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林业   62篇
农学   149篇
基础科学   103篇
  76篇
综合类   634篇
农作物   176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288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后期追氮时期对扬麦20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扬麦20为材料,研究后期追氮时期对小麦花后LAI、叶绿素含量、光合物质生产与运转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150×104、225×104苗·hm-2、氮肥运筹5:1:2: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后期追肥)条件下孕穗期追肥处理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在基本苗225×104苗·hm-2、氮肥运筹3:1:3:3条件下剑叶露尖追肥处理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剑叶露尖、孕穗期追施氮肥可维持群体花后较高LAI和SPAD值,延缓植株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叶绿素降解速率,提高开花期、花后20d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6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近几年农业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从江苏农业生产实际状况,结合相关统计数据,从人们饮食消费结构与营养需求变化、价格变动与效益驱动、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部分食用与加工产品或替代品的更新与发展、农产品市场供给层次与需求层次的不均衡性与波动性等角度分析江苏种植业结构性改革的驱动力;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针对江苏省种植业实际,思考当前进一步深化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性改革的立足点,提出江苏省农作物种植业结构性改革的建议,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绿色化、种植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供给多样化、供给侧农产品质量安全化、农产品增效长期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3.
以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籽粒形成灌浆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戊聚糖含量动态变化,以及二者在籽粒中分布及其与面粉白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PPO主要分布在籽粒外层,面粉白度和籽粒中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面粉中PPO活性与面粉白度呈负相关,但不显著;籽粒形成与充实过程中,PPO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开花至花后21 d左右时,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花后21 d PPO活性迅速上升,至成熟期达最大值;戊聚糖在小麦籽粒中的分布具有由内到外逐渐增加的特性,面粉和麸皮中戊聚糖含量与白度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戊聚糖含量的增加,面粉白度逐渐降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表现较为一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4.
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特性与酶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弱筋小麦豫麦50、扬麦15、宁麦9号为材料,对小麦灌浆期间籽粒淀粉积累、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以及淀粉合成酶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供试品种籽粒中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量随着灌浆进程呈不断上升趋势,于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花后第25天或第30天达最大值.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在整个灌浆期间变化趋势一致,即花后5~25 d或5~30 d呈上升趋势,之后急剧下降.不同品种间4种淀粉合成酶基因(AGPasel、GBSSI-D、SSSIII、SBEI)相对表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豫麦50、扬麦15、宁麦9号.相关分析表明,4种淀粉合成酶活性及相对表达量均与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5.
不同灌溉方式对新疆甜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沟灌、微喷和滴灌3种不同的灌溉方式下研究甜菜的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甜菜在滴灌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较合理,块根积累量和积累速率都高于沟灌和微喷,产量和产糖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66.
盐胁迫下棉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耐盐和盐敏感棉花材料在盐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探究棉花在盐害下的自我保护机制及筛选鉴定棉花耐盐性的生理生化指标。以耐盐材料中棉所35和盐敏感材料中棉所12为试验材料,设置梯度分别为0(对照)、100、200、300及400 mmol/L的NaCl溶液处理四叶期的棉花幼苗,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耐盐棉花材料和盐敏感棉花材料在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趋势上具有明显差异。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作为鉴定棉花耐盐性的生理生化指标,进一步研究将综合其他多种生理生化指标构建数学模型,定量衡量棉花的耐盐性强弱。  相似文献   
67.
我国早熟陆地棉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熟陆地棉种质遗传多样性,为北疆早熟陆地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43个早熟陆地棉品种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利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长江流域环境下,新疆棉区与我国其他棉区育成的品种,在早熟性相关表型性状上差异不显著;西北内陆环境下,二者之间则差异显著.另外,174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SSR引物用于分析43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486个等位变异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变异为2~7个.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044~0.750 0.分子检测表明:新疆棉区育成的品种遗传基础较狭窄.利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计算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43个参试品种以遗传背景、育成单位、地理来源等聚为8类.[结论]与其他棉区品种相比,新疆早熟棉区育成的品种,其早熟性相关性状遗传基础狭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受环境影响较大.聚类图反映了不同系统品种之间的交叉以及早期和近代早熟陆地棉不同系统之间的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68.
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气候变化对豫东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商丘市为研究区域,根据1991~2010年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和玉米产量资料,利用数学统计与Thomthwaite memoriae模型,结合未来气候预测结果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玉米产量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气温、降水量与极端温度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过多及低温对玉米生产不利.河南省商丘市“暖温型”气候有利于玉米生产力的提高,“冷干型”气候对玉米生产最为不利.  相似文献   
69.
耕地产能评价对于耕地资源保护及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耕地产能评价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及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常州市钟楼区的耕地产能进行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气候、自然因素和技术水平综合指标的耕地产能评价体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钟楼区耕地产能等别分为6等和7等,其中6等地占比达到97.55%,等别空间分布呈现出城区内部街道低、外围地区较高的格局;耕地产能整体空间集聚性显著,各街道(乡镇)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多呈现组团式,负相关类型(LH型和HL型)则分布零散;耕地自然质量和技术水平是影响钟楼区耕地产能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耕作层厚度、有机质含量、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和土壤养分元素为主导因素,pH值、灌溉保证程度和排水条件为次要因素。因此,应从增强耕地自然质量、提高耕地技术水平等方面制定提高耕地产能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70.
采用基于环境相对湿度可控的微波干燥系统,探究相对湿度对山楂微波干燥过程的影响。在物料干燥温度60℃的条件下,研究恒定湿度(相对湿度5%、30%、50%、70%)和阶段变湿[CRP(恒速阶段)、FRP(降速阶段)分别保持相对湿度5%、30%、50%]共10种方案下山楂的干燥特性;利用Weibull函数进行干燥动力学分析并计算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_(eff));基于复水性、色差、V_C含量和感官品质,评估不同干燥条件下干制品品质。结果表明:恒定湿度条件及阶段变湿条件下,干燥时间均随相对湿度的下降而缩短,其中,相对湿度5%条件下干燥时间比相对湿度70%条件下缩短了51.62%;FRP阶段降湿可显著缩短干燥时间。Weibull函数可很好地拟合山楂干燥过程,D_(eff)随相对湿度的下降而增大,验证了降低相对湿度可增强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速率,其中FRP阶段降湿对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的提升更为明显。恒定相对湿度30%和阶段变湿(恒速阶段相对湿度50%、降速阶段相对湿度30%)条件下干制品色差、V_C含量和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