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近传入我国大陆取食豚草的广聚萤叶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江苏的南京、仪征、句容等市县发现嗜食豚草的广聚萤叶甲。标本采自南京,我国最早记录于2001年7月。本文对该种在美国、日本的生物学特性和寄主专一性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对利用广聚萤叶甲在我国生物防治豚草的风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埃及柽麦蛾--控制柽柳的有效天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埃及柽麦蛾的年生活史、习性及其天敌进行了观察。该虫在新疆阜康县 1年 3代 ,以老熟幼虫在吐丝粘着枝条形成的丝巢中化蛹 ,秋末在地面枯枝落叶层中越冬。第 1代历期 3 0~ 45d ,第2代 2 5~ 3 0d ,第 3代为越冬代。野外采集幼虫和蛹在室内盆栽多枝柽柳上进行的接种试验表明 ,埃及柽麦蛾幼虫在盆栽多枝柽柳上可以完成生长发育 ,种群增长迅速 ,明显抑制柽柳的生长  相似文献   
63.
施肥和刈割对紫茎泽兰和黑麦草苗期竞争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赵林  李保平  孟玲 《草业学报》2008,17(3):151-155
通过种植牧草抑制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是一条重要的替代控制途径。为探究施肥和黑麦草刈割等管理措施对紫茎泽兰与多年生黑麦草竞争的影响,运用de Wit取代系列设计,设置不施肥与施肥2个肥力水平、黑麦草不刈割与刈割2个干扰水平,对紫茎泽兰和黑麦草苗期的相对竞争表现进行了研究,同时观察了紫茎泽兰苗期的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和黑麦草刈割2个因素对紫茎泽兰的相对产量(RY)有显著互作效应,但对黑麦草RY没有互作效应。施肥能提高紫茎泽兰的相对竞争力,而刈割黑麦草可以降低紫茎泽兰的竞争力;在所有管理处理下,黑麦草的竞争强度均大于紫茎泽兰。紫茎泽兰的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在施肥和不刈割黑麦草处理下达到最大,而在不施肥和刈割黑麦草处理下最小。建议在与本试验地类似的土壤中,不施或少施肥并增加黑麦草的刈割次数,来降低紫茎泽兰的竞争力,以提高黑麦草的替代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4.
赵林  李保平  孟玲  朱宏伟 《草业学报》2008,17(1):145-149
用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植物替代控制紫茎泽兰再入侵,是有效治理紫茎泽兰危害的生态恢复途径之一。研究了标准、1/2、1/10氮和磷水平下,多年黑麦草与紫茎泽兰在不同竞争环境中(地上竞争、地下竞争、地上地下全竞争)的苗期相对竞争力表现。标准氮和1/2氮水平下紫茎泽兰的相对竞争力(用相对产量表示)比1/10氮水平下减弱约1倍,而磷素水平变化对其影响不明显;标准氮水平下黑麦草的相对竞争力比1/2氮和1/10氮减弱1倍以上。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紫茎泽兰地上部分的相对产量大于地下部分的40%~100%,而磷素营养水平对此无明显影响。在紫茎泽兰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等生长参数中,减少氮仅使紫茎泽兰地上生物量明显降低,而减少磷则使其各生长参数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5.
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理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及相应海拔高度设置代表性的土壤剖面(0-80 cm土层),按国颁标准采集样品与测定土壤理化特性。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为0.86-1.38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27.66%-44.14%,其中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4.98%-13.22%;土壤通气度为4.67%-13.08%。(2)土壤pH值为6.03-7.45;有机质含量为13.9-120.3g.kg-1;全N为0.81-3.74 g.kg-1;全P为0.21-0.78 g.kg-1;全K为11.62-22.54 g.kg-1。以上表明,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疏松、通气性能良好;土壤中N、P、K主要养分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66.
实验室条件下以甜菜夜蛾各龄期幼虫为寄主,在大观察罩内的盆栽植物上模拟低龄(1~2龄)和高龄幼虫(3~5龄)在田间的分布特点接虫,在小观察罩内同质空间内混合各龄幼虫,分别观察斑痣悬茧蜂的寄主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大小对斑痣悬茧蜂选择寄主龄期的行为具有很大影响。在大观察罩中,斑痣悬茧蜂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1~2龄)的遭遇和放弃行为比例均大于高龄(3~5龄)幼虫,而在小观察罩内的表现则相反。虽然斑痣悬茧蜂的寄主处理时间随寄主龄期的增大而延长,但在大观察罩内斑痣悬茧蜂花费的寄主处理时间比在小观察罩内长。在小观察罩内,寄生蜂对低龄幼虫的再次攻击间隔时间(653.17s)长于高龄幼虫(171.32s),但在大观察罩内则相反。在大观察罩内低龄幼虫的被寄生率(23.24%~38.54%)高于小观察罩内(7.88%~21.43%),但是小观察罩内高龄幼虫(4龄)的被寄生率(34.65%)大于大观察罩(16.86%)。最后,就空间大小影响斑痣悬茧蜂寄主选择行为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7.
斑痣悬茧蜂对受药寄主幼虫的选择性及其后代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受到杀虫剂亚致死影响的寄主幼虫对寄生蜂的寄主选择及其子代蜂的影响,以容性寄生蜂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为研究对象,以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处理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4龄幼虫为寄主幼虫,进行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非选择性试验表明,斑痣悬茧蜂成功寄生(完成化蛹)的概率随受药寄主的体重增大而提高,而且受药寄主有效存活的概率亦随其体重增大而提高;与对照寄主相比,寄生蜂对受药寄主的寄生率降低60.2%、子代蜂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子代蜂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显著增大。与来自对照寄主的子代蜂相比,来自受药寄主的子代蜂的寄生能力(用寄生率表示)未受影响,但其后代的结茧率降低10%、发育历期显著缩短、体型显著增大,说明羽化蜂的发育适合度得到了提高。选择性试验结果得出不一致的结论,根据对寄生蜂攻击次数的分析,未发现其在对照与受药寄主之间存在显著偏好;但根据第2次攻击的寄主识别期变量进行的风险分析,受药寄主被寄生风险显著低于对照寄主(低59.7%),说明寄生蜂偏好攻击对照寄主幼虫。研究结果说明,斑痣悬茧蜂通过偏好体型较大的寄主幼虫,而减轻了受到杀虫剂亚致死效应的间接不良影响。结果表明该寄生蜂具有鉴别出接受亚致死杀虫剂不久的寄主幼虫的能力。  相似文献   
68.
狗牙根草坪昆虫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草坪昆虫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对南京地区3类不同管理水平的6处狗牙根草坪进行了昆虫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因子特征调查,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昆虫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共收集昆虫样本58科、84种、20 601头,以同翅目(Hom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和直翅目(Orthoptera)的物种占优势,在精细、中等和粗放管理的草坪分别发生37种、30种和73种昆虫,共有种15种.粗放管理草坪主要优势害虫有蝗虫类、叶蝉类和飞虱类;而精细管理草坪害虫主要有灰飞虱、大青叶蝉、小地老虎和丽金龟科.将84种昆虫发生频度与6个样地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物理特性(质地和疏松层厚)不但与草坪地下昆虫的发生明显相关,而且与植食性昆虫和天敌昆虫群落显著相关;此外,杂草丰富度和草坪高度也与植食性昆虫和天敌昆虫等群落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9.
棉苗缺素对棉蚜生长发育和排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室内缺素水培棉苗饲养棉蚜表明,棉苗缺钙,缺硫有利于棉蚜生长、繁殖及排蜜;与全营养水培棉苗相比,缺氮,缺磷棉苗上棉蚜重减轻,个体生殖力下降,;排蜜量减少;缺钾棉苗上的棉蚜生长发育与全营养液上的无显著差异,但排蜜量增多;缺镁棉苗上的棉蚜个体生殖力提高。  相似文献   
70.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多食性害虫,挖掘本土天敌资源是开展生物防治该害虫的重要途径.为明确扶桑绵粉蚧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的营养价值,以该瓢虫在春季的主要本土猎物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为参照食谱,以扶桑绵粉蚧以及与豌豆修尾蚜混合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