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林业   4篇
农学   240篇
基础科学   217篇
  8篇
综合类   59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7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河谷宽高比对高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中坝址选择、河谷地形对坝体应力变形的影响分析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别进行了河谷宽高比为3.0,2.0,1.0等3种方案下的大坝应力变形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各方案大坝应力变形的对比研究。【结果】随着河谷宽高比的减小,坝体的各项位移和应力以及面板的位移均呈逐渐减小趋势,而面板应力却逐渐增大;当河谷宽高比由3.0减小为2.0时,坝体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8.89%(坝体大主应力),面板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22.31%(面板顺坡向压应力);当河谷宽高比由2.0减小为1.0时,坝体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42.75%(左右岸坝体向河谷中心位移),面板应力变形最大变化率为54.73%(面板顺坡向压应力),可见当河谷宽高比小于2.0时,坝体及面板的上述主要应力变形项的变化率将成倍增大。【结论】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坝址选择时,宜优先考虑河谷宽高比不小于2.0的坝址方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ZnO纳米颗粒对活性污泥脱氮效果及硝化细菌丰度的影响,以揭示ZnO纳米颗粒对活性污泥脱氮系统的影响机制。【方法】向模拟的4LSBR反应器内投加1,10,20mg/L ZnO纳米颗粒悬液,以未投加ZnO纳米颗粒的反应器为对照(CK),测定不同质量浓度ZnO纳米颗粒处理的活性污泥NH+4-N和总氮(TN)、硝化速率的变化;最后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不同质量浓度ZnO纳米颗粒处理下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亚硝酸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的丰度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0,20mg/L ZnO纳米颗粒悬液短期(6h)暴露下对活性污泥脱氮效果没有明显影响;活性污泥经10,20mg/L ZnO纳米颗粒悬液长期接触(30d)后,TN去除率由投加前的81.4%,80.5%分别下降至66.1%,47.4%,NH+4-N去除率由投加前的80.4%,84.3%分别下降至62.1%,53.4%。随着ZnO纳米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硝化速率也明显下降。FISH定量分析表明,长期(30d)暴露于10~20mg/L的ZnO纳米颗粒环境中,活性污泥中的AOB和NOB丰度水平大幅降低,60d后略有回升。【结论】10~20mg/L ZnO纳米颗粒悬液对脱氮菌群生长和代谢活性均产生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这是活性污泥脱氮效果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葡萄树主要生长期内钾素的吸收与累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葡萄树主要生长期内生物量、钾含量及钾累积量的变化规律,为鲜食葡萄生产中施钾量及施肥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新集村7年树龄的"红地球"葡萄园为试验果园,在不同生育阶段(萌芽期(03-30)、幼果期(05-10)、新梢旺长期(06-30)、果实膨大期(08-20)、果实成熟期(09-30)及果树休眠期(11-30)),对葡萄树按不同器官(果实、叶片、新梢、枝条、主干和根系)进行采样,测定不同器官的生物量、钾含量和钾累积量。【结果】在主要生长期内(03-30-11-30),葡萄树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根系生物量变化趋势不明显;葡萄树叶片钾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新梢与果实钾含量则持续下降;在相同生育期,葡萄不同器官钾含量表现为新生器官(新梢、叶片和果实)高于成龄器官(枝条、主干、根系)。在生长期内,葡萄树整株钾累积量为140.52kg/hm2,其中叶片、果实、新梢、枝条、主干和根系的钾累积量分别为17.24,64.29,31.63,8.43,7.06,11.87kg/hm2。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钾累积量较大,分别吸收钾素38.59和64.29kg/hm2,占全年总吸收量的27.5%和45.8%。【结论】本试验中每形成1 000kg经济产量需施K2O 7.8kg,全年推荐施K2O的量为175.6kg/hm2(产量18t/hm2),基施46.9kg/hm2,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追施48.3和80.4kg/hm2。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密闭容器单轴压榨试验,明确了蓖麻籽散粒体压榨过程中塑性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建立了蓖麻籽散粒体单轴压榨塑性本构模型,确定了幂次强化模型参数,并将试验结果和单轴压榨塑性本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基于Doraivelu屈服准则的蓖麻籽散粒体等效应力-应变模型验证了压榨过程中的幂次强化规律,在塑性阶段,相同大小加载力条件下,等效应变与单轴加载时轴向应变最大相对误差为8.3%,平均相对误差为5.41%.  相似文献   
995.
报道了广东省禾本科Gramineae 2种新记录归化植物,它们是扁穗雀麦Bromus catharticus Vahl.、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为脂联素基因作为脂肪沉积候选基因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猪BAC文库筛选及primer—walking的测序方法获得脂联素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采用PCR—RFLP技术对蓝塘猪、大花白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品种共290头猪的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l脂联素基因的5’侧翼区-1010bp(G/A)的SNP位点,本地猪种中GG基N型频率明显高于外来猪种;-394bp(T/C)的SNP位点,本地猪种基因型分布较为丰富,而在外来猪种申却没有检测到CC基因型,且外来猪中T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结论]脂联素基因上游-1010bp(G/A)的SNP位点突变可能会引起该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而-394bp(T/C)的SNP位点与基因转录水平及与脂肪沉积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997.
为探求腐殖酸叶面肥在猕猴桃果树上施用的最佳质量浓度,以‘徐香’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腐殖酸叶面肥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处理:处理1(腐殖酸0g/L),处理2(腐殖酸0.15g/L),处理3(腐殖酸0.3g/L),处理4(腐殖酸0.45g/L),处理5(腐殖酸0.6g/L),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017年猕猴桃坐果后10d、20d、30d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量为200L/667m~2。结果表明:腐殖酸质量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能使果实产量与品质达到最优,综合产量与品质,处理3质量浓度最优。回归拟合结果为产量和品质各指标与腐殖酸质量浓度均存在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产量最高时腐殖酸质量浓度为0.349g/L,果实品质各指标最优时腐殖酸质量浓度均为0.3~0.4g/L。  相似文献   
998.
铅胁迫对黑麦草Pb富集特性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铅胁迫对黑麦草富集特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以黑麦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中不同含量(0,500,1 000,2 000,3 000mg/kg)铅胁迫下黑麦草对铅的吸收、富集规律及铅对黑麦草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土壤中铅含量为500~1 000mg/kg时,黑麦草地上部干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当土壤铅含量为2 000~3 000mg/kg时,黑麦草地上部干质量明显降低。随着土壤铅含量的增加,黑麦草根、茎、叶中的铅含量均明显增加,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黑麦草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及SOD、POD、CAT活性呈现明显的先升后降趋势。【结论】不同铅胁迫条件下,黑麦草对铅的富集特性和生理特征有明显变化,黑麦草适用于铅含量低于1 000mg/kg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999.
轴类零件电跳动在位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跳动误差反映了轴类零件表面材料的电磁性质分布差异,加工过程中对此类零件电跳动进行在位测量有助于检验电跳动是否满足加工和机器运行的要求,对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保证工作性能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涡流的电跳动轴类零件在位测量技术,首先介绍了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电涡流分布规律,然后建立了电跳动检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最后搭建了电跳动在位测量系统,针对空压机转子进行了电跳动在位测量试验,测量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多角度成像数据的大豆冠层叶绿素密度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角度观测系统采集田间不同生育期大豆冠层的图谱数据,通过提取影像中土壤背景、大豆植株、光照叶片等不同目标地物的反射光谱,对比分析不同观测角度下成像光谱数据反演大豆冠层叶绿素密度的效果,探讨土壤、阴影叶片及角度变化对群体叶绿素密度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0°,20°,40°,60°)的天顶角组合有最高的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34)和最小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6.13);(20°,40°,60°)天顶角组合的决定系数值高于(0°,20°,40°)的组合,且在混合植被、纯植被、光照植被3类数据中有一致的趋势.40°天顶角是反演叶绿素密度的最优角度.0°方位角(太阳主平面的后向观测)是反演叶绿素密度的最优角度.天顶角变化是影响大豆冠层叶绿素密度反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