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4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502篇
林业   864篇
农学   621篇
基础科学   866篇
  569篇
综合类   4266篇
农作物   606篇
水产渔业   594篇
畜牧兽医   2284篇
园艺   736篇
植物保护   449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501篇
  2011年   539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6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06-4808
我国传统的城市土地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由于这种土地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价值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作用,因而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该研究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土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从产权制度、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3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土地制度创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02.
为了解成都平原土壤砷、汞的污染状况,揭示不同农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砷、汞含量的积累特征,本文以都江堰为研究区域,采集了不同农地利用下73个土壤样点,测定样品中砷、汞含量。结果表明,样点土壤砷平均含量为7.24mg/kg,不同农地利用方式下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园水田菜地旱地;土壤汞平均含量为0.29 mg/kg,不同农业利用方式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果园菜地旱地水田。土壤砷、汞含量与川西平原背景值比较均出现了累积趋势,其中以果园的累积问题最突出,其砷、汞含量分别为8.61mg/kg、0.33mg/kg,分别高出川西平原背景值10.5%、83.3%;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比较,4类农地利用方式中砷、汞均未超过规定的二级标准。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研究表明,研究区农地砷、汞尚属轻微污染,从单元素角度分析汞潜在生态风险高于砷。  相似文献   
903.
为探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北省各地小麦适宜播期,同时为鄂北地区小麦亩产千斤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对2008~2012年湖北省郧西等10个地区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依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湖北省小麦主导品种郑麦9023的叶热间距,运用叶龄积温法推算得出郧西等10个地区的小麦适宜播期。生产上各地可根据此次研究结果,结合当地气象预报、土壤墒情以及小麦品种特性等适当调整小麦播期,确保小麦壮苗越冬、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04.
亚甲基蓝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河花园口段底泥,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亚甲基蓝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在黄河底泥上的吸附速率快,其吸附去除大部分发生在反应的初始60 min内,Elovich和双常数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在较宽的p H值范围内,黄河底泥都能维持对亚甲基蓝较高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905.
贵南县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南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霜冻、干旱、冰雹等。从1961—2012年资料统计分析得到贵南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为:春季终霜日为6月12日,秋季初霜日为8月20日;平均无霜期为68 d,无霜期总体上有延长的趋势。马铃薯和小油菜易受晚霜冻和早霜冻灾害。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总体看平均10年中5年有干旱,3年为轻旱,2年为中旱;最严重的干旱为2000年,春夏连旱;干旱总体为增加趋势,春旱为增加,夏旱为减少趋势。冰雹在1961—2012年共出现了252次,主要出现在3~10月,6月出现冰雹的次数最多,5月次之;最大冰雹的直径为30 mm;7月和8月出现在贵南的冰雹灾害强度最大;冰雹出现次数总体趋于减少,在年内冰雹出现的初日有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06.
对发生在2012年8月11日18~23时贵南地区的暴雨天气,从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东退和冷空气倒灌是造成大降水的内在机制,同时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发展为大降水提供了充足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07.
采用文献收集法,结合川西北实际情况,筛选出典型自然和人为因子,分析因子变化趋势及与沙化面积变化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川西土地沙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60年来,川西北年平均气温、年大风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和沙化面积变化显著正相关(P=0.000);年降水量波动较大但总体保持平稳,其相关性不显著;年平均风速有明显减小趋势,和沙化面积变化显著负相关(P=0.014);总人口、畜牧产值、大牲畜存栏数、牛羊肉产量等人为因子均明显增长,且和沙化面积显著正相关(P≤0.009);分析认为,川西北土地沙化是自然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人口、牧业产值、大牲畜存栏数、年平均风速、年平均温度组成的第1主成分是川西北土地沙化的主要驱动力,其贡献率为59.174%。  相似文献   
908.
大豆蚜对大豆阶段性危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大豆蚜对大豆危害的作用机理,研究了大豆蚜阶段性危害对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蚜危害时期的延长,大豆蚜对大豆产量及其它性状的影响作用越强。在短期危害的条件下,对大豆株高的影响显著,但产量几乎不受影响。当危害达到大豆的盛花期,产量开始下降,危害达到结荚期时产量显著降低。因此,在大豆的盛花期之前防治大豆蚜会有效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909.
4种木莲幼苗生长特性与光合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是世界公认的多用途植物。其中的木莲属是木兰科的最原始类型,该属大多数是国家稀有保护物种。以香木莲、亮叶木莲、乳源木莲、法斗木莲4种木莲属植物1.5年生幼苗为材料,对其生长特性及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没有明显的双峰曲线,不存在显著的午休现象;4种木莲的不同光合生理指标对比情况为: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亮叶木莲香木莲乳源木莲法斗木莲,蒸腾速率大小依次为乳源木莲亮叶木莲法斗木莲香木莲,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大小依次为亮叶木莲香木莲乳源木莲法斗木莲;苗高相对生长量与日均净光合速率、日均蒸腾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光合生理指标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10.
通过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桐油中的脂肪酸进行酯交换反应甲酯化,采用GC‐M S联用技术对脂肪酸甲酯进行了分析鉴定,鉴定了桐油中α‐桐酸、β‐桐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等13种桐油脂肪酸组分。通过比较各产地桐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油中桐酸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桐酸含量介于70.03%~82.00%之间;不同产地桐油中α‐桐酸、β‐桐酸、油酸、亚油酸等单个组分的脂肪酸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不同桐油中脂肪酸含量具有一定的产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