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华北潮土长期施肥对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研究了河南封丘潮土长期施肥处理下土壤跳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试验包括氮磷钾(NPK)、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有机肥(OM)、1∶1化学氮肥与有机氮(MNPK)和不施肥(CK)7个处理。结果表明,7种施肥试验处理下,平均土壤跳虫密度为30 000头m-2,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跳虫数量,而磷肥可能是该地区跳虫数量增长的一个限制因素。OM和MNPK处理下土壤跳虫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OM和NPK处理具有最高的相似性,其次是MNPK和OM处理之间,而CK处理与其他处理相似性指数较小。不同施肥处理下表现了土壤跳虫类群对环境的选择性,多数跳虫与OM处理成正相关关系,而MNPK处理促进了Isotoma和Xenylla属在数量上的增长,PK处理与Hypogastrura和Sminthurinus属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施肥处理也引起了土壤跳虫的垂直分布差异,MNPK、NPK和OM处理下土壤跳虫趋于表层(0~10cm)分布,而NK和CK处理下趋于下层(10~20cm)分布。土壤跳虫的量化指标(如个体数、类群数和多样性)对施肥处理表现敏感,可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适合于毛竹不同组织尤其是毛竹根系以及种子等总RNA提取的最优方法,获得高质量RNA样品,为今后开展毛竹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分别采用柱式Trizol法、Trizol法、SDS法、改良CTAB法提取毛竹的细根、气雾根、成熟叶、幼叶、枝、种子、笋等不同组织的RNA,通过NanoDrop 2000...  相似文献   
33.
竹红菌甲素是重要且稀缺的药用成分,为了解丽水产竹红菌素野生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的生物学特性,采集浙江丽水两地野生菌株子实体,分别发酵培养两地菌株QJ-17和JT-21,测定其生物量、竹红菌甲素量并克隆分析合成竹红菌甲素的O-甲基转移酶基因(Omef)序列及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JT-21株生物量比QJ-17株高15%、产竹红菌甲素量为QJ-17株的3.6倍,且乙醇浸提JT-21和QJ-17株竹红菌甲素量分别为丙酮的61.34%和87.75%。JT-21株Omef2和QJ-17株Omef1 CDS序列一致性达99.9%,两者蛋白质序列完全一致,但Omef2表达水平却为Omef1的3倍。这一研究阐明了丽水野生竹黄菌产竹红菌甲素量及其合成基因Omef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为丽水高产竹红菌甲素的野生竹黄菌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连续5年实施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农田潮土团聚体组成、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翻耕,常规翻耕+秸秆还田、免耕、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下5 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提升,增加比例分别为16.62%、16.05%、44.23%;而免耕、免耕+秸秆还田能显著提升5~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升比例分别为29.81%和64.28%,同时团聚体稳定率也有一定的提高;实施免耕能显著提高5~2、2~1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除常规翻耕+秸秆还田处理下2~1 mm粒级外,秸秆还田对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35.
随着全球变化和CO2浓度的上升给全球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中人工林对大气CO2的吸收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肯定人工林生长形成碳汇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对人工林碳汇大小的影响、人工林的强度管理(如造林前植被的清除、造林整地、森林采伐、施肥和间伐等)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其人工林地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6.
强度的耕作管理使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也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而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以缓解这一问题。通过调查小麦季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了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冗余分析(RDA)并设置协变量的方法对土壤动物数量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弹尾目和蜱螨目是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两者数量之和占总数比例约为80%,土壤动物在表层(0~10cm)分布较大,约占总数的75%。土壤动物类群数免耕高于翻耕,覆盖量越大,个体数量越多。免耕在小麦拔节期有更高的多样性指数,但在成熟期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明显,多样性指数下降。相似性指数表现为土壤动物类群对环境具有选择性,翻耕和免耕之间类群差异较大。耕作方式、覆盖数量、土壤层次和时间共解释了土壤动物数量变异量的28.7%,其中时间占最大的变异量,为12.2%,其次是秸秆覆盖处理(8.7%)和土壤层次(6.4%)。耕作方式直接解释的变异量较小,但耕作方式显著影响了秸秆覆盖的作用形式,进一步影响了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7.
于2018年9月,在浙江省松阳县玉岩镇多花黄精种植地,采用样方法分别在海拔200、500、800、1100 m处随机挖取多花黄精标准株,测定多花黄精叶、茎、果、根、块茎的C、N、P含量,计算化学计量特征,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多花黄精各器官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且变化规律不一致。茎的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器官,叶的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器官,根的P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器官。随着海拔升高,块茎中的C、N、P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在海拔200 m处含量最高;各器官的C∶N总体呈升高趋势,而N∶P呈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多花黄精具有复杂的内在协调机制。综上,在海拔200 m处种植多花黄精将得到更高的品质与产量;多花黄精各器官的C、N含量较高,而P较缺乏,多花黄精生长主要受P限制。因此,在低海拔地区施肥应考虑N、P均衡,高海拔地区施肥则需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38.
苏北杨树人工林细根分布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苏北4种杨树人工林栽培模式(宽窄行模式PK、片林模式PP、网格模式(PW)、网格台田模式(PT)下,采用土钻法对细根(≤2mm)的分布与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4 a生杨树孤立木,水平分布在距树干1 m处细根生物量最大;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增加,细根生物量递减,0~10 cm细根生物量在PK模式和PP模式下,分别占总细根生物量的62.8%和60.8%,而在PW和PT模式下仅为43.4%和27.2%;细根季节动态在PW和PT模式下均表现为双峰型,采用配对t检验得到,两种模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9.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保护性耕作不仅能改善土壤特性,增加作物产量,也是缓解农田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翻耕和免耕,副区为3种秸秆还田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免耕和秸秆还田的结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pH值下降;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磷;与初始条件相比,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下降,而尿酶活性有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对土壤动物特别是弹尾目和蜱螨目有显著的正效应,土壤速效磷含量也与优势类群表现为正相关;鞘翅目、双尾目和唇足纲表现了能适应相对较高pH值的土壤环境。总之,保护性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碳库,缓解温室效应,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动物丰富度;土壤动物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表现其在作物对养分利用的有效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于2015年6月,在浙江省丽水市分别选取城市森林绿地、城市公园绿地、交通道路绿地、草坪绿地、撂荒地等5种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绿地类型,每种类型绿地设置3块样地,每块样地沿对角线用土钻法采集土样18份;测定土壤密度、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性质;采用手检法对大型土壤动物计数、采用干漏斗法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分离,测定土壤动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accard群落相似性指数;采用冗余分析法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动物群落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土壤动物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城市森林绿地土壤动物密度最高、草坪绿地土壤动物密度最低,不同绿地间土壤动物的类群数没有显著差异。(2)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指数,以城市森林绿地最高,而道路绿地的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最高。(3)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密切相关,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密度、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是影响城市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