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篇 |
农学 | 9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10篇 | |
综合类 | 49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8篇 |
园艺 | 14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现代化温室黄瓜基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温室设施齐全(如防虫网、保温遮阳幕、加热系统、滴灌系统等)、气象和肥水可自动控制,为克服土壤栽培不利因素的限制,一般采用无土栽培,而无土栽培中的水培方法因其管理操作技术要求很高而使用较少,因此目前普遍采用基质栽培.我们借鉴国外温室黄瓜栽培技术,结合生产实践,初步总结现代化温室黄瓜基质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2.
以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式集气法对各施肥方案的氨挥发进行田间定位监测,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案下设施菜田土壤的氨挥发速率、累积量及番茄产量,以期探明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基本规律和减少氨挥发损失的主要施肥技术,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番茄生育期氨挥发累积量表现为CK>T3>T6>T1>T2>T5>T4.其中,T4处理氨挥发累积量最低为4.29 kg·hm-2,比CK低27.78%;T5、T2、T1、T6、T3处理氨挥发累计量比CK分别降低25.93%、23.10%、22.63%、19.04%、12.08%.基肥、第2次追肥施入7 d内氨挥发累积量合计占全生育期氨挥发总量的54.47%~66.18%,施肥量和温度可能是影响氨挥发的主要原因.番茄产量表现为T6>T2>T5>T3>CK>T1>T4,T6处理产量最高达88 204.04 kg·hm-2,较CK增产38.84%,且氨挥发累计量较小.综合番茄产量及环境效益,该区域推荐的设施番茄施肥方案为T2、T3、T5、T6.减少化肥施用,合理配施有机肥、微生物肥、水溶肥等,可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提高番茄产量,节约施肥成本. 相似文献
43.
不同氮形态对东南景天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氮形态对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生长和镉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NH4)2SO4、Ca(NO3)2或NH4NO3均能显著提高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地上部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且无论在低镉(10 μmol·L-1)还是高镉(100 μmol·L-1)条件下,以(NH4)2Sv处理的增幅最大.不同氮形态对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地上部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根系镉的含量.3种氮形态显著提高了2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地上部和根系的镉积累量,对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无论在何种镉水平下,(NH4)2SO4处理效果明显好于Ca(NO3)2或NH4NO3处理.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形态对东南景天Cd积累的促进顺序为:NH4+-NNO3--N,因此从植物修复角度考虑,在Cd污染土壤中施用适量的(NH4)2SO4提高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的生物量和地上部镉积累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对西畴县蝽次目昆虫进行调查,共采集蝽次目昆虫标本1234号,隶属于13科67属106种。其中优势类群为蝽科昆虫,有21属31种,其次是缘蝽科,有17属29种;优势种为瘤缘蝽和小皱蝽。多样性分析显示,Margalef物种丰富度以蝽科最高,其次为缘蝽科,以蛛缘蝽科、异蝽科、土蝽科和扁蝽科最低;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蝽科最高,其次为盾蝽科,以蛛缘蝽科、异蝽科、土蝽科和扁蝽科最低;Pielou均匀度以同蝽科最高,其次为盾蝽科,以蛛缘蝽科、异蝽科、土蝽科和扁蝽科最低;Berger-parker优势度蛛缘蝽科、异蝽科、土蝽科和扁蝽科最高,其次为龟蝽科,蝽科最低;不同海拔和不同行政区蝽次目昆虫在物种、数量、优势种、多样性特征和相似性上均存在差异。结果表明,西畴县蝽次目昆虫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结构相对稳定;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随海拔和不同乡镇呈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5.
46.
芦笋连作障碍克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芦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选取了几种土壤处理剂,复合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开展芦笋连作障碍土壤的综合改良修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深翻+氰氨化钙+"SSP"微生物有机肥复合农业和物理措施的处理方法效果最为显著,复种芦笋成活率达到100%,植株长势各项指标也显著高于常规对照。深翻+氰氨化钙+木霉菌处理效果次之,赐保康处理效果最差。该研究筛选出了克服芦笋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小麦骨干亲本生选6号的赤霉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选6号对黄淮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效果,以黄淮麦区矮抗58、周麦25、周麦27、兰考161等4个主栽品种(系)为母本,以生选6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分别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海崇明、安徽滁州)和黄淮地区(河南兰考)对4个组合F2群体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个组合的F2群体赤霉病抗性较感病亲本均显著提高,平均病小穗率在18.4%~31.2%之间,均达到中抗水平。4个群体的个体抗性级别主要集中在抗病和中抗,平均约占80%;而中感、感病和高感很少,平均占比20%左右。矮抗58/生选6号F2群体在滁州和兰考两个不同生态区域的抗性差异显著,虽然两地均达中抗水平,但滁州点抗性明显优于兰考点。主要表现为兰考点高感单株数是滁州点的7.4倍,中抗单株数却不到滁州点的1/2。同时,兰考点抗感比为65∶35,而滁州点为89∶19,这种现象应该与当年两地气候差异有关,可能黄淮冬麦区当年气候更适合赤霉病发病,也与长江中下游品种大多中抗以上而黄淮品种大多为高感品种的事实相一致。此外,抗性单株从F2到F3,发生了接近3∶1的抗感分离,F3抗性单株的平均病小穗率为20.2%,仍保持较强赤霉病抗性。上述结果表明,生选6号可以作为骨干亲本,广泛用于黄淮冬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48.
49.
50.
为了解西畴县蝽次目昆虫区系特点,采用路线调查方法,利用扫网,对西畴县蝽次目昆虫进行了调查,对物种进行了鉴定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西畴县共有蝽次目昆虫106种,隶属13科67属,其中蝽科种类最多,有31种,其次是缘蝽科,有29种。在世界动物区系中,东洋区特征极显著,但有一定古北区成分,仅东洋-古北区分布型物种占总种数的25.47%,并杂有少量其他区系成分。在中国动物区系中,以西南-华南区分布型和西南-华南-华中区分布型为主,均有27种,各占总种数的25.47%,其次是西南-华南-华中-华北区分布型,有11种,占总种数的10.38%。西畴县蝽次目昆虫具有显著东洋区特征,并具有显著的西南区和华南区特征与明显的华中区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