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该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一旦发生,传播迅速,不易控制和消灭,可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是我国强制免疫的一类动物疫病。笔者在山区乡镇从事牲畜口蹄疫免疫工作有20多年,现就猪口蹄疫免疫工作谈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2.
早稻第二代螟虫和晚稻秧期第三代螟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沪农EC对水稻钻蛀性螟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水稻螟虫更新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田间每667 m2使用剂量为100~120 mL,施药适期为螟卵盛孵期。  相似文献   
23.
梨锈病(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省的歙县、屯溪、休宁、宣城、当涂、芜湖、肥东、六安、合肥和砀山等地普遍发生,尤以皖南山区为最,此病已严重影响着生产,成为迫待解决的问题。从国内外文献资料来看,该病害的发生规律业已大致掌握;病害的防治,主要在消灭转主寄主桧柏,可以根本上制止病害的发  相似文献   
24.
数字西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是一个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为开发平台,面向管理和决策层的可视化动态信息系统,采用集成GIS组件和水量水质数值模型的耦合方式。本系统一方面建立基于GIS的水环境评价、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另一方面在发生水污染突发事故后,能够快速预报污染物向下游的扩散时间、扩散面积、确定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及对下游取水口等所造成的影响,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5.
基于GIS的数字西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西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是一个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为开发平台,面向管理和决策层的可视化动态信息系统,采用集成GIS组件和水量水质数值模型的耦合方式。本系统一方面建立基于GIS的水环境评价、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另一方面在发生水污染突发事故后,能够快速预报污染物向下游的扩散时间、扩散面积、确定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及对下游取水口等所造成的影响,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6.
今年夏天,重庆的雨水出奇的多。 一连许多天,从杂志社的玻璃窗望出去.江面上都是灰蒙蒙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终于有一天,毛茸茸的太阳不知是从云层中还是从江水里钻了出来——然后世界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那么大,又那么明亮。  相似文献   
27.
唯一运营的蒸汽机车:重庆钢铁厂旧址;神秘地下兵工厂 嘉阳蒸汽小火车仍保留着全手工操作的原始方式——手动驾驶、人工加煤、人工扳道、人工刹车、手摇电话、口哨,以及红绿旗配合指挥火车停行……  相似文献   
28.
连作晚稻高产攻关技术研究了不同品种在适期播种、壮秧足苗、精确用肥等因素变化下的单位面积产量。结果表明,(在上虞市温光条件下)连作晚稻在适宜品种、适期早播早插、壮秧足苗、精确用肥条件下有利于连作稻晚稻促早发、成大穗、夺高产,与早稻促早高产技术相配套,可以获得双季稻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29.
水稻白叶枯病的产量损失是病情函数。病情与产量损失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反应出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病系统在环境条件和人类干预下,寄主-病原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结果,可行成不同的病情与产量损失组合。我们采取三种病情与产量损失估计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一)稻白叶枯病病情与产量损失宏观定性分级定量估计损失法;(二)病情按严重度分级,抽样测定单株产量与损失率,再估计全田或地区产量损失;(三)多年多点稻白  相似文献   
30.
川西北高原鼠荒地危害程度分级及适应性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食草型小动物,其啃食、掘洞、刈割、贮草行为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既具有破坏损伤系统的负面效应,也有利于维持和稳定系统的正面效应,这种益害转化完全取决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害鼠种群及其数量。通过对川西北的阿坝州、甘孜州和青海省果洛州的42个高寒草地样地的鼠类种群密度调查和已有文献的采集分析,明确了草原害鼠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定义了鼠荒地的概念,对鼠荒地危害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4个等级;依据指标因子重要性排序,分级指标包含害鼠种群、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3个主因子群;总洞穴数量、有效洞口数等11个单项因子;并对不同危害程度的鼠荒地提出了封育自然修复、人为干预修复、半人工草地改建和人工草地重建4种草原鼠害适应性管理策略,对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原害鼠适应性管理和害鼠灭除后二次发生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