态制剂在毛皮动物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
本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短毛黑水貂60头,随机分成A、B、C、D4组,每组15头。各组分别在相同基础鲜料中添加0%、0.2%、0.4%、0.8%的琥珀酸,在冬毛生长期进行75d的饲养试验。结合屠宰取皮测定生长发育数据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间胃内容物pH差异显著(P〈0.05),0.4%琥珀酸组最低;各处理间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取皮体重、体增重、肝脏重、脾脏重、肾脏重、胰腺重等生长发育性状,0.4%组都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在血清尿素氮浓度、血清总蛋白浓度、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中,0.4%组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间血清葡萄糖、胰岛素、总胆固醇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以0.4%组最高;各组间白蛋白、甘油三脂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水貂冬毛生期日粮中添加0.4%的琥珀酸,对其生长性能和某些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水貂皮肤毛囊发育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采集0~6周龄初生的美国短毛黑公水貂的背中部皮肤样品,用HE染色法制备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皮肤毛囊结构及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水貂的皮肤在出生前就已经基本发育完成,初级毛囊、次级毛囊的毛干具有髓质;水貂出生时可见初级毛囊而无次级毛囊,初级毛囊的密度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加,于4周龄后降低,初级毛囊在水貂4周龄后不再发育或很少发育, 4周龄时可见次级毛囊,次级毛囊随水貂体表的增长毛密度增加,且在水貂出生后大量发育。水貂6周龄时S/P值为2.95±0.23,次级毛囊仍将大量发育。水貂背中部表皮呈先增厚后变薄的变化,真皮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增厚;初级毛囊、次级毛囊随周龄的增加而加深。  相似文献   
100.
本试验旨在探讨β-catenin和BMP2基因在幼龄水貂皮肤中定量表达的规律及意义。试验选用0~6周龄的幼龄公水貂21只,每周龄各3只,采集背中部的皮肤样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相对定量方法, 检测不同周龄的幼龄水貂皮肤中β-catenin和BMP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周龄的增加β-catenin mRNA丰度呈上调趋势,在4周龄时显著增大(P<0.05),5周龄时达最大(P<0.01),6周龄时β-catenin相对表达量与5周龄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而BMP2 mRNA的表达保持稳定(P>0.05)。β-catenin mRNA的丰度与次级毛囊发育变化趋势一致,与前人相关报道一致,提示其可能参与水貂次级毛囊发育;而BMP2 mRNA的丰度在毛囊发育阶段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