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58篇
  63篇
综合类   408篇
农作物   143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88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不同杀虫剂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控制蚜虫和人工接种蚜虫的方法,研究阿维菌素、毒死蜱、吡虫啉、乐果4种杀虫剂推荐剂量及3倍、6倍推荐剂量对弱筋小麦扬麦1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寻施用杀虫剂对小麦的毒害效应、减轻虫害的正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无虫处理中,喷施杀虫剂后扬麦13的产量和品质较对照有下降趋势,施药表现出一定毒害作用,尤其在过量(6倍推荐剂量)施药情况下,影响最为显著;在有虫处理中,喷施杀虫剂减轻害虫的为害,使扬麦13的产量和品质指标有显著的提高;②4种供试杀虫剂中,阿维菌素、毒死蜱较吡虫啉、乐果对扬麦13的毒害效应小,增产作用大;③杀虫剂使用减轻虫害的正效应均明显大于其毒害效应,在推荐施用剂量下,后者可忽略不计,但在超剂量用药时毒害效应则显著增加,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2.
麦田常用除草剂对弱筋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室外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麦田常用的苯磺隆、使它隆、异丙隆、骠马、绿麦隆5种除草剂对弱筋小麦扬麦13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药后5d,5种除草剂处理均导致小麦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不同程度下降.除草剂严重影响了光合速率,几乎所有处理光合速率均受到抑制,异丙隆倍量处理抑制率最大,达27%.小麦体内SOD活性明显受到除草剂影响,表现为先升高、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POD活性也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多数处理药后30 d低于对照;CAT活性对除草剂比较敏感,用药后5 d即显著升高,其后影响逐步减小,直至药后30d恢复到对照水平;除草剂对MDA含量影响相对较小,多数处理MD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3.
为研究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机制,以秦麦11为试验材料,对小麦籽粒灌浆期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相应酶活性及淀粉积累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AG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I)、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淀粉分支酶基因(SBE)表达均呈单峰曲线变化,AGPase和SSS基因于花后12 d左右相对表达量最大,GBSSI和SBE基因于花后15 d左右相对表达量最大。4种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花后25 d或30 d之前呈上升趋势,之后急剧下降。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量随着灌浆的进行呈不断上升趋势。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在花后25 d或30 d。相关分析表明,AGPase、SSS、SBE基因在花后15 d相对表达量与相应酶活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GBS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GBSS活性间未检测到相关。暗示AGPase、SSS、SBE基因在籽粒淀粉合成过程中可能属于转录水平调控,而GBSSI基因可能属于转录后调控。4种淀粉合成酶活性与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几种酶对淀粉合成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4.
利用英国PP-system土壤呼吸测定仪对北疆典型绿洲农田作物棉花、小麦与玉米生态系统的土壤CO2释放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和棉花生态系统的土壤CO2排放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均为午前大于午后,且小麦与玉米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呈平缓曲线,棉花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曲线变化较为剧烈;从土壤CO2排放总量来看,夏季日棉花生态系统的土壤排放总量最大,为30.98g CO2/(m2.d),其次为小麦和玉米生态系统,分别为8.04g CO2/(m2.d)和23.92g CO2/(m2.d);土壤CO2排放与气温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39 6。  相似文献   
195.
为了研究酵母发酵法对去除魔芋飞粉中三甲胺的最佳条件,利用活性干酵母对魔芋飞粉进行处理,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固液比和酵母液质量分数对去除三甲胺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同时分析了酵母发酵对魔芋飞粉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发酵法去除魔芋飞粉中三甲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酵母液质量分数1.5%,固液比1∶6(g∶m L),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2.5 h,在该条件下可去除62.00%的三甲胺,降低了魔芋飞粉异味。发酵前后,可溶性糖有所增加,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因酵母呼吸代谢消耗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6.
在酒泉市日光温室内,对引进的8个秋葵品种进行了引种观察,结果表明,8个秋葵品种在酒泉市日光温室均能正常成熟。其中以酒引5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3 250.00 kg/hm~2;酒引7号、酒引4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21 104.17、21 020.83 kg/hm~2。综合考虑认为,酒引5号、酒引7号、酒引4号这3个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商品性等综合表现好,适宜在酒泉市日光温室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7.
以罗布泊“大耳朵”地区从湖心至湖岸7个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石墨炉(GF-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19个沉积物样品中 Cd 元素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各剖面沉积物样品中 Cd 含量在盐壳层较高,往下各层 Cd 含量相对盐壳层含量较小且分布较均匀,其中 L07-10盐壳层 Cd 含量达到10.38 mg/kg,远超过了环境系统所能承载的能力,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性;水平方向 Cd 含量变化为湖中>湖心>湖岸.  相似文献   
198.
以强筋小麦中优9507、中筋小麦扬麦12号、弱筋小麦扬麦9号为材料,在缺磷土壤(速效磷含量4.10 mg/kg)上研究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及剑叶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中优9507在施磷量(P2O5)0~144 kg/hm2,中筋小麦扬麦12号和弱筋小麦扬麦9号在施磷量(P2O5)0~108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上升,继续增加施磷量,产量则呈下降趋势.中优9507施磷量(P2O5) 144 kg/hm2处理,扬麦12号和扬麦9号以施磷量(P2O5) 108 kg/hm2处理剑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SPAD值)最高,继续增加施磷量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下降,各个施磷处理剑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均大于不施磷处理.中优9507以施磷量(P2O5) 144 kg/hm2处理,扬麦12号和扬麦9号以施磷量(P2O5) 108 kg/hm2处理剑叶蔗糖含量、SPS酶活性最高,继续增加施磷量剑叶蔗糖含量、SPS酶活性下降,各个施磷处理均高于不施磷处理.在一定施磷量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剑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GS、GDH和GOGAT活性上升,中优9507以144 kg/hm2处理最高,扬麦12号和扬麦9号以108 kg/hm2处理最高,继续增加施磷量均下降,3个品种施磷处理均高于不施磷.说明适宜的施磷量可以提高小麦剑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蔗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SPS、GS、GDH和GOGAT酶活性,在小麦灌浆关键时期,施磷可以维持上述指标在较高水平,合成更多的光合产物,过量施磷测小麦剑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蔗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SPS、GS、GDH、GOGAT酶活性降低,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9.
为准确模拟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墒情动态变化,基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物质能量运动及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理论,考虑作物根系伸展和吸水特性,把土壤水分变化土层划分为随作物根系伸展而改变深度的包含主要根系的动态根区和无根系的储水区,构建了变根区墒情动态二区模型。模型根区深度随着作物根系伸展改变,以此准确表达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墒情的动态变化;将储水区的土壤水分作为模型变量,计算根区下界面水分通量,由此间接地考虑了深层土壤水分对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将模型拟合误差作为目标函数,采用自由搜索算法率定模型参数。应用建立的模型进行墒情模拟,模拟相对误差小于±5%和±10%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09%和94.55%;经t检验和回归分析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相差不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定系数为0.779,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准确反映计划湿润层内墒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0.
李丽  朱新辉 《农业工程》2013,(Z1):50-52
通过分析研究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推广应用的发展现状、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这一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景、发展思路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