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该文采用田间试验示范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施用微生物菌剂和有机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为微生物菌剂和竹炭生物有机肥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烤烟生长发育、产质量形成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具有明显影响,提高了中上等烟的比率,增加了产值,可以在以后烤烟生产中加大推广面积;施用竹炭生物有机肥,烟叶产量相对下降(试验配方氮肥不足是主要原因),竹炭生物有机肥能够对烟叶成熟落后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烟叶品质有轻微提高,在今后的烤烟生产中应继续改进施肥配方比例,并加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2.
该文以皖南烟区2015年的气象因子和不同移栽期的农艺性状为依据,分析了气象因子与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气象数据分析显示,3月上旬平均气温偏低,为5.85℃,不适宜烟叶生长,3月下旬为最佳理论移栽时间。(2)3月10日前移栽,团棵期温度偏低,不利于腰叶发育。各移栽期成熟期雨量均较丰富,不利于烟叶成熟落黄。(3)3月19~29日移栽,制约烤烟生长发育的气象因子较少。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适宜皖南地区烟稻轮作的粳稻品种,探讨不同施氮量下2个品种光合作用的差异机理。在大田的条件下,围绕1个超级稻品种南粳44,结合当地一个品种皖稻94,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150.0kg/hm2、250.0kg/hm2、350.0kg/hm2),不同品种剑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二氧化碳-光合曲线、抗氧化酶和可溶性蛋白的表现等,分析不同氮素施用下其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从光合作用发挥的角度,在高CO2浓度下,参试粳稻品种在低氮或者中等氮素条件下,可提高其光合作用的CO2饱和点,表现高的光合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对高光强的利用能力增强,尤其可以缓解水稻在生育后期因低温高光强而发生的叶片黄化和早衰。超级稻品种如南粳44,比较适合中等氮素和高氮的栽培条件,通过不同时期的适应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叶片的光合功能,有利于其产量的发挥。  相似文献   
24.
为探明皖南烟区植烟土壤氯元素含量分布状况,该研究检测了主要植烟区域307个土壤样本的水溶性氯含量.结果表明:皖南植烟土壤氯含量总体处于适宜水平,平均氯含量为16.44mg/kg,有96.42%的土壤位于中国烟草总公司规定的最适宜植烟土壤氯含量(≤30mg/kg)范围.6个烟站植烟土壤氯含量的最适宜样本比例在85.29%~100%,除泾县外,其余烟站最适宜样本比例均在90%以上,按从低到高排序依次为泾县<郎溪<芜湖<黄渡<城区<南陵.  相似文献   
25.
皖南烟区白云石粉对酸性植烟土壤的改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盆栽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与用量的白云石粉对植烟土壤的酸性改良效应。结果表明:白云石粉越细、用量越高,改良越快,效果越明显,持续时间越短;白云石粉应在烟苗移栽前30天左右使用;若土壤pH的调整目标值为1个单位或施用量为1 500 kg/hm2时,粒径为250μm的白云石粉较为经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较土壤pH更能反映烟草植株生长情况,其临界指标为0.30~0.45 cmol/kg,高于此临界值,应施用白云石粉进行调酸。  相似文献   
26.
该文分析了皖南烟区规模种植模式下病虫害防治面临的挑战,介绍了烤烟病虫害监测体系建设的实践,并提出了现代病虫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路,以期不断提高烟草病虫监测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7.
28.
为探索不同田管技术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项目设计了揭膜培土、掏苗封穴2个田管处理,对大田生育期、田间农艺性状、烤后烟叶质量、化学成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揭膜培土处理田间烟叶长势好于掏苗封穴处理,中上部叶片长宽最优;烤后烟叶质量好,上等烟比例达到61.5%,产值达到56 430.60元/hm2,比传统掏苗封穴处理产值增加2 386.50元/hm2。  相似文献   
29.
平菇作为食用菌产业中产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菌渣,食用菌对栽培料中的营养成分利用率约70%,因此废弃菌渣中仍含有大量可利用的营养物质。该文在概括废弃平菇菌渣营养成分的基础上,介绍了废弃平菇菌渣的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