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镉铅复合胁迫对桑苗生长与桑叶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是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替代种植的代表性植物之一。以桑品种湘桑6号、湘7920、农桑14号、粤桑11号为试验材料,人为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镉、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镉、铅复合胁迫对桑苗生长及桑叶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苗株高、节距、最大叶幅随土壤中镉和铅含量的提高而降低,桑叶镉、铅含量与土壤镉和铅含量呈正相关;以桑叶产量减少25%时所对应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作为桑树对镉、铅胁迫的耐受值,在本试验条件下,桑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镉、铅的平均耐受阈值分别为40. 88 mg/kg和527. 00 mg/kg。  相似文献   
72.
非洲凤仙又名沃勒凤仙,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其茎叶光洁、花朵繁多、颜色艳丽、周年开花,是现代观光温室中常用花卉之一。笔者经过多年探索试验,采用“中国农科院设施农业研究中心”生产的整套柱状立体栽培设备,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生产非洲凤仙花。  相似文献   
73.
温室超级大南瓜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我国旅游观光农业迅猛发展。为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推动珠海市旅游业发展,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于2000年成功引进并种植出200kg左右的巨大南瓜.成功举办过两届南瓜艺术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现将大南瓜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4.
猪圆环病毒(PCV)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它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本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2010年7月我县一大型养猪场暴发此病,经我县兽医人员全力治疗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本病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75.
无土栽培作物生产的过程中,如果控制得不好,有时病害的发生甚至要比露地栽培还严重,因此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通过清洁消毒、种子消毒,喷施生物农药、低毒农药或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确保无土栽培的高产、优质及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6.
大力发展有机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有机蔬菜的生产包括选用适应当地环境的抗性品种、精准施肥、合理种植等措施.其中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措施。经过多年研究,本中心科技园区对荷兰彩椒美梦、茱迪进行温室有机栽培,深受消费者喜爱,效益可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7.
<正>湖南省植保植检站近日召集部分专家,对该省2010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报。2010年该省水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二化螟偏重发生,湘南、湘中的部分地方大发生,发生面积5700万亩  相似文献   
78.
在土壤肥力中等 ,配施P2 O5为 6kg/667m2 、K2 O为 3 75kg/667m2 的条件下 ,双季稻田免耕栽培饲用裸大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 ,以每 667m2 施纯N7.5kg ,且基肥、分蘖肥各半的处理最高。高产原因是该处理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多 ,个体与群体关系协调 ,因而成穗率高 ,有效穗多 ,结实率高 ,穗大、粒多、千粒重高。裸大麦秸杆富含钾素 ,秸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79.
2003年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旅游观光区引进粉叶金花试种,经过多年栽培与研究。用作绿化装饰,景观欣赏,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0.
“早、稀、控”四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在总结湘乡市吨稻田技术的基础上,立足超高产目标,大胆创新,积极引进外地单项先进技术,进行组装配套而成。它充分发挥了杂种、时空、个体生事和群体生态等优势,是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