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广西龙州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园位于龙州县城西郊10 km处,距离南宁市280多km,地理区位较为优越,交通便利。植物园主要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依托,整合该所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依靠其雄厚的技术优势与可靠的社会信誉,建设集农业科研、科普实  相似文献   
12.
镉铜胁迫下紫苏的生长响应和富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在Cd、Cu胁迫下生长响应及其对Cd、Cu的耐性、吸收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在Cd处理浓度≤60mg·kg~(-1)和Cu处理浓度为≤600mg·kg~(-1)时,紫苏株高和根长均随处理浓度提高而增加,此后则随处理浓度增加胁迫作用渐趋明显.植株地上部和根部Cd的最高含量分别是331.51和991.14 mg·kg~(-1),Cu的最高含量分别为228.65和2 030.63 mg·kg~(-1).植株地上部Cd和Cu的最大富集量分别为66.70和36.52 μg·plant~(-1).植株Cd、Cu富集系数分别为2.59~15.42和0.14~1.24,迁移系数分别为0.35~1.44和0.07~0.56.因此,该植物可用于Cd、Cu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朱荣 《上海蔬菜》2014,(5):68-69
<正>洋香瓜学名Cucumis melo L.,属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洋香瓜发芽适温28~32℃,茎叶生长适温25~30℃,夜温16~18℃,在15℃以下40℃以上生长缓慢,苗期一定温差有利于花芽分化。根系伸长最适温度34℃,最低8℃,果实生长适温27~30℃,夜温15~18℃,昼夜温差在13℃左右有利于糖分积累。洋香瓜对高温适应性强,在35℃高温生长仍正常,至40℃仍维持较高同化效能。土壤要求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范围广,在pH值6~6.8范围生长良好,耐轻度盐碱。  相似文献   
14.
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茶树种质资源地理分布比较广泛,且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对于茶树种质资源应进行科学的收集与保存,同时还应对其进行积极利用,争取提升植株的抗性等,并推出符合人们需求的茶叶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朱荣 《中国沼气》2009,27(6):33-33,41
笔者参与多处沼气产气点不着火的现场分析诊断,查明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处理方案,同时为此类问题的发生提出了预防措施,进行科学调控。  相似文献   
16.
《农业工程学报》问世了,它是我国农业工程学界的综合性、理论性刊物。它的问世是从事农业工程学研究、教学和生产建设的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们盼望已久的大事。 将各种工程技术应用于农业,在国内外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把农业工程当作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加以理论探讨,即使在科学技术比较先进、农业工程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是比较新近的事情。不可否认,农业工程学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展,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过去农业长期停留在自给或半自给性生产的阶段,对于农业工程的要求,表现得不十分迫切,加之受到部门分割和学科分割的限制,使农业  相似文献   
17.
白茄子是昆山市的地方优质品种,属中熟类型,抗病性强,植株生长强健。株高50-60cm,开展度50~55cm,分枝性强。果实棍棒形,长15~18cm,横径2.0~2.5cm,单果重50g左右,果皮白色且薄,果肉糯,商品性好,适应性强。667m2产量1500—2000kg,  相似文献   
18.
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对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3种增效复合肥(腐植酸、氨基酸及海藻酸复合肥)减氮施用对稻田氨挥发、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为探究增效复合肥的高效利用并评价其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常规施肥减氮20%(CR)、腐植酸复合肥减氮20%(HR)、氨基酸复合肥减氮20%(AR)和海藻酸复合肥减氮20%(SR)6个处理。采用密闭式间歇通气法测定施肥后氨挥发通量,于水稻成熟期测产,测定植株吸氮量并计算氮素利用率。结果表明:氨挥发主要发生在基肥和分蘖肥施用后。与CF处理相比,CR、HR、AR、SR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总量(P0.05),降低幅度为38.9%~54.7%;且与CR处理相比,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AR与SR的氨挥发损失总量分别显著降低20.5%和25.8%。此外,田面水NH_4~+-N浓度是影响氨挥发的重要因素,减氮条件下田面水NH_4~+-N浓度降低,其中3种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田面水NH_4~+-N平均浓度较CR处理降低了5.5%~18.7%。减氮条件下,增效复合肥处理(HR、AR与SR)的植株吸氮量较CR处理显著提高20.0%~31.8%(P0.05)。而且,HR、AR与SR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均显著高于CF和CR处理(P0.05)。对比CF处理的产量,3种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的产量没有显著降低;同一减氮水平下,HR、AR与SR的产量均显著高于CR处理,增幅为4.4%~4.8%(P0.05)。研究表明,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均可有效降低稻田氨挥发损失,并具有较好的稳产效应,其中以氨基酸和海藻酸增效复合肥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
朱荣 《云南农业》2003,(7):26-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于2001年12月1日起执行 ,对原商标法中没有涉及的证明商标进行了法律规范。证明商标是指 :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 ,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服务 ,用于证明该产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