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1月27日09:00,江苏电力检修公司"尖锋"共产党员突击队完成了500 k V太仓变电站3号主变压器的投运任务.在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中,江苏电力检修公司党委启动片区联动机制,由江苏电力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党总支与苏州运维站党总支联合组建"尖锋"共产党员突击队,确保了项目按期投运.  相似文献   
22.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出现问题多、投诉案件量较大的是除草剂.科学使用化学除草,不仅可以有效防除杂草,提高品质和产量,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除草用工,减轻劳动强度.但使用不当往往会出现农作物植株焦枯黄化,停止生长;重者植株枯死,经济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23.
农业碳排放约占全球年均总排放量的25%,为实现中国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农业对CO2的吸收与排放需达到自然平衡。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具有碳降解功能的微生物分解SOC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向外界释放CO2等温室气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农田SOC矿化与作物养分供给、CO2形成和排放紧密相关,但SOC矿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土壤耕作是驱动农田土壤碳固定的关键因素,耕作方式对SOC的影响是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被视为微生物碳矿化产生CO2的生化反应器,SOC的矿化分解离不开其对微生物以及对应酶的利用。可见,耕作方式通过直接作用改变土壤团聚体结构,进而改变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最终对SOC矿化产生影响。就此归纳总结了关于耕作方式、土壤团聚体及关联土壤微生物对农田SOC矿化的影响,以期从改良土壤团聚体结构入手,减少农田SOC矿化,为中国实现“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4.
适应性鉴定是新品种推广利用的重要依据,在不同生态区(黑龙江哈尔滨、山东青岛、河南南阳和广西南宁)对34个豇豆新品系进行了适应性鉴定。通过变异分析发现,这些新品系在不同纬度均能开花结荚,但平均生育期以青岛生态区最短(61.1d),哈尔滨最长(75.8d);南宁生态区的株高(104.1cm)、单株荚数(21.9)和小区产量(4.46kg)均最大;荚长和百粒重受环境影响较小,各试点间差异不显著。通过GGE双标图分析发现,4个试点可划分为2个生态区组,南宁单独为一组,哈尔滨、青岛和南阳为一组,2组生态区内产量最高的品系分别为JD14和JD4。最终筛选出10个适宜不同生态区和试点种植的豇豆新品系,本结论可为这些品系的进一步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对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实现保护地蔬菜的高产、高效和高质。  相似文献   
26.
针对生产中出现的绿豆施肥后出现减产现象,进行了不同时期施肥对绿豆产量及地下部分影响的研究。通过试验证明:绿豆的最佳施肥时期为施用基肥与四叶期以后追肥;苗期追肥影响根系的正常发育,进而影响产量,追肥应尽量避开在苗期进行。  相似文献   
27.
本文用乙烯利、萘乙酸、硝酸银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对黄瓜苗进行诱导试验,以研究植物激素对黄瓜苗雌雄花数、营养生长、两性花及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和萘乙酸可以促进雌花的形成,两者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00、10 mg/L;硝酸银可以促进雄花的形成,最适浓度为500 mg/L;如果乙烯利施用浓度过大,会影响植物生长,导致叶面变小、皱缩。硝酸银诱导了两性花子房,使子房变短增粗。  相似文献   
28.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其主要侵染来源是病田土壤和带有病菌的种子,苗期侵染期长,从播种至五叶期均可由幼苗地下部分侵入,但侵染高峰在三叶期以前。多发生在冷凉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部、河北北部、西南山地、西北地区等。病害损失严重,发病率接近损失率。病原菌易在田间土壤中富集,可存活数年。品种抗性差异显著,但绝对免疫品种较少。抗病性受多基因控制。2002年,辽宁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本溪、抚顺、铁岭等地。这些地区如不进行控制,进一步发病的可能性还很大。1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1)感病品种的大量…  相似文献   
29.
30.
丁草胺是我县水稻出常用的一种除草剂,由于受到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每年在我县水稻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丁草胺药害现象.为了很好地诊断和预防丁草胺药害,近年来,我们对水稻田丁草胺药害症状进行了观察,并对发生药害的原因及缓解药害的办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