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辣椒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辣椒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0~60 cm土壤水消耗逐渐减少。各处理0~100 cm土壤贮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水分的消耗则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在苗期、营养生长期和结果前期,蒸腾蒸发量相对较少,灌溉水能基本满足植株生长需要,植株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较少。  相似文献   
22.
植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元素硒不仅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乏的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多糖、硒核酸等多种有机硒形态存在。对植物中硒的分布规律、赋存形式及主要生物态有机硒的分离纯化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为植物中有机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宁夏设施番茄膜下滴灌条件下耗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宁夏中东部干旱带设施番茄需水规律,在宁夏盐池温室大棚里进行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对番茄产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阶段番茄的耗水量不同,平均日耗水量为1.31~3.73 mm/d,开花坐果期最大,日耗水强度达到7.31 mm/d。不同灌水定额处理对番茄茎叶、根的生物量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 mm的处理产量达到195 898 kg/hm2,比对照增产75%,达到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达到3.45 kg/m3。并初步制定了适合该地区设施番茄栽培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24.
分别以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 Rodin)叶片、叶柄、根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不同激素浓度对橡胶草不同器官直接分化再生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草不同器官直接分化再生苗所需最佳激素浓度不同。(1)最适合诱导叶片和叶柄直接芽分化再生苗的激素浓度均为NAA 0.2 mg/L 6-BA 0.5 mg/L,其芽分化率和每外植体平均芽数分别为36.44%、38.83个和95.83%、10.56个;(2)最适合诱导根段直接芽分化再生苗的激素浓度为NAA 1.0 mg/L 6-BA 0.1 mg/L,其芽分化率和每外植体平均芽数分别为92.25%和21.49个。该研究为橡胶草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进行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海原引种不同产地(甘肃、内蒙和山西)高产优质小茴香与当地品种中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的差异性,为海原小茴香优良品种筛选及丰产栽培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以挥发油的收率(%)为指标,选择药材粉碎度(A)、加水量(B)、浸泡时间(C)、提取时间(D)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L9(34),确定小茴香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利用最佳提取方法提取引种海原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的挥发油,并结合GC-MS分别测定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及含量.结论:小茴香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将药材粉碎40目,加水12倍,浸泡1 h,提取9 h;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挥发油含量不同,其顺序:山西>海原>甘肃>内蒙;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所含挥发油成分相同,但含量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6.
不同灌溉定额对设施茄子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对设施茄子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宁夏盐池县进行小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定额675、900 mm的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影响显著高于灌溉113 mm的处理.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先减少后增加,F0有着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Fm和Fv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反映了水分亏缺和水分过量都会影响光化学效率、潜在活性、捕获激发能的效率、光和电子的传递.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的减少,根据不同灌水处理下茄子的生理性状、经济效益和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最佳的灌溉量为550~700 mm.  相似文献   
27.
28.
水稻田土壤N2O和CO2排放日变化规律及最佳观测时间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水稻田土壤中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了连续观测,以探索水稻田土壤N2O和CO2排放日变化规律,确定最佳观测时间。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对N2O和CO2的排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处理水稻田土壤N2O排放日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而CO2排放的日变化规律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观测时期内(120 h),对照处理水稻田土壤N2O的排放变化不大,且排放通量较低。施氮处理在施肥前24 h和施肥后24 h N2O的排放通量变化不明显,而在施氮肥后48~96 h内排放通量增大较显著,在96~120 h内,N2O的排放逐渐减少。各处理水稻田土壤CO2排放的日变化规律较相似,在施氮肥前,各处理水稻田土壤CO2排放无显著差异。在施氮肥后24~48 h、48~72 h、72~96 h和96~120 h观测时间段内,自当日15:00至次日9:00,各处理CO2的排放通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施氮处理CO2的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通过对120 h内水稻土壤N2O和CO2排放通量进行矫正分析,在9:00—11:00进行观测时,CO2和N2O的排放通量与一天的平均值最接近,能够代表一天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相似文献   
2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对甘草生长、品质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甘草各项生长形状呈增加的趋势,且土壤水分与甘草产量和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年生甘草甘草酸含量升高,3年生甘草甘草酸含量下降;蒸腾速率加快、生理活动加快,气孔导度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光合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双峰曲线关系,胞间CO2浓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0.
根据番茄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变化特点,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利用时域反射仪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的深度一般在0~100 cm内,尤其在0~60 cm变化最为激烈,100~180 cm范围内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按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划分,将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分为4层,即活跃层(0~30 cm)、次活跃层(30~60 cm)、缓变层(60~100 cm)和均稳层(100~180 cm)。灌水次数越少对土壤水分消耗的越多,易造成活跃层和次活跃层土壤水分亏缺;反之,则土壤水分消耗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