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53篇
园艺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41.
通过2年2点对4个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品种商品瓜位置与化瓜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品种商品瓜离生长点的距离不同,结果中期半矮蔓品种平均为20.9cm,矮蔓品种为14.9cm,这主要是由于节间长度不同引起。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品种的化瓜率都较高,达37.9%~40.3%,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半矮蔓品种化瓜主要在商品瓜下方,矮蔓品种主要在商品瓜上方;生育后期商品瓜位置与新生叶的产生正相关,半矮蔓品种商品瓜对新生叶产生抑制作用小,库之间的竞争是其化瓜的主要原因,矮蔓品种商品瓜对新生叶产生抑制作用大,源的供应不足是其化瓜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生产中通过控制节间长度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  相似文献   
42.
番茄叶面积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番茄品种“coun ter”的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和叶长宽乘积的线性回归和幂函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番茄叶面积与相应指标呈极显著回归关系,建立番茄叶面积回归方程时应分叶片大小来进行,并且应根据残差分析来划分大小叶范围。通过比较认为,叶面积与叶长宽乘积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和叶长的幂函数回归方程均适用于叶面积的估算,并给出了番茄品种“coun ter”的叶面积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3.
为了了解苗期昼夜温差对番茄成株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利用微电脑人工气候箱(SPX-250IC),在20℃平均温度下,研究了昼夜3个不同温差0(昼温和夜温均为20℃)、6(昼温和夜温分别为23和17℃)和12℃(昼温和夜温分别为26和14℃)对番茄苗期物质积累和花芽分化的影响,并观察了定植后的开花、坐果和产量形成状况。结果表明,与0昼夜温差相比,12℃昼夜温差可增加幼苗单株干物质量48.77%~55.73%;可提早花芽分化始期,但苗期处理结束时(28d)减少花芽分化数17.0%~18.2%;前3穗果的开花和坐果时间平均提前2.3和1.9d;但是番茄现蕾数减少了9.2%~19.7%、开花数减少了12.4%~23.3%、坐果数减少了1.5%~30.0%,单株采收果实数减少了5.8%~17.0%,单果质量降低了7.8%~8.3%,前期产量降低了14.3%~16.3%。0昼夜温差不利于番茄干物质积累和后期的持续高产。6℃昼夜温差处理时,番茄幼苗单株干物质量比0昼夜温差时显著增加,前3穗果的开花数、坐果数、单株采收果实数都比12℃昼夜温差时显著增加,单果质量和产量也显著增加。因此,平均温度20℃时,6℃左右的昼夜温差是番茄植株物质积累、花芽分化和产量形成的平衡点,有利于番茄的营养生长和产量形成。该研究可为番茄苗期温度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有孔地膜的特性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膜栽培中易出现早霜危害、植株早衰等问题,设计出的有孔地膜(即在普通地膜上均匀打有一定孔径和孔数的小孔)。经多年试验与生产应用证实:有孔地膜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与普通地膜相比具有缓冲土壤温度、水分变化,增强土壤通气性,降低根层有害气体浓度3~5倍,提高近地面气温0.7℃,改善膜内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等多种生态效应,对维持植株根、叶活力,延缓衰老进程,有着显著生理效应。在蔬菜上应用,早期产量增加15%~20%,总产量增加10%~30%,并且产品品质有所提高,能进一步发挥覆盖效益,可代替价格较高的黑色地膜、黑白双层膜等,在我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5.
番茄生产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灵 《北方园艺》2011,(9):205-207
在回顾中国番茄生产现状和生产方式、灌溉方式的基础上,就番茄生产中的水分利用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荷兰为模板的节水生产方式,认为提高生产技术,才能充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6.
煤矸石为基质的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煤矸石利用技术提出了一种新途径。试验中通过不同方法处理煤矸石,进行了油菜的育苗试验,统计分析表明经复合脱硫剂和碱液浸泡处理过的煤矸石,出苗率均在80%以上,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光合速率等均大于土壤。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煤矸石不能直接作为无土栽培的基质,而脱硫处理后就能够作为无土栽培基质被利用。  相似文献   
47.
温室光环境模拟模型及结构参数设计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温室采光的理论计算方法特点,讨论了模拟系统的设计原则,阐述了模拟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开发的关键技术,并说明了系统的实现。此计算机模拟系统作为专业的设计系统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对各类连拱节能温室、节能日光温室和对称或非对称温室的分析计算,确定温室的采光量及其在温室内的分布特征,优化出最佳采光的温室结构参数。本研究利用一种新的方法优化温室结构参数,同时为温室内动态温度模型、温室结构优化设计模型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8.
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了10个西葫芦品种的株型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旨在探讨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结构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4个株型性状中差异达显著水平和变异系数达10%共8个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分量累计达到90.26%,第一主分量为蔓性、叶片特征因子,贡献率达73.96%,第二主分量为叶片倾角因子,贡献率达16.30%,二维排序表明品种东葫4号(S5)和东葫5号(S7)两个因子的协调性最好,其株型通风透光较好;聚类分析类平均距离D=0.733 7,依据株高和茎节把参试品种分为2大类:矮蔓和半矮蔓株型,类平均距离D=0.622 3,依据叶片倾角和叶面积分为4个亚类株型;二维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的趋势相同;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第一主分量得分达显著正相关(r=0.962 4*),说明株型结构诸因子中株高、茎节长以及叶面积和功能叶片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形态因子;以产量对2类4亚类株型进行评价,表明适宜日光温室西葫芦长季节栽培的株型第一是半矮蔓大叶紧凑型,其次是半矮蔓大叶松散型,矮蔓株型可用于日光温室抢早上市栽培。  相似文献   
49.
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生长的影响,利用人工生长箱,设置3个湿度处理,即不加湿(L处理,作为对照)、空气相对湿度55%±5%(M处理)和70%±5%(H处理)。结果表明,在10:00-16:00平均温度为33~36℃的高温条件下,湿度处理没有影响番茄叶片数的发育,H处理相对于L处理促进了番茄幼苗株高的生长、叶面积的伸展和干物质的积累。对现蕾期幼苗处理7 d时,70%的相对湿度促进了干物质向茎的分配,处理14 d时促进了干物质向花穗中的分配。  相似文献   
50.
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冠层特性的差异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年、2008两年在适宜密度下半矮蔓(1.8株/m2)和矮蔓(2.4株/m2)各2个西葫芦品种的冠层结构指标与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中,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品种的冠层结构不同,半矮蔓品种的冠层高度是矮蔓品种的1.63倍,最大叶面积指数较矮蔓品种高1.06,而叶面积密度较矮蔓品种低1.25m-1;半矮蔓品种的叶片较上举,功能叶片与主茎夹角在45°~65°之间,矮蔓品种的叶片比较平展,功能叶与主茎夹角在65°~90°之间,结瓜期平均叶倾角(mean tilt angle ,MTA)半矮蔓品种大于矮蔓品种;半矮蔓品种冠层的整体受光态势良好,消光系数平均为0.67,矮蔓品种为0.82。半矮蔓品种与矮蔓品种早熟性上差异不显著,但总产量显著高于矮蔓品种,平均增产24.3%,单株产量的显著提高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产量与结果中期的冠层结构指标相关性最大,其次是结果后期,与苗期相关性最小,结果期维持较高较稳的冠层高度、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较低的叶面积密度,有利于西葫芦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