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3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A蛋白双抗夹心法,在包被抗血清前先用A蛋白包被微量测定板,利用A蛋白抗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FC部位结合,以F(ab’)2部位吸附抗原毒素,在被吸附的毒素上再加一层相同的抗血清和酶标记的A蛋白,以检测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结果表明:A蛋白预包被能提高检测效价,降低本底值。抗原浓度对酶联检测有显著影响,纯毒素稀释倍数大于10-6,检测结果与对照接近,不适宜用于检测。OD值随抗原稀释倍数的增加下降,且下降幅度受测定抗血清浓度的影响;当检测液稀释1∶5(1∶50时,测定抗血清浓度在10-4(病株汁液)和10-6(含毒素发酵液)时可测出显著差别。抗血清浓度为10-4下,含毒素发酵液在标记A蛋白浓度为1∶10(1∶640范围内有较好测定结果,而病株汁液在标记A蛋白浓度为1∶10(1∶160才能测出。本研究首次将此技术用于真菌毒素检测中,该方法对杂交竹病株汁液中的致病毒素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早期诊断暗孢节菱孢菌引起的杂交竹梢枯病。  相似文献   
32.
为探明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的质膜结合位点及在不同品种的结合活性,在低压层析分离纯化毒素蛋白的基础上,以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毒素特异性抗血清,并将该蛋白用不同浓度的抗体吸附后处理杂交竹幼嫩枝条。结果表明:毒素所引起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说明所制备的抗体在与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的同时,可部分封闭毒素分子上与毒素受体结合的位点;利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杂交竹嫩枝的质膜制剂与毒素蛋白的结合活性显示,质膜制剂与毒素结合后能部分阻断毒素与其抗体的免疫学反应,即质膜制剂中含有毒素的结合位点,且不同品种的结合活性有差异;用胰蛋白酶或加热处理质膜制剂后,质膜制剂对毒素与其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消失,证实质膜制剂中与毒素结合的是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33.
本文利用病原毒素同源异质的特点诱导杂交竹抗病潜力,筛选出抗梢枯病的最佳诱导因子并排除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经琼脂玻片萌发法测定3种诱导因子(温度灭活毒素、蛋白酶降解毒素和细胞壁成分)对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经过60℃灭活毒素浓度为40μg/mL处理的孢子萌发效果最为理想。通过最佳诱导因子对杂交竹不同品种诱导持续期进行测定,采用针刺法先接种诱导因子后挑战接种病原菌,1~40 d内观察抗感品种对诱导因子响应的差异,症状上杂交竹8#的感病程度重于3#和6#,40 d时叶片和枝干变黄干枯,病情指数结果表明,3个杂交竹品种接种诱导因子后感病程度降低,诱抗效果显示杂交竹6#的诱抗指数高于3#和8#。以上结果证明诱导因子使不同杂交竹品种均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且抗性越强的品种诱导抗性越好。  相似文献   
34.
李书颖  朱天辉 《植物保护》2020,46(5):133-141
本研究以分离自杜仲叶片且对杜仲黑斑病菌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J1为试验对象,使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参数进行优化,以期提高其菌体量和对杜仲黑斑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pH=6.2、摇床转速179 r/min、培养温度32.6℃、接种量4%、装液量100 mL/250 mL,在此条件下测定的OD_(600)平均值为1.747,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约为1%,响应面法所得结果可靠,模型有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在四川省西昌市蓝花楹( Jacaranda acutiof lia)栽培区内,通过固定样方定点定期观察,发现1种侵染蓝花楹茎干基部的真菌性新病害———蓝花楹茎腐病,对其症状进行了记载描述。通过病株采样、分离、单孢培养及致病性测定,获得代表性菌株A1、B1,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及基于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A1、B1菌株的形态学特性分别与镰刀菌属的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xo ysporum)和厚垣镰刀菌( Fusarium chlamydos-porum)一致;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rDNA的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分别得到2条大小为516、523 bp的基因片段,通过 Blast比对,建立同源性较高的Fusarium属菌株的系统发育树,最终鉴定A1和B1分别为F.oxyspro um和F.chlamydosporum。  相似文献   
36.
为探讨航天诱变对淡紫拟青霉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利用淡紫拟青霉山东菌株搭载"神舟八号"宇宙飞船进行诱变处理。对筛选得到的30个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菌株进行了形态、色素、菌丝及孢子形态、菌落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产孢量等生物学检测,并测定了各诱变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和松材线虫卵的寄生率。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菌株各项生物学特性与原始菌株存在分化。航天诱变后的菌株菌落形态、色素和菌丝结构与原始菌株差异明显;菌落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产孢量的负突变率均高于正突变率;菌株对松材线虫卵的致病力较低,寄生率最高的菌株Sd-m-20的寄生率仅为18.0%,菌株对根结线虫卵致病力较高,菌株Sd-m-9,Sd-m-11,Sd-m-16,Sd-m-22和Sd-m-26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分别提高了14.48%、14.90%、12.35%、7.66%和17.45%,显著高于原始菌株的寄生率(78.3%)。航天处理对淡紫拟青霉诱变效果显著,其优良突变菌株可能用于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37.
花椒根腐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椒根腐病的病原菌(Fusariumsolani)的菌丝生长以25-30℃、分生孢子萌发以20-30℃为最适宜,孢子在水滴中才能很好萌发,最适pH为5.6-7.0;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主要从伤口浸入,主要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土壤及其病根残体上越冬,一般4-5月开始侵染发病,6-8月最严重,10月下旬基本停止蔓延,其发病规律呈初发期、盛发期、停止期的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38.
Ttrichoderma harzianum对Rhizoctonia solani的抗生现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TrichodermaharzianumFO60菌株产生的代谢物质能抑制Rhizoctoniasolani的菌落生长和降低其菌丝干重,其中非挥发性代谢物具热稳定性。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发现PO60菌丝在R·Solani菌丝上平行或波浪式生长,并在其上形成附着胞或钩状分枝,有溶解和穿入R·solani菌丝,R·solani菌丝断裂和原生质发生颗粒状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表明:利用耐 PCNB(五氯硝基苯)的 Trichodcrmaharzianum(哈瑞木霉)的野生菌株 F060,以玉米粉#石硫酸铵液为载体,与低量 PCNB 联合施入土壤中,能提高防治 Rhizoctonia solani(Rg)引起的杉苗立枯病的效果;而 F060在灭菌士中的群体数量呈现出10~7-10~9-10~5数量级的变化,Rg 的残存一般随时间逐渐下降,RCNB 表现出对 F060增殖和 Rg 残存降低有协同作用;F060群体数量与 Rg 残存及立枯病发生无线性相关,Rg 残存与幼苗生长状况呈负线性相关;F060对一年生杉苗的地径有促生作用,对苗高无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温哥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ancouverensis菌株PAN4解磷能力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解磷能力的影响,及其对核桃Juglans sigllata苗的促生作用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ikovskaya培养液[液体蒙金娜培养基(PVK)]研究温哥华假单胞菌溶磷特性,单因素试验测定碳源、氮源、初始培养液pH、温度对其解磷能力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探究在灭菌土和未灭菌土中菌剂对核桃苗的促生效应.【结果和结论】随时间延长,温哥华假单胞菌菌株PAN4培养的离心上清液中,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48 h时达到峰值;麦芽糖、玉米浆分别为最适碳源、氮源;pH7、温度28℃时,菌体生长量最大,解磷能力最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浓度菌剂均可使核桃苗的株高、地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浓度越高增幅越大;施复合肥的效果不如108和109cfu·m L-1的菌剂;菌剂在非灭菌土中的促生效果比灭菌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