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3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鱼体样本, 克隆了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scpB基因, 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scpB, 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 IPTG诱导表达, 表达的重组蛋白经镍离子金属螯合柱纯化及超滤管浓缩后, 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鉴定。纯化的重组蛋白以不同剂量(1 μg/g3 μg/g5 μg/g) 免疫尼罗罗非鱼后, 每周检测各实验组鱼体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抗体水平变化情况, 并于免疫4周后以4LD50的剂量对其进行人工攻毒。结果显示, 该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对尼罗罗非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9.66%~89.00%, 其中5 μg/g组的相对保护率最高; 受免鱼体血清中溶菌酶活性、SOD活力和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 结果表明, 重组蛋白ScpB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为GBS多肽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2.

以经过连续多代抗寒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耐寒品系为实验材料, 克隆了尼罗罗非鱼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cDNA序列, 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探讨了低温胁迫对罗非鱼AQ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尼罗罗非鱼AQP1 cDNA长度为1 098 bp, 包含36 bp5′端非翻译区序列、783 bp开放阅读框(ORF)279 bp3′非翻译区序列, 编码26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 各物种间AQP1序列的同源性较高(96%~59%)。聚类分析表明, 尼罗罗非鱼首先与同属鲈形目丽鱼科的斑马拟丽鱼(Maylandia zebra)聚在一起, 再与其他硬骨鱼类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表明: 水温从30℃逐渐降到10℃过程中, 肌肉和肝组织AQP1基因的表达量从20℃开始均逐渐下调。其中肌肉组织中, 30℃时的表达量相比, 耐寒品系在20℃时表达量大幅度下调, 当水温为15℃, 其表达量下调幅度为22.16倍。当水温降到10℃, 其表达量下调了107.73倍。而对照组AQP1基因的表达量在15℃, 下调幅度为5.38倍。当水温达到10℃, 其表达量下调幅度为11.30倍。结果分析显示, 耐寒品系与对照组AQP1基因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肝组织中, 当水温降到15℃, 耐寒品系和对照组的表达量下调幅度分别为3.38倍、1.42倍。水温降到10℃, 其表达量上调幅度分别为18.85倍、9.01倍。结果分析表明, 温条件下耐寒品系与对照组AQP1基因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 AQP1表达对温度敏感, 耐寒品系较高的耐寒能力与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肌肉组织大幅上调表达有关。由此可见, AQP1基因在罗非鱼低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潜在的研究罗非鱼耐寒机制的候选基因之一,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的耐寒分子机制和开展鱼类抗逆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莫桑比克罗非鱼ghrelin/GHSR系统的生理功能。[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莫桑比克罗非鱼2个GH-SR全长cDNA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莫桑比克罗非鱼ghrelin基因及其受体GHSR-1a mRNA水平的组织表达,以及饥饿对这2个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了莫桑比克罗非鱼2个GHSR cDNA全序列(GHSR-1a、GHSR-1b)。GHSR-1a序列全长1 627bp,编码384个氨基酸,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结构;GHSR-1b序列全长1 858 bp,编码298个氨基酸,只具有前5个TM,在第6个TM的第4个氨基酸处开始缺失。正常生理条件下,2基因在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存在明显的组织差异。ghrelin主要由胃中分泌,除性腺外,雌鱼所有被检测组织的表达量均高于雄鱼的表达量,以肌肉中ghrelin基因的表达差异最大,雌鱼是雄鱼的30.4倍。莫桑比克罗非鱼GHSR-1a基因在垂体、肝脏、心脏中表达量较高,且被检测组织中雄鱼的表达量均高于雌鱼的表达量,其中鳃组织的表达差异最大,雄鱼是雌鱼的36.3倍。饥饿28 d后莫桑比克罗非鱼胃中ghrelin基因表达增加,雄鱼ghrelin基因分泌量增加了3.7倍,雌鱼增加了2.6倍;雌雄个体垂体中GHSR-1a的分泌量均略有下降。[结论]ghrelin/GHSR-1a系统可能具有调节莫桑比克罗非鱼能量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与免疫相关并编码免疫蛋白受体的基因群。在鱼类中,由于其高度的多态性,使其在遗传、进化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备受青睐。从MHC II类基因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克隆及组织分布、遗传特征及基因多态性与抗病力的关系以及MHC II类基因在鱼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鱼类MHCⅡ类基因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5.
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MHC 2b-snp-sf和MHC 2b-snp-sr,从广东省3个不同罗非鱼养殖地区(以下分别称高要群体,茂名群体,惠州群体)采集的137尾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 strain)的个体基因组中扩增出长度为775-796 bp的片段。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75-796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共检测出62个简约信息位点,49个单碱基突变位点。112个多态位点中,增添/缺失位点34个,转换位点44个,颠换位点33个,另外一个位点既出现转换(C/T)又出现颠换(A/T)。137尾个体的751个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分析表明,751条序列分属于4个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Orni-DAB*0101在3个群体中所占比例最高(85.2%)。等位基因的分布及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高要、茂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惠州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的分化指数(FST值)、平均基因流(Nm)、分子方差分析(AMOVA)和平均K2-P遗传距离均表明3个养殖群体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未发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该研究结果提供了广东地区养殖尼罗罗非鱼MHCⅡB基因的部分遗传信息,为尼罗罗非鱼抗病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广东目前共有淡水养殖水面35万公顷,其中池塘养殖面积为26万公顷。全省生产淡水鱼苗3967亿尾,淡水鱼种27.4万吨,淡水养殖产量为291.11万吨,淡水渔业产值为345亿元。其中草鱼56.03万吨,罗非鱼51.78万吨,鳙31.56万吨。另外,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淡水养殖鱼类还有鲢、鲤、鲫、鲈鱼、鳜鱼等。广东省淡水养殖无论在产量、产值和养殖面积均位于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27.
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及其正反交子代垂体中克隆了催乳素Ⅰ基因(PRLⅠ),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显示,4种罗非鱼的PRLⅠ基因序列长度均为798 bp,ORF长639 bp,共编码212个氨基酸;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仅在31号位点存在一个氨基酸残基差异。用q PCR方法分析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PRLⅠ基因在不同组织或器官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罗非鱼PRLⅠ基因在垂体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盐胁迫后4种罗非鱼垂体中的PRLⅠ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不大。由此可知PRLⅠ基因主要在垂体表达,参与罗非鱼的渗透压调节。  相似文献   
28.
概述了国内外鳗鱼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广东鳗鱼产业的发展现状,其产业化发展主要集中于顺德和台山两个区域,产业化发展存在优质鳗苗资源稀缺、鳗鱼养殖风险大、国内市场开拓进展缓慢、传统养殖模式受到极大挑战等问题.进一步分析了2011年广东鳗鱼产业的供需与展望,并提出了根据产业优势,做好鳗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建设完善的鳗鱼产业发展基础体系,加快鳗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引领产业发展等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9.
以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为基础群体,分别对其进行选育,并对产生的选育系F4代的选育效果进行了评价。经过4代的选育,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系提高了27.96%和36.73%,差异显著(P〈0.05),平均每代选育效应分别为6.99%和9.18%。F4代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23.74%和22.17%,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4.83%和36.33%。而且第一次性成熟时这2种罗非鱼的平均体重都比对照系增加2倍以上,其杂交子代的雄性率达到了99.4%。试验结果表明,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选育效果明显,F4代的生长性能有了显著提高,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趋于一致;也说明这2种罗非鱼F4代仍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对其继续进行选育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0.
广东粤北地区禾花鱼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从粤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基地随机取禾花鱼67尾,对其形态进行拍照测量和统计分析,依据形态比例数据可将目前养殖的禾花鱼分为偏向修长型和偏向团圆型两类,与目前已有报道的6种鲤鱼(Cyprinus carpio)的形态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以总体体型为特征的第1主成分中,长体型禾花鱼与兴国红鲤(C. carpio var. Xingguonensis)、镜鲤(C. carpio var. specularis)和建鲤(C. carpio var. Jian)聚在一起,而与和瓯江彩鲤(C. carpio var. color)、荷包红鲤(C.carpio var. wuyuannensis)聚在一起的团圆体型禾花鱼区分开;在以头部形态为特征的第2主成分中,长体型禾花鱼与团圆体型禾花鱼聚在一起,而与镜鲤和欧江彩鲤区分开。形态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体型禾花鱼与兴国红鲤、镜鲤、黄河鲤和建鲤聚合为一支,荷包红鲤与瓯江彩鲤聚为另一支,而团圆体型的禾花鱼介于两支之间。COⅡ基因测序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禾花鱼为鲤属鲤种的一个群体,2种体型禾花鱼的COⅡ多态位点比例仅为0.33%。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禾花鱼的下一步选育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