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为了评价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固体化学微推进阵列的推进性能,对其单元微冲量的精确测试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冲击摆的基础上,考虑微推进器推力和燃气射流冲击力之间的比例关系,设计了一套适用于MEMS固体化学微推进阵列单元微冲量的间接测试装置,并成功用于6×6规格(单元集成度为36个/cm2)微推进阵列的实际测试中。结果表明:典型实验数据下的待测微冲量为2.5442×10-4Ns,相对误差小于5%;实测8个单元的微冲量平均值为2.5574×10-4 N·s,相对偏差较小,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  相似文献   
72.
通过DEAE-纤维素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从海刺猬体腔液中分离纯化海刺猬Glyptocidaris crenularis凝集素(简称为GCL),并对其部分性质和色氨酸的化学修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还原与非还原SDS - PAGE上,GCL都显示单一蛋白质条带,其相对分子量为94462; GCL对人O型、兔、鸡、狗红细胞均具有血凝活性,对兔和狗红细胞的血凝活性最强,但对人A、B、AB型及鲫红细胞无血凝活性;GCL血凝活性在温度为4~33℃时最高,经36℃热处理10 min后,GCL对兔红细胞的血凝活性保留25%,经48℃加热10 min后,其血凝活性完全丧失;GCL血凝活性在pH为7.5 ~8.5时最高;ca2+对GCL血凝活性无抑制作用,EDTA和Mg2+对其血凝活性有抑制作用;GCL血凝活性不被所测试的α-乳糖、D-果糖、D-半乳糖、D-甘露糖、D-葡萄糖和γ-球蛋白所抑制,但被蔗糖和麦芽糖所抑制,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40 mmol/L和20 mmol/L;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对GCL分子中的色氨酸(Trp)残基进行化学修饰,有5.1个Trp残基被修饰,修饰后其血凝活性丧失75%,表明Trp残基是GCL血凝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树形管理措施(包括定干高度和留枝数)对青钱柳叶用林生长、叶生物量及叶片内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积累的影响情况,为青钱柳叶用人工林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高度分别60、80、100 cm的定干处理(编号分别为T1、T2、T3)进行试验,以不截干的为对照(处理编号为T4);同时设置留枝数分别为5、6、...  相似文献   
74.
综合分析当前浙江农业信息化面临的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论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新的历史性机遇下浙江农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中熟中粳品种扬粳3012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设立了7个播种期(05-05、05-15、05-25、06-05、06-15、06-25、07-05),调查扬粳3012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扬粳3012产量在不同播期下差异显著,6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会影响产量。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结实率、千粒质量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播期推迟先下降后增加,而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随着播插期的延迟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76.
一株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7-47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全国各地棉田采集土样,筛选对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8株,复筛选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7-47,并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的观察及16S rDNA的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认为菌株7-47属于漠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相似文献   
77.
生防细菌SF-16为土壤中筛选得到的1株细菌,研究表明,其对多种植物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为了提高生防细菌SF-16的芽胞形成率及芽胞数量,以及为工厂化生产生物菌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摇瓶发酵对芽胞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SF-16菌株产芽胞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摇瓶发酵最佳条件为:乳糖0.5%、黄豆饼粉2.0%、MnSO4·5H2O0.30%。在该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颉颃菌的出芽率达到98.3%,最终生物量达到2×109个/mL。  相似文献   
78.
基于国内外对于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的研究,对颉颃细菌的生物防治及其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分别对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的特点,生防细菌种类及其机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最终得出结论:运用颉颃细菌对棉花黄萎病进行防治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对江苏溧阳香果树种群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种类组成、区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80种,属于48科73属;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中,毛竹的重要值最高,香果树次之;灌木层中紫楠重要值最大,草本层各植物种类重要值都不大;群落维管植物区系总体上表现出由热带至亚热带向温带的过度性,其中,蕨类植物在科、属水平上都表现出强烈的热带性质,种子植物科的区系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成分,属则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成分;群落各层次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o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80.
千两茶     
湖南黑茶产销历史悠久,历史上安化生产的"三尖"、"三砖",加一卷(即千两茶)都具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当今"千两"虽然是茶叶中的"巨无霸",但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它的历史和加工过程.清道光元年(1821),陕西茶商驻益阳的代表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等物换购,采办的茶叶经去杂、筛分、蒸揉、干燥后踩捆成包,叫"澧河茶",随后改为小圆柱形,称"筒子茶",又叫"花卷茶",每支重一百两,称"安化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山西"三和合茶号"与江南边江裕盛泉茶行的刘姓兄弟合作,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制成千两茶,外用花格篾篓,内贴蓼叶、棕片,踩制成花卷茶,俗称"安化千两茶".因踩捆是一道关键性工序,不仅体力消耗大,更需一定技巧,因此刘姓人家视踩制工艺为绝活,对外保密,订有"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之规.至此,千两茶的制作技艺从清同治年间起,一直延续到民国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