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0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试验旨在研究当日粮钙磷比一定时,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钙、磷代谢的影响。随机选取(135±5)日龄、健康雄性水貂117只,分成9组,每组1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3×3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设3个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 300、4 300、6 300 IU/kg;设3个钙水平,分别为2.0%、2.4%、2.8%,钙磷比固定为1.7∶1,配制9组试验日粮,分别为:Ⅰ组(2 300 IU/kg维生素D+2.0%钙)、Ⅱ组(4 300 IU/kg维生素D+2.0%钙)、Ⅲ组(6 300 IU/kg维生素D+2.0%钙)、Ⅳ组(2 300 IU/kg维生素D+2.4%钙)、Ⅴ组(4 300 IU/kg维生素D+2.4%钙)、Ⅵ组(6 300 IU/kg维生素D+2.4%钙)、Ⅶ组(2 300 IU/kg维生素D+2.8%钙)、Ⅷ组(4 300 IU/kg维生素D+2.8%钙)、Ⅸ组(6 300 IU/kg维生素D+2.8%钙)。预试期13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①各组水貂料重比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最低。钙水平对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D水平对料重比有极显著影响(P<0.01)。②钙水平可极显著影响粗脂肪消化率(P<0.01),其中2.8%水平极显著低于2.0%和2.4%水平(P<0.01)。③日粮维生素D和钙水平对水貂氮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④各组水貂粪钙、粪磷、钙消化率、磷消化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Ⅱ组钙消化率、磷消化率最高,Ⅲ组次之。钙水平可极显著影响粪钙、粪磷、钙消化率、磷消化率(P<0.01),2.0%水平可极显著降低粪钙、粪磷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钙消化率及磷消化率(P<0.01)。维生素D水平对钙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对粪磷、磷消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2 300~4 300 IU/kg维生素D水平有利于提高钙消化率、磷消化率,降低粪磷含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钙磷比为1.7∶1,维生素D水平为2 300~4 300 IU/kg、钙水平为2.0%时,冬毛期水貂料重比及钙、磷排放量较低,而粗脂肪、钙、磷消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3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亚油酸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取(90±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蓝狐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蓝狐。6组蓝狐分别饲喂亚油酸水平为0.11%(Ⅰ组)、0.52%(Ⅱ组)、0.92%(Ⅲ组)、1.33%(Ⅳ组)、2.14%(Ⅴ组)和3.36%(Ⅵ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饲粮亚油酸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蓝狐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1),对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饲粮亚油酸水平由0.92%升高到3.36%,平均日增重逐渐升高,料重比逐渐降低,但上述指标Ⅳ和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亚油酸水平极显著影响育成期蓝狐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干物质消化率(P0.01),对蛋白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均以Ⅵ组最高,干物质消化率以Ⅴ组最高,但上述3个指标在Ⅳ和Ⅴ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饲粮亚油酸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粪氮、尿氮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1或P0.05),对食入氮、氮沉积和净蛋白质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粪氮以Ⅵ组最高,与Ⅱ、Ⅳ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尿氮以Ⅱ组最高,与Ⅲ、Ⅳ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降低环境污染以及保证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的角度综合考虑,饲粮亚油酸水平为2.14%较适宜。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旨在研究半胱胺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影响因素为半胱胺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选取167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水貂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的试验饲粮,半胱胺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试验饲粮分别同Ⅱ、Ⅲ、Ⅳ组,半胱胺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1 d。结果表明:1)Ⅲ、Ⅴ、Ⅵ、Ⅶ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Ⅳ组(P0.01);间隔添加组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极显著优于连续添加组(P0.01);90 mg/kg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120 mg/kg组(P0.01)。各半胱胺添加组的毛皮品质均有所改善,Ⅵ、Ⅶ组皮长及针毛、绒毛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间隔添加组针毛长度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90 mg/kg组针毛长度显著高于60和120 mg/kg组(P0.05)。半胱胺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及针毛、绒毛长度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2)各半胱胺添加组粗蛋白质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物质、粗脂肪消化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各半胱胺添加组粪氮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Ⅵ组氮沉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Ⅱ、Ⅳ组(P0.05),间隔添加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连续添加组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半胱胺能够促进冬毛期雄性水貂的生长,并提高毛皮品质、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冬毛期雄性水貂饲粮中半胱胺的最适添加水平为90 mg/kg,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  相似文献   
34.
不同Ca水平饲粮对梅花鹿瘤胃内各主要代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Ca水平饲粮对梅花鹿瘤胃内各主要代谢参数的影响,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用4种不同Ca水平(P固定)的日粮,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瘤胃内pH值、纤毛虫数、原虫蛋白浓度、NH3-N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日粮以玉米、豆饼、...  相似文献   
35.
饲粮不同精粗比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饲粮不同精粗比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参数的影响,选用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设计3种不同精粗比的饲粮,采用4×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NH3-N)、三氯乙酸沉淀蛋白(TCA-P)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他们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组分。3种饲粮精粗比分别为20:80、40:60、60:40,精料由玉米、大豆饼、大豆、麦麸、骨粉、食盐组成,粗料为干柞树叶。各组饲粮中约含粗蛋白10.3%,总能17.36MJ/kg。试鹿均为单圈舍饲,每头每日分两次喂精料2.5kg,自由饮水。每种饲粮经15天预饲期后,进入正式采样期。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不同精粗比对瘤胃内NH3-N、TCA-P浓度影响较小(P>0.05);对pH值、TVFA浓度影响较大(P<0.01)。随日粮中精料比例增加,瘤胃内pH值显著下降,TVFA浓度显著升高。对瘤胃内VFA组分分析发现,随着日粮中精料比例的提高,呈现出乙酸比例下降、丙酸比例升高的趋势。试验结果还指出,瘤胃内几项主要代谢参数均随进食而呈现规律性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6.
充分利用秸秆饲料,减少精料用量,是降低养鹿饲养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秸秆过腹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牧业良性循环,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而要有效地利用秸秆饲料养鹿,则掌握秸秆饲料青贮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7.
甜玉米的蒸煮品质品尝鉴评是评价食味品质的重要环节。了解普通消费者评价甜玉米食味品质的标准及偏好性可以使育种家在改良甜玉米品质和培育优质品种时更有针对性。以17份甜玉米种质为试验材料,在专业鉴评的基础上,请95名普通消费者进行了品尝鉴评,并对获得的评价数据进行调查。普通消费者的评价结果总体上和专业鉴评结果相一致;与好吃程度相关性最高的是风味和甜度,相关系数均在0.950以上;女性普通消费者中果皮厚度与好吃程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930以上,显著高于男性的0.892,而女性消费者中好吃程度与光泽度的相关系数则只有0.501,明显低于男性的0.666。上述结果表明,与普通消费者整体喜好度相关性最高的是风味和甜度;女性消费者对果皮厚度的重视程度高于男性,而男性消费者对光泽度的重视程度高于女性。这些初步调查结果可为育种家们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甜玉米食味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貉肉骨粉对育成期雄性蓝狐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30±5)日龄、初始体重为(1.90±0.32) kg的健康雄性蓝狐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量3.00%(Ⅱ组)、6.00%(Ⅲ组)、9.00%(Ⅳ组)、12.00%(Ⅴ组)和15.00%(Ⅵ组)貉肉骨粉的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80 d。在正试期第55~57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消化试验结束后采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Ⅴ组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Ⅱ、Ⅲ、Ⅳ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Ⅳ组的干物质、粗蛋白消化率显著低于Ⅰ、Ⅵ组(P<0.05);Ⅴ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Ⅱ、Ⅲ、Ⅳ、Ⅵ组(P<0.05)。(3)各试验组氮摄入量、氮沉积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Ⅵ组净蛋白利用率显著高于Ⅱ、Ⅲ、Ⅳ组(P<0.05),Ⅴ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4)Ⅴ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Ⅳ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39.
为探讨水貂皮肤和毛囊发育机理,试验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水貂毛皮成熟期皮肤及毛囊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及其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IGF-Ⅰ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貂皮肤表皮细胞和毛囊外根鞘细胞中都有IGF-Ⅰ、IGF-ⅠR和EGF基因的强阳性表达,3种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细胞核呈空泡状未见到阳性染色,呈苏木精复染的蓝色,皱褶区域和表皮下胶原结缔组织出现了阳性染色为非特异性阳性结果。IGF-Ⅰ、IGF-ⅠR和EGF基因在水貂皮肤表皮和毛囊外根鞘细胞中广泛表达,直接参与调控皮肤和毛囊的发育。表明EGF、IGF-Ⅰ和IGF-ⅠR基因在水貂皮肤及其衍生结构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测定了蓝狐对6种动物性蛋白(鸡肉粉、秘鲁鱼粉、鸡肠羽粉、肉骨粉、羽毛粉和猪肉粉)来源日粮和5种植物性蛋白(玉米蛋白粉、膨化大豆、豆粕、膨化玉米和玉米胚芽粕)来源日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比较了不同性别蓝狐对同一蛋白质来源日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选取健康成年蓝狐公、母各110只,公、母狐分别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每组试验日粮的粗蛋白质由单一的试验饲料原料提供.预试期7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在6种动物性蛋白来源日粮中,羽毛粉日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最高,但与鸡肉粉和秘鲁鱼粉日粮差异不显著(P>0.05);肉骨粉和猪肉粉日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羽毛粉和鸡肉粉日粮(P<0.05).鸡肉粉日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但与秘鲁鱼粉、鸡肠羽粉和羽毛粉日粮差异不显著(P>0.05);猪肉粉和肉骨粉日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鸡肉粉日粮(P<0.05).在5种植物性蛋白来源日粮中,膨化大豆日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最高,但与豆粕日粮差异不显著(P>0.05);膨化玉米日粮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4种日粮(P<0.05).豆粕日粮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但与膨化大豆和玉米蛋白粉日粮差异不显著(P>0.05);膨化玉米和玉米胚芽粕日粮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日粮(P<0.05).不同性别蓝狐对同一日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作为育成期蓝狐日粮的蛋白质来源,6种动物性蛋白原料中以鸡肉粉最佳,5种植物性蛋白原料中以豆粕最佳.不同性别蓝狐对同一日粮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