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238篇
农学   199篇
基础科学   159篇
  160篇
综合类   1312篇
农作物   145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659篇
园艺   265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利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对湖北省各市(州)2007—2011年农业要素效率进行了分析,经过计算得出各地区农业综合效率排名及全要素增长率;以2011年为例,通过投影分析找出了在农业经济投入要素方面存在冗余现象的市(州),分析了具体投入要素的调整方案。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经济综合效率总体趋于良好,农业投入存在过剩现象。湖北省农业发展今后应注意提高技术效率,走农业集约化道路。  相似文献   
882.
1993~1994年的雨季,我们在尼日尼亚的卡诺(Kano),使用两个不同浓度5%和10%的楝树叶提取液在花蕾期对豇豆两个不同品种(IT86D-715和IT87D-941-1,代号分别为Cv-715和Cv-941)进行了试验。提取液的施用是采用当地农民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沾扫帚”法。施用该提取液后,除了1994年的浓度为10%的4次处理外,豇豆花期受豇豆荚螟(Marucatestulalis)和花蓟马(Megalurothrips sjostedti)侵袭的程度并未降低。Cv-715和Cv-941两个品种相比,前者豆荚受害较轻。平均来说,施用提取液的与未经任何处理的相比。豇豆荚螟的虫荚率Cv-715降低12%,Cv-941降低16%。同时豇豆产量的提高也比较显著,其中以1994年“5% 2×”处理的Cv-715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对照的产量比为515∶243kg/hm~2。不过,增产的稳定性欠佳,其中原因可能是提取液施用不均匀和用量不恒定。楝树能有效地抑制与寄主植物抗性相关的豇豆荚螟的危害,但“沾扫帚”法对持续控制虫害未免太原始了。  相似文献   
883.
【目的】分析广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过程和特征,了解广西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趋势,为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2005~2014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盈亏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分析生态系统的变化状态。【结果】2005~2014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由1.6201 ha振荡式上升到2.7430 ha,其中化石能源地和耕地类人均生态足迹所占比重排前两位;人均生态承载力小幅增长,由0.7173 ha/人波动增加到0.7665 ha/人,其中草地类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99.33%;人均生态赤字由0.9028 ha增加到1.1965 ha,说明广西生态系统处于逐步加剧的超载状态,化石能源地的生态赤字最严重,其次是耕地;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8949 ha/万元减少到0.8320 ha/万元,说明广西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建议】广西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发展方式,并加大耕地保护,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884.
典型双季稻田施磷流失风险及阈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3年(2011—2013年)的双季稻田间小区试验,探明了不同施磷量对双季稻产量、土壤磷素积累、磷素流失风险的影响,并确定了土壤收支平衡的施磷阈值。研究结果表明:连续3年不同施磷量处理水稻早、晚季产量为5474~5552 kg·hm~(-2)和7096~7521 kg·hm~(-2),过量施用磷肥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增产效果,反而有减产的风险。施用磷肥后,土壤Olsen-P含量显著提高。田面水TP平均浓度与土壤中Olse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磷后田面水磷素动态能用指数模型(Y=C_0·e~(k/t),k0)拟合,即随着磷肥施用量增加,田面水磷素流失风险增加。结合水稻产量效应、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和磷素环境风险,推荐研究区域早、晚稻施磷阈值分别为(48.53±7.07)kg P_2O_5·hm~(-2)和(56.87±7.90)kg P_2O_5·hm~(-2)。  相似文献   
885.
【目的】对厚皮甜瓜种质资源果实质地进行评价,为建立厚皮甜瓜果实质地评价标准和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应用质构多面剖析法(TPA,质地参数包括TPA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和回复性)、穿刺试验(puncture test,质地参数包括穿刺硬度、脆度和黏附性)和感官评价法(感官硬度、感官脆度、多汁性、紧实度、果肉粗细)对278份厚皮甜瓜种质果实质地进行评价。经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建立感官评价指标与质构仪测试指标间的关系模型,明确厚皮甜瓜果实质地评价重要指标,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厚皮甜瓜种质材料进行分类。【结果】厚皮甜瓜果实质地的质构仪评价指标和感官评价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以仪器评价的硬度、脆度、黏附性、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和回复性为自变量,分别建立了感官硬度、感官脆度、多汁性、紧实度和果肉粗细的预测模型。质构仪测试指标的因子分析中筛选出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377%。第1公因子反映了果肉的咀嚼特性,第2公因子反映了果肉的黏附性,第3公因子反映了果肉的回复性。咀嚼性、黏附性和回复性是影响厚皮甜瓜果实质地的重要参数。278份厚皮甜瓜种质按质地指标分为...  相似文献   
886.
针对横向甘蔗种植机施肥器施肥间距不规律、易烧芽等问题,在甘蔗横向种植机施肥器基础上设计了凸轮间歇机构,作用于施肥器施肥口,使施肥口呈周期性开关、规律性施肥.首先,取凸轮轴转速、凸轮近休止角及机车行进速度3个因素对施肥间距与周期纵向总长进行3元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仿真试验;其次,通过二次回归方程优化目标参数,获得最优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887.
农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增加、耕地的减少、人口数量的增多以及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培育具备多个优良性状的聚合品种已成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现代农业分子设计育种的核心任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挖掘农作物优异基因的有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作物中。这种分析方法成功揭示了控制农作物产量、品质以及抗逆性等关键育种性状的基因。本文系统总结了GWAS在5种代表性农作物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深入剖析了GWAS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趋势,期望为未来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88.
荚莲属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全世界约有200种,我国约有80余种,云和有19种,常见的分布多的有14种,全县各乡镇都有分布。本文对荚莲属植物的分布情况和主要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对综合利用的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9.
感冒,是冬春季多发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有风寒型、风热型的区分.风寒型感冒:发热,恶寒较明显,头痛,无汗,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清稀,骨节酸痛,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薄白等.  相似文献   
890.
唐桂芬  兰尊海 《饲料工业》1999,20(10):41-41
国标10818-89第二篇中规定了50%氯化胆碱粉剂中氯化胆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此法繁琐、费时,尤其是蒸发甲醇一步耗时较长,且需要回收装置。本人认为氯化胆碱可直接溶于冰乙酸中,且少量赋形剂(麸皮、米糠、玉米芯等)在溶液中不会影响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因此可以直接用冰乙酸溶解进行快速测定,此法在实验中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1 实验方法1.1 国标法 称取80℃下干燥3h的样品0.7g左右(准确至0.00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40ml甲醇,充分摇动30min后过滤,再分别用20ml、15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