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近年来,陆良供电公司在对110 kV及以下线路和设备的管理中,应用大数据进行供电能力分析,通过电压、电流数据月对比、年比较,找出过载、重载、跳闸等原因,再到实地勘察,从安全角度、电压质量等方面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最终科学决策,有针对性地上报大修或技改项目。一个小改动解决群众用电问题。陆良林峰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是蚕豆加  相似文献   
12.
标杂A3(豫保66)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于2010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亚鸡脚叶低酚棉,具有明显的标记性状,可以通过棉酚含量对种子纯度进行初步鉴定,在子叶至4叶期即可快速鉴定种子的纯度,能为生产上提供较高质量的大田生产用种。该品种还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势强、丰产性好、铃大、吐絮畅等特点,适宜黄淮棉区种植,可以春地净播、麦棉套作、麦瓜棉套作等不同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压力蒸汽热处理木材生物耐久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樟子松和柞木分别在常压和压力蒸汽下进行高温热处理,比较了两种热处理材与常规对照材生物耐久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特别是压力蒸汽处理,可以更显著地改善木材的耐腐性,耐腐等级可由对照材的Ⅳ级(不耐腐),提高为Ⅰ级(强耐腐,樟子松)和Ⅱ级(耐腐,柞木)。热处理可以有效减轻蓝变菌对木材的侵害,但不能防止或减轻木材表面的霉变。在热处理材表面涂刷油性防水涂料,是防止表面生霉的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脱毒地黄种苗的推广成本,在无土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质组合、施肥、种植密度对地黄出苗率、长势和种栽产量的影响,并将收获的地黄种栽进行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春季(4月10日)使用蛭石∶珍珠岩∶草炭=3∶1∶1体积比的基质组合处理的地黄出苗率和成苗率最高,分别为93.33%和89.17%;夏季(7月15日)使用煤渣∶珍珠岩∶菇渣=2∶1∶1体积比处理地黄出苗率和成苗率最高,分别为92.50%和88.89%,且块根褐变率最低。每100m2基质施用复合底肥5kg,并结合1/8MS营养液浇灌,地黄产量可达2.24kg/m2。栽培密度应控制在60~80株/m2。直径不小于1cm的种栽适合大田种植。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避免连作障碍,所繁育的脱毒地黄种栽符合大田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15.
建立祛屑息风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柱:Agilent TC-C_(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水-乙腈(40∶60);检测波长:322 nm;流速:1.0mL/min;柱温:25℃。蛇床子素进样量在0.089 0~0.9771μg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82%,RSD为0.93%。本研究建立的祛屑息风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简单、结果稳定、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检测了4种热处理材的防霉性能,以及桦木和樟子松热处理材中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热处理材的含糖量升高,且表面部分比中间部分高。故热处理材比其素材更易长霉,尤其是木材表面部分。清漆处理可避免木材霉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花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4%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0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04~0.37μg(r=0.9994),平均回收率(n=5)为99.94%(RSD=1.35%)。结论本方法简单、迅速、可靠。  相似文献   
18.
血芙蓉为唇形科香科属植物,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本研究采用色谱法对血芙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得到12个化合物:山奈酚(1)、山奈酚-3-O--D-吡喃葡萄糖苷(2)、山奈酚-3-O--D-吡喃葡萄糖芹糖苷(3)、山奈酚-3-O--芸香糖苷(4)、5,8-桥二氧麦角甾-6,22-双烯-3-醇(5)、6,7-二甲氧基香豆素(6)、棕榈酸--单甘油酯(7)、3,4-二羟基苯甲酸(8)、正二十六烷酸(9)、胡萝卜苷(10)、豆甾醇(11)、-谷甾醇(12)。其中,化合物2、3、4、5、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为血芙蓉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更为其将来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