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6篇
  77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氨挥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大气中过量的氨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并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农田氮肥施用后的氨挥发是一个重要的氨排放源。紫色土的土壤性质以及该区的气候条件导致其氨挥发潜力较大。与其他集约化农作区相比,该区农田氨挥发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氨挥发情况,为开展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氨排放清单的编制及农田氨减排措施研究提供依据。选取川中紫色土丘陵区典型的坡耕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风洞法研究了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氨挥发动态过程。每次试验设置1个施肥处理,3次重复。风速、风向、大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气象数据由试验田微型气象站获取。每隔2~3 d采集土壤样品用以测定土壤NH4+-N含量。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受氮肥深施及低温的影响,冬小麦季氨挥发损失率明显低于夏玉米季;2013年和2014年冬小麦季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7.4%和8.8%;2013年夏玉米季三叶期氮肥撒施的氨挥发速率为34.1%;2014年夏玉米季三叶期氮肥条施覆土降低了氨挥发损失,损失率为21.4%;2014年夏玉米季十叶期出现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撒施氮肥后立即灌水使氨挥发损失率高达46.6%,这是由于干旱条件下施肥灌水提供了利于氨挥发的土壤水分条件。因此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应避免采用此施肥方式。综合分析两年的数据可得:紫色土冬小麦季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8.1±1.0)%,夏玉米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32.8±1.8)%。  相似文献   
122.
施氮量和田面水含氮量对紫色土丘陵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研究了四川省丘陵区紫色土上不同施氮量条件下(0、112.5、150、187.5、225 kg/hm2)稻田氨(NH3)挥发特征及田面水含氮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后的1~3天内出现NH3挥发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稻田NH3挥发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0.916 6***)。通过稻田NH3挥发损失的氮素占施氮量的比例为29.4%~38.0%。施氮肥后稻田田面水NH4+-N、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均迅速升高,稻田NH3挥发速率与田面水中的NH4+-N、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观测期内的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 9、0.841 2和0.881 3。因此,控制施氮量可有效降低田面水NH4+-N、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以此来减少紫色土丘陵区稻田NH3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23.
干旱胁迫和钾肥对油菜苗期生物量和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地区广泛种植的8个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和钾肥处理对油菜苗期生长和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W2)相比,干旱处理(W1)严重抑制油菜苗期生长,生物量在干旱期和复水期分别降低了43.7%和36.3%;干旱胁迫下提高钾肥水平显著促进了油菜生物量的提高(P0.05),油菜生物量在干旱和复水期较低钾处理分别提高了16.1%和11.9%。与W2处理相比,W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期和复水期分别下降了8.0%和17.8%,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与低钾水平相比,干旱胁迫下提高钾肥水平可促进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在干旱期和复水期分别提高了14.3%和6.4%,在干旱期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水分利用效率与蒸腾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蒸发/蒸腾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干旱胁迫下,油菜蒸腾效率显著提高,而蒸发蒸腾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蒸腾量在干旱期和复水期分别下降了60.9%和35.3%,蒸发/蒸腾比大幅度提高,大部分的水分通过蒸发散失而非植株利用,导致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干旱胁迫下钾肥利用效率降低,钾吸收量减少;提高钾肥的施用水平,钾肥利用效率降低,但钾吸收量提高。对W1处理的各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提取出2个主成分,油研10、油研57和油研817具有较高的综合得分,在干旱胁迫下具有较大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量、钾肥利用效率和钾吸收量,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4.
元阳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杂交水稻大面积的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已成为低热河谷地区的主栽粮食作物,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给边疆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重点发生于海拔270~600 m低热河谷区,此区域年降雨量1 000mm,年平均气温25℃,单日最高气温可达41.3℃,1年3熟制,主要为水稻-水稻-蔬菜耕作制度.2013年是元阳县近十年来首次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田块的土壤肥力中上,施肥水平中等,造成水稻减产15%~30%.以南沙镇排沙村为发病重点,形成点、片混合发生,发生面积达41 hm2.文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为生产提供指导,尽量减少该病给农民群众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25.
结合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论述了党在新时期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26.
夏大豆是河南省主要秋粮作物之一。为了实现种地养地、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1994年安阳县开展了“6000hm2大豆综合增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取得了单产2635.5kg/hm2,总产15813t,较前3年平均增产46.4%的好收成,创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经济效益975.63万元。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如下。1选用良种与麦垄套种选用适应本地区种植的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豫豆8号、10号、14号和诱变30等。据北部乡、辛村乡、高庄乡、良种场等4点结果,优良品种较当地常规品种增产20%左右。大豆麦垄套种是解决晚种、温度低、光照不足…  相似文献   
127.
128.
分析杂交棉优势及人工去雄制种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指出授粉环节操作手法的不正确是导致成铃率降低的主要因素,通过授粉、去雄、选花部位等细节改进及制种时间的调整,提高棉花制种成效。  相似文献   
129.
水稻软盘育苗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软盘规格化育苗技术生产标准程度高、技术效果优良,符合辽宁稻作生产的特点,适宜大力推广应用。介绍水稻软盘育苗技术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阐明该技术的优缺点,并与常规育苗对照,分析应用水稻软盘育苗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0.
土壤动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矿化;长期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的同时,改变了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为查明紫色土长期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响应关系,于2008年的5、7、9和11月分别对紫色土农田无肥对照(CK)、单施氮肥(N)、常规化肥氮磷钾(NPK)、有机肥(OM)、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混施(OMNPK)、秸秆还田(RSD)和秸秆还田与化肥氮磷钾混施(RSDNPK)等7种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改良的干漏斗和湿漏斗两种方法,共获得土壤动物9454只,隶属7门17纲24目.分析表明,OM和RSDNPK两种施肥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显著高于CK、N和NPK等3种施肥方式,说明有机物料的长期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壤动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方差分析表明施肥方式对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密度的影响差异性极显著(F=42.412,P=0.0001),对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影响存在不均衡性.施肥方式主要影响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种群个体数量、线虫动物门个体数量、大蚓类个体数量、甲螨亚目个体数量、密度-类群指数DG及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等六个指标,初步认为这些主要类群因素能够预测长期施肥引起的土壤肥力变化,可能对指示土壤质量的变化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