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169篇
农学   221篇
基础科学   70篇
  55篇
综合类   583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301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保障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六大区域内的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轮作休耕作为一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对我国耕地的利用质量和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总产量、质量、供给结构、农民复耕与转移就业等作用机理,探讨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认为轮作休耕短期内对我国粮食总产量影响不大,但对粮食质量的提高、粮食供给结构的调整、耕地复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出明确轮作休耕的规模和试点区域;建立轮作休耕与粮食安全结合的宏观调节机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轮作休耕需与耕地流转有效结合,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大轮作休耕土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2.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重金属及硒元素含量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对重金属富集能力低、对硒元素富集能力强且品质优良的烤烟品种。[方法]通过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28个不同烤烟品种烟叶重金属及硒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烤烟品种对镉、砷、铅、铬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云烟87、云烟99、云烟202、云烟205共4个烤烟品种吸收土壤中砷、铅、镉、铬重金属的能力较低,其中云烟87对硒元素富集能力较强。[结论]云烟87最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3.
山东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对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山东省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具有重大意义.分别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两种预测方法对山东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并对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证明,BP神经网络平均预测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且各期预测精度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稳定,但随时间推移,误差增大,因此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较适用于近期粮食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64.
本文给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温室干旱预警系统结构图,从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功能分析三个模块进行了设计。根据土壤温湿度、植物冠层温湿度和作物叶片含水量三个指标,选择LC-TWS土壤温湿度传感器、WTH-215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和X8W850-H2植物叶面水分传感器采集数据,将数据传输到CC2530芯片;通过Zigbee组网和GPRS模块将数据发送到上位机数据库;建立系统管理平台,进行数据显示与处理,实现温室干旱预警。  相似文献   
65.
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化土壤中盐分离子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本文采用室内培养试验,考察JFB菌剂和EM菌剂对采自山东省东营市的滨海盐渍化土壤盐分离子及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0~50d期间,有机肥对Na+降低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降低0.3~0.39g/kg;对K+的影响则与Na~+相反,与对照相比上升0.26~0.46g/kg;有机肥及菌剂添加后Ca~(2+)较对照均有上升;Mg~(2+)与对照相比的下降效果和Na+相似;有机肥及菌剂添加后Cl~-与对照相比降低至0.96~1.64g/kg;SO_4~(2-)的影响和Cl~-相反,与对照相比除第30天处理以外均有所上升。处理10~70d期间,有机肥及菌剂添加后有机质与对照相比上升1.28~5.51g/kg。由此可见,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离子及有机质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可为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以16个小苍兰品种的花蕾为材料,外植体在MS添加BA 2mg/L,NAA 0.2mg/L和3%蔗糖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形成不定芽。继而转入MS添加BA0.2mg/L,NAA0.02~1.0mg/L和3%蔗糖的培养基上促成不定根的分化并形成完整小植株。结果表明:所有接种材料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形成不定芽。出愈率范围为36.1~86.7%,不定芽分化率为2.3~86.4%。  相似文献   
67.
桃蚜作为世界范围内农作物主要害虫,在我国主要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因其繁殖能力强以及对蔬菜尤其是辣椒质量造成危害而成为重要防治对象。为了明确四川省成都主要辣椒种植区桃蚜空间分布格局,本试验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8个聚集度指标(K, C, CA, I, M*, m*/m, L*, L*/(1+m))对桃蚜盛发期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计算桃蚜种群理论抽样数,Iwao和kuno序贯抽样技术拟合桃蚜的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桃蚜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原因是由桃蚜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但8月下旬开始聚集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决定;通过种群密度与聚集度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用平均拥挤度(m*/m)、负二项分布指标(K),久野指数(CA)及L*/(m+1)分析桃蚜空间分布型更具说服力;并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68.
对于“中国杯”而言,连续参加3届比赛的刘成林是位不折不扣的老选手。在评委的印象里,刘成林对作品主题的诠释、尺寸的把握恰到好处,色彩运用到位,技术手法娴熟,临场应变能力强。在其他选手眼中,刘成林“可中可西”,东方式插花和西式花艺能力均衡,是位实力强劲的对手。在征战中国杯的路途上,刘成林的排名从第三届的第4名到上届的季军,再到本届比赛的亚军,他一次次用实力书写着花艺的绚烂。  相似文献   
69.
嗜盐古菌存在于高盐水体中,是高盐环境微生物种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从日晒盐场结晶池卤水中分离得到的3株红色嗜盐古菌,分别命名为Haloarcula sp.HG-1、Haloferax sp.KN-4和Halorubrum sp.IT-5。采用悉生实验系统,探讨不同盐度(30、100和150)条件下3株古菌能否作为卤虫(Artemia)的唯一饵料,并比较其作为饵料对卤虫存活、生长和抗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30的悉生系统中,投喂3株古菌组卤虫存活率和体长均保持较高水平;鳗弧菌攻毒条件下,卤虫存活率有所下降,其中投喂Haloferax sp.KN-4菌株组卤虫抗鳗弧菌感染能力最强。正常和攻毒条件下,在盐度100和盐度150悉生系统中分别投喂3株古菌,卤虫均保持较高存活率和体长,其中投喂Haloarcula sp.HG-1菌株组卤虫具有最高存活率和最长体长,但攻毒组卤虫存活率和生长普遍优于未攻毒组,这可能与高盐条件下V.anguillarum毒力下降有关。本研究利用"卤虫-古菌"悉生实验系统,证实了3株嗜盐古菌均可作为卤虫的唯一饵料,为卤虫提供营养;利用"卤虫-古菌-致病菌"攻毒实验系统,证实3株嗜盐古菌均可以增强卤虫抗鳗弧菌感染能力。本研究结果为研究古菌在高盐环境食物链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0.
水产动物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体系,但在一定的情况下如养殖密度过高,溶解氧(DO)、酸碱度(pH)、温度(T)、重金属含量等急剧变化,就会给病原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滋生环境,造成水产动物免疫功能的下降,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为了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机能,目前主要是通过多糖诱导增加免疫因子的效益和活性,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多糖类物质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上的应用研究。一、多糖类物质在鱼类疾病防治上的应用作为病原菌的致病因子和免疫刺激因子的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脂多糖(LPS)是由O-抗原多糖、脂类A以及起联结作用的芯糖链等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