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5篇
  45篇
综合类   214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福建各地区主要红树植物的形态特征。[方法]2015年3~5月对福建省沿海各地区树龄在5 a以上的红树植株形态指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福建省5 a以上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的平均高度为2.0~3.0 m,基径为10~20 cm,叶片面积为10~30 cm2,长冠幅为2.0~3.0 m。[结论]福建省全省秋茄的形态特征主要受到纬度因子的影响,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2.
残膜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及入渗模型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不同残膜量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6个残膜添加量(0、80、160、320、640和1 280 kg/hm2)处理分别对土壤入渗率、湿润锋运移距离及水分分布的影响,比较了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和Green-Ampt模型对含残膜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残膜延长了土壤水分入渗时间,入渗至45 cm土层深度时入渗历时随残膜量增加而增大;入渗一定时间,含残膜的入渗曲线与无残膜曲线分离,分离时间随残膜量增加而提前,分离时间与残膜量之间呈对数函数减小;Kostiakov模型更适合模拟含残膜土壤的入渗过程;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增长关系,但湿润锋运移距离随残膜量增加而递减;随残膜量增加,作物适宜生长区和水分分布重心逐渐上移。残膜对土壤水分入渗有较大不利影响,其影响程度随残膜量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3.
利用BSA法发掘玉米抗灰斑病主效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高抗灰斑病自交系齐319与高感病自交系Ye478构建的RILS(重组自交系)为试材,通过两年田间表型鉴定,选取极端表型家系高抗16个,高感15个,利用SSR分子标记,并结合群体分离分析方法(BSA)筛选玉米抗灰斑病连锁标记并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在玉米第1连锁群上检测到1个主效抗病基因位点(QTL),与两侧的分子标记umc2614和bnlg1803遗传图距分别为4.74 c M和3.78 c M,该抗病基因位点可解释40.9%的表型变异率,抗病基因来源于齐319,加性效应达到了-7.817 5。  相似文献   
34.
元阳梯田周围不同群落P元素背景值特征及其元素循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元阳梯田周围森林群落P元素背景值特征状况,了解不同林木类型P元素循环情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笔者研究元阳梯田中心区周边9个不同森林群落优势种叶片、土壤以及枯落物中P元素含量及各群落元素循环系数及特征。结果表明:(1)在优势种叶片中,P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为1.69 g/kg,范围为1.05~3.00 g/kg,在枯落物中,P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为1.51 g/kg,范围为0.76~2.33 g/kg,叶片和枯落物N含量平均值依次为:人工林茶园>阔叶林>针叶林。(2)土壤全P含量平均值在0~20 cm和20~40 cm分别为0.72、0.38 g/kg;速效P含量平均值为3.50 mg/kg(0~20 cm)和2.62 mg/kg(20~40 cm)。表层土P含量为:阔叶林>人工林茶园>针叶林。(3)植物叶富集系数的平均值为2.63,枯落物存留系数的平均值为1.06,归还土壤系数的平均值为2.46。3种循环系数大小为:富集系数>归还土壤系数>存留系数。存留系数和归还土壤系数为阔叶林最大,富集系数针叶林最大。  相似文献   
35.
摘 要:通过辣椒/玉米间作田间试验,研究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作物对氮、磷和钾的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辣椒第1行土壤碱解N和速效P低于单作,间作辣椒中间行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与单作接近;(2)间作辣椒第1行叶片含N、P量低于单作辣椒,间作3、5行辣椒叶片含N、P量显著高于辣椒单作,从第1行到第5行逐渐增加。间作辣椒叶片含K量在前期低于单作辣椒,后期则高于辣椒单作;(3)间作玉米含N量高于单作玉米。前期间作玉米叶片P、K含量与单作玉米前期接近,后期低于单作;(4)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辣椒和玉米的产量显著高于单作时的产量。关键词:辣椒;玉米;间作;氮;磷;钾  相似文献   
36.
以云南省丘北县树皮乡辣椒主产区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磷肥的施用对丘北辣椒砷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水溶态砷含量逐渐下降,辣椒茎叶、根和果实中总砷含量也逐渐降低,辣椒果实中的总砷含量低于总量的1.5%;辣椒植株各部位的总砷含量和砷的有效富集系数均表现为根>茎叶>果实,辣椒果实砷的有效富集系数为0.32~0.75;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辣椒植株根、茎叶和果实砷的有效富集系数逐渐增加,过多的磷肥施用量可能成为增加砷在辣椒中积累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7.
植物花色素苷的合成代谢受转录因子的调控, 其中R2R3 MYB为最主要的转录调控因子。本研究以彩色四倍体马铃薯为试材, 克隆了R2R3 MYB基因家族里调控马铃薯块茎花色素苷合成R2R3 MYB-StAN1的3个同源基因, 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稳定烟草遗传转化、qPCR等方法对这3个同源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鉴定, 结果表明, 这3个同源基因均含有R2和R3保守结构域, 其主要差别在于C端由10个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复结构(R)数目不同, 根据R数目将其分别命名为StAN1-R0StAN1-R1StAN1-R3, 其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8 047.91、29 458.35和31 527.60 Da, 等电点(pI)分别为6.14、6.90和8.39, 均为亲水蛋白。通过转化烟草发现, 转入StAN1-R0StAN1-R1StAN1-R3后, 烟草叶片叶色变化明显, 其中转StAN1-R1烟草叶色呈深红色, 其叶片花色素苷含量最高。进一步利用qPCR分析表明, 外源StAN1使烟草叶片花色素苷合成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NtCHS、NtCHI、NtF3H、NtF3’H、NtDFR、NtANS、NtUFGT)上调表达, 同时烟草内源NtbHLH基因的表达显著上升; StAN1-R1可以高效地调控烟草内源NtbHLH基因和结构基因NtDFRNtANS的表达。结果表明, StAN1的3个同源蛋白均可以调控花色素苷的合成, 而只含一个重复序列R的StAN1调控花色素苷合成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由玉米、草带、辣椒构成的不同间作群体对云南山区旱坡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和间作辣椒的草带根际微生物数量均高于其它间作和单作处理,其草带的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数量平均值分别是玉米顺坡单作和辣椒单作的4.49倍和22.00倍,3.91倍和6.10倍,6.15倍和26.29倍,4.75倍和5.72倍;间作草带的玉米和辣椒其各类根际微生物数量均高于玉米和辣椒单作;玉米间作辣椒行比为4∶4和6∶6模式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多于2∶2模式。总的来说,玉米间作辣椒、玉米间作草带和辣椒间作草带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多于各作物单作,为进一步改善旱坡地土壤根际微生物环境和明确间作群体根际土壤微生物效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9.
山西运城绿康统防统治病虫害合作社成立以来,积极组织专业化的服务队伍,深入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高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统一植保机械,统一植保人员,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配方,统一安全时间,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成效。加速了农药、药械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生产和农户直接面对,服务组织与企业互惠互利,为进一步推动病虫害专业化的统防统治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0.
通过室内水培圆叶无心菜幼苗,研究不同浓度Pb对圆叶无心菜生长、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加,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铅浓度为50 mg.L-1时,圆叶无心菜株高、根长以及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含量有所增加;铅浓度大于100 mg.L-1时,植株株高和根长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均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