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1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播种期对洛稻998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6年在河南洛阳,探讨了旱地直播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对洛稻998产量和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为6月3日的产量最高,且产量结构合理,产量为6 205.5 kg/hm2,其次为6月8日播种的,与6月3日播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晚播对产量影响较大.各播期的叶面积曲线均为单峰曲线,至抽穗期达到高峰值,以6月3日播种的LAI峰值最高,为10.18,其次是6月8日的LAI峰值为9.71;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正相关,呈"S"形曲线,其中播期为6月3日和6月8日的干物质积累较多;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在抽穗期之前呈现快-慢-快的现象,至抽穗期达到峰值,以播期为6月3日和6月8日的峰值较大,抽穗以后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较其它播期缓和.洛稻998的适播期在6月3日至6月8日.  相似文献   
82.
新型播种机     
一种新型的农田作业机具———秸秆切碎覆盖播种机 ,最近在山西省临汾地区农机局研制成功。该机能够一次完成多项作业 ,在小麦残茬地及玉米直立秸秆的地里一次完成秸秆切碎还田、耕地、化肥深施和播种等项作业 ,且质量好 ,产量高。该机作业过的田地 ,行与行之间虚实相隔 ,虚行可蓄水 ,实行可保墒 ,加之切碎秸秆还田覆盖作用 ,使田地蓄水保墒效果大大提高 ;同时 ,可缩短农田作业时间 ,节约农时 ,降低作业成本 ,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新型播种机@李俊红  相似文献   
83.
通过金回报在冬小麦上的发芽试验、肥料配施试验和保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不同方式的金回报对小麦的发芽率无影响,但不同的使用方式对幼苗生长表现出不同的反应:300-800倍溶液对幼苗根系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配施金回报400g/mu可减少肥料用量20%。以活性碳、粉煤灰为基质,配以不同用量的金回报均有一定的保水作用,粉煤灰好于活性碳。  相似文献   
84.
叶面肥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47种叶面肥在小麦、玉米、辣椒、花生等14中作物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作物上喷施叶面肥的增产效果差异较大,总体上表现为: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粮食作物,且应用在粮食作物上无减产现象,而在蔬菜作物和经济作物上均有一定的减产现象;(2)在不同作物上使用叶面肥,其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烘烤烟叶的外观明显提高,内在感官评吸质量基本一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5.
ETS有机肥在豇豆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多种肥料对比试验,探明了ETS有机肥在豇豆上的应用效果:底施ETS有机肥产量最高827.5kg/667m^2,且比对照达到极显著水平,增产幅度为13.3%;ETS有机肥对豇豆的株高、荚长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对豇豆豆荚的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效果;ETS有机肥具有平稳提供养分的效果,底施比喷施好。  相似文献   
86.
ETS有机肥在大白菜、萝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大白菜和萝卜上施用ETS有机肥,其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白菜上喷施ETS有机肥的效果最好,产量最高,为6501.6kg/667m^2,其净菜率为72.5%,较对照高24个百分点,叶球周长较对照增加了21cm,其株型紧凑,结球紧实;在萝卜上喷施ETS有机肥的产量为4151.1kg/667m^2,较对照增产24.3%,株高较对照高5~6cm、块根较对照长7.5-8.5cm、块根粗、单根重比对照增加了175g。二者产量均较对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87.
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保护耕作土壤碳素转化及增产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在豫西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小麦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增加较明显,深松覆盖有机碳(SOC)含量最高,为6.79g·kg-1,比传统耕作高13.8%;其次是免耕,较传统耕作高11.6%;而少耕降低了1.4%.随土层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对耕作敏感,其含量为免耕>深松>传统耕作>少耕,免耕、深松和少耕较传统耕作增加79.3%、19.9%和-2.5%.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都有坡下富集现象.免耕和深松的土壤微生物商(SMBC/SOC)较高,分别为3.11%和2.04%.深松覆盖在任何年型均能提高小麦产量,免耕覆盖在欠水年能提高小麦产量,但增产效果低于深松;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土壤含水量较高,小麦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能延缓小麦植株衰老.  相似文献   
88.
通过建立田间模拟降雨试验场,分析测试降雨强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安装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结果表明降雨系统的降雨分布均匀,重复性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1999~2006年),在豫西旱区坡耕地上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冬小麦生育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随着实施年限增加,均有增产效果.深松覆盖稳产、增产效果好于免耕覆盖.与传统耕作比,深松覆盖增产幅度为4.88%~20.90%,平均增产8.77%.免耕覆盖在实施初表现出显著减产,但免耕覆盖在生育期内干旱及夏休闲干旱年份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平均增产3.70%.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下冬小麦前期生长发育迟缓,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次生根数和叶面积减少,根重和生物量减轻;拔节后,冬小麦生长发育快,各项指标(除单株分蘖)逐渐赶上并超过传统耕作.从灌浆特性分析,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能提高最大灌浆速率,延缓后期灌浆速率下降,延长灌浆时间,进而提高小麦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90.
2006~2007年在河南洛阳进行了冬小麦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沟播条件下冬小麦产量较高,为3481.5kg/hm2,增产率为10.1%,较平播增产极显著;结实率为83.7%,较平播高24.6个百分点,成产结构较为合理。不同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总趋势相同,均呈"S"型曲线;地上部在灌浆期达到峰值,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在抽穗期达到峰值;从整个生育期看,沟播处理干物质积累总量较平播多。各处理的叶面积曲线均呈单峰曲线,至抽穗期达到峰值,且沟播处理的峰值大于平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