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1.
22.
竹类几种丛枝病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害竹类的病虫种类繁多,其中有的或多或少会引起小枝丛生现象,人们常统称为丛枝病。据我们近年来初步观察和调查,发现竹丛枝病有多种,现简介供参考。一、由真菌引起的竹丛枝病 1、由竹瘤座菌(Balansia take也称 相似文献
23.
抗植物病毒剂研究的经过 作为防治对象的病毒病是全株性病害,植物一旦罹病,治疗是困难的。芋、薯、球根等植物以营养繁殖的可用热疗法和生长点组织培养法,培养无病苗木作为再生产手段是有效的,但要防治场圃已发生的病毒病时则完全没有作用。以番茄花叶病(TMV)为对象,利用弱毒病毒以减 相似文献
24.
南京的竹叶锈病及其病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发现竹叶锈病菌有2介种,即刚竹柄锈菌(Puccinia Phyllostachydis)和长角柄锈菌(P.logicornis),它们可以侵染多种竹,但寄主不完全相同。它们的夏孢子都可以越冬。冬孢子堆始于2月底生于叶背,冬孢子间结合较紧,呈深锈褐色半球状突起。夏孢子必须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才能萌发,最适温为20℃。发病高峰分别为4月和9~10月间。病菌夏孢子堆常被真菌Myceliophthora sp.(Ophionectria uredinicola)寄生,寄生率高达63.4%~94.3%。 相似文献
25.
竹丛枝病的研究Ⅰ症状、病菌分离和接种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竹丛枝病病枝梢端和竹瘤座菌的子实体分离,获得竹瘤座菌的纯培养。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很慢,菌落呈白色乳酪状,为分生孢子。对嫩梢未展开的心叶喇叭口内(生长点),注入孢子悬浮液,可使新梢发病,潜育期在40天以上。接种发病枝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和自然新发病枝一致,再分离获得原菌种,证明竹丛枝病是由竹瘤座菌Balansia take(Miyake)Hara=Aciculosporium take Miyake侵染所致。新发病枝初为细长、叶小,单根蔓枝,到第三年才形成典型丛枝症状。文章还对症状发展过程作了详细描述。竹丛枝病在国内各地普遍发生,不仅淡、刚竹,而且毛竹在有些地方发病也很严重。重病竹林发笋少而细,逐渐衰败,成为发展竹用材林和食笋用林的障阻之一。 相似文献
26.
<正> 松瘤病[Cronartium quercuum(Berk.)Miyake et Shirai]在马尾松和黑松上经常发生,据观察发现病菌在其转主寄主—栎属树木上形成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量因树种而有明显的差异。笔者前曾以赤松和黑松上的锈孢子分别作接种源,接种在数种栎属寄主上,结果显示了不同接种源对其转主寄主的致病性确是有明显的差异。本报告作为前一试验的继续,把不同来源的冬孢子堆(担孢子)作为接种源,对锈孢子世代的寄主接种,看其致病性是否有明显的差别。其方法是:分别于赤松和黑松标准株上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