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篇 |
农学 | 14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4篇 | |
综合类 | 73篇 |
农作物 | 6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6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22.
23.
农业碳排放约占全球年均总排放量的25%,为实现中国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农业对CO2的吸收与排放需达到自然平衡。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具有碳降解功能的微生物分解SOC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向外界释放CO2等温室气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农田SOC矿化与作物养分供给、CO2形成和排放紧密相关,但SOC矿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土壤耕作是驱动农田土壤碳固定的关键因素,耕作方式对SOC的影响是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被视为微生物碳矿化产生CO2的生化反应器,SOC的矿化分解离不开其对微生物以及对应酶的利用。可见,耕作方式通过直接作用改变土壤团聚体结构,进而改变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最终对SOC矿化产生影响。就此归纳总结了关于耕作方式、土壤团聚体及关联土壤微生物对农田SOC矿化的影响,以期从改良土壤团聚体结构入手,减少农田SOC矿化,为中国实现“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4.
适应性鉴定是新品种推广利用的重要依据,在不同生态区(黑龙江哈尔滨、山东青岛、河南南阳和广西南宁)对34个豇豆新品系进行了适应性鉴定。通过变异分析发现,这些新品系在不同纬度均能开花结荚,但平均生育期以青岛生态区最短(61.1d),哈尔滨最长(75.8d);南宁生态区的株高(104.1cm)、单株荚数(21.9)和小区产量(4.46kg)均最大;荚长和百粒重受环境影响较小,各试点间差异不显著。通过GGE双标图分析发现,4个试点可划分为2个生态区组,南宁单独为一组,哈尔滨、青岛和南阳为一组,2组生态区内产量最高的品系分别为JD14和JD4。最终筛选出10个适宜不同生态区和试点种植的豇豆新品系,本结论可为这些品系的进一步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对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实现保护地蔬菜的高产、高效和高质。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用乙烯利、萘乙酸、硝酸银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对黄瓜苗进行诱导试验,以研究植物激素对黄瓜苗雌雄花数、营养生长、两性花及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和萘乙酸可以促进雌花的形成,两者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00、10 mg/L;硝酸银可以促进雄花的形成,最适浓度为500 mg/L;如果乙烯利施用浓度过大,会影响植物生长,导致叶面变小、皱缩。硝酸银诱导了两性花子房,使子房变短增粗。 相似文献
28.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其主要侵染来源是病田土壤和带有病菌的种子,苗期侵染期长,从播种至五叶期均可由幼苗地下部分侵入,但侵染高峰在三叶期以前。多发生在冷凉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部、河北北部、西南山地、西北地区等。病害损失严重,发病率接近损失率。病原菌易在田间土壤中富集,可存活数年。品种抗性差异显著,但绝对免疫品种较少。抗病性受多基因控制。2002年,辽宁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本溪、抚顺、铁岭等地。这些地区如不进行控制,进一步发病的可能性还很大。1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1)感病品种的大量…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