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农业碳排放约占全球年均总排放量的25%,为实现中国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农业对CO2的吸收与排放需达到自然平衡。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具有碳降解功能的微生物分解SOC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向外界释放CO2等温室气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农田SOC矿化与作物养分供给、CO2形成和排放紧密相关,但SOC矿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土壤耕作是驱动农田土壤碳固定的关键因素,耕作方式对SOC的影响是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被视为微生物碳矿化产生CO2的生化反应器,SOC的矿化分解离不开其对微生物以及对应酶的利用。可见,耕作方式通过直接作用改变土壤团聚体结构,进而改变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最终对SOC矿化产生影响。就此归纳总结了关于耕作方式、土壤团聚体及关联土壤微生物对农田SOC矿化的影响,以期从改良土壤团聚体结构入手,减少农田SOC矿化,为中国实现“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2.
适应性鉴定是新品种推广利用的重要依据,在不同生态区(黑龙江哈尔滨、山东青岛、河南南阳和广西南宁)对34个豇豆新品系进行了适应性鉴定。通过变异分析发现,这些新品系在不同纬度均能开花结荚,但平均生育期以青岛生态区最短(61.1d),哈尔滨最长(75.8d);南宁生态区的株高(104.1cm)、单株荚数(21.9)和小区产量(4.46kg)均最大;荚长和百粒重受环境影响较小,各试点间差异不显著。通过GGE双标图分析发现,4个试点可划分为2个生态区组,南宁单独为一组,哈尔滨、青岛和南阳为一组,2组生态区内产量最高的品系分别为JD14和JD4。最终筛选出10个适宜不同生态区和试点种植的豇豆新品系,本结论可为这些品系的进一步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3.
朱旭 《新农业》2023,(12):10-11
<正>受辽宁由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由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丹东合作区分公司)委托,按照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效登记指南》和《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497-2002)的要求,为验证该公司生产的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油麦菜上的应用效果并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本试验。  相似文献   
114.
准确、高效地测量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 CLT)木破率,丰富其测量方法,对评价CLT胶合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使用数码相机获取木破率图像,通过matlab进行自动识别,利用Otsu算法自动分割剪切破坏面积,从而测量木破率,与传统木破率测量方法和Photoshop图像测量方法的结果进行准确性、稳定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atlab测量法测量木破率与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实际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能够准确、快速测量木破率。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便捷的木破率测量方法,满足了工业化生产需求,为评价胶合质量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5.
相比于消除绝对贫困的局部性和紧迫性,相对贫困治理的整体性和长期性特征更为显著。需要将消除相对贫困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相结合,并将其置于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伟大征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效治理机制。围绕建立动态识别与监测机制、完善社会化扶贫协同机制与城乡一体化治理机制等构建长效治理机制,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丰富贫困治理的具体方式与工具,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