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冬小麦优化灌溉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作物耗水量和有效降水量是农田水分平衡的主要组成因子。土壤水分预报模型综合分析了它们的动态变化,给出了未来农田实际蒸散量和土壤有效水分含量;决策模型则根据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水分批、产量反庆系数、和以取得最大目的的目标函数,优化函数决策-灌或不灌、灌溉期和灌溉量。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干旱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冬小麦生育期内降水亏缺,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是形成冬小麦气候干旱的首要条件.本文从自然降水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干旱发生的强度、概率和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构建了冬小麦气候干旱风险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河南冬小麦干旱风险进行了评估、分区.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省玉米播种面积达2500万亩左右,占秋粮总产的42%.其中以夏玉米为主,占播种面积的4/5.但由于气候年型的不同和种植制度的发展,夏玉米的播期应当慎重安排.因为前后茬矛盾比较突出;秋季降温快,容易造成低温危害,影响灌浆和正常成熟.低温对作物的危害不像冻害症状那样突出,容易被人所觉察,被称为"哑巴之灾".大量试验证明,早播是争取夏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由于前茬多为小麦,夏玉米的播期最早在6月上旬.实际上,随着气候年型的不同,小麦的成熟期有时可拖到6月10日前后,再加上三夏大忙,劳畜力紧张,夏玉米往往拖到6月中旬,一部分拖到6月底,个别拖到7月初.严重地影响了夏玉米的产量.因此,有必要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各种气候年型下夏玉米  相似文献   
14.
农田降水渗透深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和溢满渗透理论,利用2006~2009年河南省4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点的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和水分渗透模型,分析了降水渗透深度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渗透深度与初始土壤湿度、过程降水f和雨后日数有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三者的增大而渗透深度加深;其中初始土壤湿度影响最大,过程降水量和雨后日数相继...  相似文献   
15.
小麦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的保墒节水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两年集成试验表明,将底墒水,深耕,秸秆翻压还田、秸秆覆盖、防旱剂,有限灌溉等干旱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地应用到小麦生产中,可以明显起到减少前期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增加土壤蓄墒,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减少灌溉次数等作用,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可使小麦增产1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并且通过各种生理生态特征表现出来。1983—1986年在河南省巩县进行了农田水分试验。试验分4个不同的水分等级,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40%、40—55%、55—80%和>80%,并以自然降水区作为对照。试验期间,对土壤湿度和作物生理功能和生态特征进行了测定,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运用最优分割的方法确定了冬小麦拔节—抽穗和抽穗—成熟的土壤水分胁迫指标,分别为9.2%和8.4%。同时对不同水分处理的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籽粒产量、秸秆产量、灌水费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了经济效益的综合评判,确定了冬小麦最佳耗水量为350—410mm。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水分—产量反应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3 a的试验资料,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期间的气象条件、产量性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水分-产量反应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水分亏缺对产量的影响不一样,其中抽雄期水分亏缺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水分-产量反应系数达1.443,说明这个阶段是灌水增产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8.
秸秆覆盖麦田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改变作物耗水规律。即前期能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后期则增强植株蒸腾,促进干物质积累,使农田耗水由物理过程向生物学过程转化,有利于提高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不同覆盖期和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覆盖效果不同,土壤含水量55%~70%的麦田覆盖效果最佳,覆盖时间以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停止生长时覆盖为宜。  相似文献   
19.
黄淮地区农业干旱风险综合防御技术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充足底墒、深耕、药剂拌种、秸秆翻压还田、秸秆覆盖、有限灌溉、喷施多功能防旱剂和防御小麦干热风制剂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降低干旱风险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作物生长前期土壤水分的积累,促进后期植株蒸腾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使土壤水分从物理过程向生理过程、从无效消耗向有效支出转化.在黄淮地区的推广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运用上述几项措施后,可使小麦、玉米生育期间分别减少灌溉1~2次和1次.此外,八个推广点两年中小麦累计增产1.71亿kg,玉米累计增产2.46亿kg,累计节约水资源约10.8亿m3,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