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简要讨论了我国微生物农药在果树和蔬菜上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
试验选取3头24月龄左右,体重相近的健康青年母水牛,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15 g/d尿素(处理A)、基础日粮+30 g/d尿素(处理B)和基础日粮+45 g/d尿素(处理C)组合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随着尿素用量的增加,粗蛋白质采食量明显提高,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氮沉积率和氮的表观消化率均以处理B组最高,且与其它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尿中嘌呤衍生物的排出量仍以处理B组最高,与其它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酸酐的排出量稳定在40 mmol/d左右,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说明,适量添加尿素有利于青年母水牛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提高、氮的沉积和微生物氮的合成,而过量添加反而降低其添加效果。  相似文献   
93.
为探究绿盲蝽越冬卵的发育过程, 明确其防治的关键期, 本文在显微镜下观察了绿盲蝽越冬卵浸水后的发育过程, 并测定了其长度?宽度及卵盖长度?结果表明, 绿盲蝽越冬卵在浸水后第4天开始出现眼点; 第5天85.00%的卵出现眼点; 第7天卵的孵化率达到87.50%?越冬卵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增长, 浸水3 d后卵宽达到最大值, 孵化前卵长和卵盖长度均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1 473.96 μm和605.89 μm?总之, 绿盲蝽越冬卵在发育过程中形态不断变化, 眼点出现后的2~3 d是防治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94.
苹果果实蛀果害虫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桃树果实蛀果害虫有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其中桃小食心虫为害苹果最严重,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为害桃最严重. 1 为害症状 1.1 桃小食心虫 幼虫多从果梗基部或果顶部蛀人,蛀人后在果面有针尖大小的侵入孔,蛀孔流出露珠状胶质滴,胶质干涸后呈白色蜡质膜,而后果面...  相似文献   
95.
本研究在室内采用棉球饲喂法,测定4种登记药剂、6种果园常用药剂和1种新型杀虫剂对桔小实蝇成虫的毒力,以评价其防治效果。室内筛选结果表明,4种登记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和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桔小实蝇具有较好的效果,推荐最高浓度剂量药后72 h校正死亡率均可达到100.00%。果园常用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藜芦碱对桔小实蝇效果较好,推荐最高浓度剂量药后72 h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00%;高效氯氰菊酯对桔小实蝇的效果较差,药后72 h校正死亡率仅为75.00%;氟啶虫胺腈、氯虫苯甲酰胺、苦参碱药后72 h对桔小实蝇基本无效。新药氟吡呋喃酮药后72 h对桔小实蝇的效果较好,校正死亡率达到92.86%。7种高效药剂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4 h、48 h和72 h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藜芦碱和乙基多杀菌素的毒力一直大于其他药剂,噻虫嗪、吡虫啉、氟吡呋喃酮和阿维菌素的毒力在不同时间段差异较大。噻虫嗪、阿维菌素、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藜芦碱、乙基多杀菌素和氟吡呋喃酮均对桔小实蝇表现出理想防治效果,建议合理选用防治药剂,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延缓桔小实蝇田间抗药性发生,提高防治效...  相似文献   
96.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甲基化修饰,由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结合蛋白调控.m6A修饰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调控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关研究却主要集中在一些模式植物中.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等手段从西瓜中鉴定得到了一条m6A甲基转移酶编码基因ClMTB,...  相似文献   
97.
用EPG研究绿盲蝽在4个棉花品种不同日龄叶片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绿盲蝽取食过程中产生6类行为波形:非刺探波(NP波)、刺探波(P波)、撕裂细胞和分泌唾液波(B波)、取食波(S波)、取食中的休息波(R波)、口针拔出(E波),B波包含B1、B2、B3、B4波形,S波包含S1、S2 和S3 波形。NP波、E波、P波、B1波、B2波、S1波、S2波、R波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0%,100%,85%~100%,80%~100%,80%~100%,70%~100%,60%~95%,30%~65%。随着棉花叶片老化,与取食行为相关的波形(P波、B1波、B2波、S波、R波)出现的概率逐渐降低。B4波、S3波出现在取食低龄叶片时,B3波出仅现在取食高龄叶片时。取食8 h内,波形出现的次数为:B波>S波>P波>R波。低龄叶片的取食行为相关波形出现的次数多于高龄叶片。  相似文献   
98.
不同生长时期冬枣受绿盲蝽危害后应激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绿盲蝽刺吸与人工针刺模拟危害后,冬枣不同组织的应激防御酶活性,以及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的冬枣叶、蕾、花、幼果应激防御酶的变化。【方法】在冬枣各生长期(芽期、蕾期、花期、幼果期)易受危害部位(嫩叶、蕾、花、幼果)接入不同数量(1-3头)绿盲蝽和人工针刺模拟危害,危害24 h后,采摘不同危害程度的冬枣组织,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紫外吸光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冬枣嫩叶组织遭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所产生的SOD、POD、CA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叶片,其中绿盲蝽刺吸嫩叶所产生的应激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针刺;冬枣蕾受到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SOD活性没有变化,POD活性显著增加,受绿盲蝽刺吸胁迫后CAT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针刺胁迫;冬枣花受到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SOD和CAT活性没有变化,POD活性显著增加,绿盲蝽刺吸胁迫下POD活性比人工针刺活性更高;冬枣幼果受到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SOD和CAT活性没有变化,POD活性显著增加。受绿盲蝽不同危害程度的应激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受害后冬枣各组织内3种防御性酶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叶片和花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后,SOD活性呈现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CAT活性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均呈上升的趋势;冬枣蕾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后,SOD活性变化不显著,POD和CAT活性呈现上升趋势。冬枣幼果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后,SOD活性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先降低,后上升;POD活性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均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结论】绿盲蝽的危害胁迫能诱导寄主植物产生一系列应激生化反应。冬枣不同组织受胁迫后,参与防御的酶可能不同,嫩叶受胁迫后,3种防御酶均会发生变化,而蕾、花、幼果等繁殖器官受胁迫后,POD活性变化更为明显;绿盲蝽刺吸胁迫(除了物理损伤外,还分泌唾液进行化学危害)比人工针刺(仅有物理损伤)往往能够诱导更高的防御酶活性;随着绿盲蝽的危害加重,冬枣不同组织的受损程度不同,不同的酶活性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99.
几种因素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诱集效果试验,就诱捕器不同置放高度、不同置放方位、不同诱芯剂量、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数量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悬挂高度越高诱捕效果越好,桃树的西方诱捕效果最好;诱剂量以6个诱芯的诱捕效果最好,平均为38.75头/诱捕器,其次为2个诱芯,诱捕效果为31.00头/诱捕器;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都有一定的诱捕效果,其中三角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好,其次为自制水瓶诱捕器,诱捕效果分别为138.75头/诱捕器和100.25头/诱捕器。  相似文献   
100.
2019年性诱监测草地贪夜蛾在山东省的分布与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底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我国,2019年在我国大规模迁飞扩散.山东省地处草地贪夜蛾的重点防范区,我们在山东省的30个监测点利用性诱方法监测了草地贪夜蛾在山东省的迁飞路径、分布和发生动态.结果显示:总共诱捕到428头草地贪夜蛾,其中97%以上个体分布在胶东地区,推测东部沿海是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