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9篇
  10篇
综合类   13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多环芳烃为碳源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选取未受污染的土壤、农业植物废物、树叶和锯屑加入菲配成模拟含菲堆制原料,分别采用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和不添加活性污泥2种方法进行实验室规模的堆制,通过测定菲的残留率、堆体pH值、挥发性固体含量及种子发芽率研究了2个过程中菲的降解及堆肥过程的进展.结果表明:添加驯化的活性污泥大大加快了堆肥过程和菲的降解过程,并进一步降低了堆料中的菲含量: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的堆体堆制20 d后菲的残留率可降至4.3%,堆制31 d后菲的残留率可降至1.5%;而未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的堆体堆制31 d后菲的残留率才降至4.5%.本实验条件下,堆制31 d后,基本消除了堆料及菲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不需额外调节pH、有机物含量,堆肥过程可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72.
嗜鞣管囊酵母(Pachysolen tannophilus)是可以同时发酵葡萄糖和木糖为酒精的菌种,在其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0~0.2 g·L-1)肌醇和(0~1.5 g·L-1)NaCl,以考察它们对嗜鞣管囊酵母生长、产酒精能力和耐酒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肌醇和NaCl对嗜鞣管囊酵母生长有轻微的刺激作用,而对酵母生长的耐酒精能力却有明显的影响,并且,菌种在YEPD培养基中的耐酒精能力高于在YEPX培养基中的耐酒精能力.经实验测定,肌醇和NaCl对嗜鞣管囊酵母产酒精能力及发酵的耐酒精能力均有显著的影响.当发酵培养基中未添加酒精,肌醇和NaCl浓度各为0.1 g·L-1和1.5 g·L-1时,可以分别达到的最高酒精产量为45.20 g·L-1和40.12 g·L1.在发酵过程中,当酒精起始浓度分别为10%和12%时,随肌醇浓度的增加,酒精的净生成量呈上升趋势,最高分别为17.18 g·L-1和16.68 g·L-1;添加NaCl后,酒精的净生成量亦呈现相同的规律,最高可达10.16g·L-1和9.87 g·L-1.  相似文献   
73.
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方法研究了在农业废物堆肥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期间添加黄孢原毛平革菌 ( P. chrysosporium )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发酵期接种P. chrysosporium对堆肥进程的影响不同。3种典型的限制性内切酶Alu Ⅰ ,Ho Ⅲ和TaqⅠ在分析堆肥细菌微生物多样性的灵敏性上,Hae Ⅲ效果最好,AluⅠ次之,TaqⅠ则并不很适用于分析堆肥细菌微生物多样性。接种黄孢对堆肥细菌群落的影响非常显著且迅速,二次接种可起到巩固一次接种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宝洞峪小流域作为实验样区,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空间分析和水文分析模块的支持下,采用不同分辨率的DEM为基本信息源,探讨了汇流阈值与汇流网络密度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汇流阈值与汇流网络密度呈定量统计关系.经过对所得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汇流阈值与汇流网络密度的定量回归模型,其中系数6呈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随着DEM精度的变化而变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个数的汇流网络密度计算方法,通过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到汇流网络结构研究中.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衡阳县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全县农机保有量迅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至2009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0.2万kW/8.7万台套.水稻生产耕种收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农用运输机械等得到大量推广运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当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体系建设、工作思路、扶持政策等,仍然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此,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6.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抓住并有效解决这个难题,是促进粮食增产、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衡阳县农业生产用水主要是靠水库、河坝、山平塘等蓄水工程供水,以及自然降雨供水和机埠提水供水等。最近,笔者就农机抗旱机埠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1农机抗旱机埠设施现状至2011年底,衡阳县有装机容量7.5kW以上的机埠638座、13344kW,主要分布在县内蒸水、演水、武水、岳沙河、沙旭河等河流和水库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近年来,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户无心、无力维护机埠,再加  相似文献   
77.
基于激光扫描三维图像的树上苹果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不同光线和复杂背景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自动识别树上苹果的算法.使用激光视觉系统获取果树局部的三维图像,参考设定的场景知识对图像背景进行简化;采用基于平滑频率曲线的自动阈值检测方法实现图像的二值化;通过轮廓跟踪技术记录目标边界的走向,据此计算链码和与链码差,并根据两者在果树各部分的变化规律确立相应的准则,以提取苹果的轮廓像素点;利用随机圆环法获得果实的形状特征完成对苹果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当枝叶遮挡面积小于40%时,果实的正确识别率高于93.75%,且识别效果不受光照条件与果实表面颜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轮作条件下秸秆施用方式对农田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粉碎、氨化秸秆以及与无机土壤改良剂(硫酸钙)混合配施措施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化秸秆利于提高土壤对降水的保蓄能力,显著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在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中,氨化秸秆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主要反映在夏玉米苗期和冬小麦抽穗期。粉碎秸秆氨化与硫酸钙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粉碎秸秆覆盖提高了4.97%、30.32%,效果显著。氨化秸秆施入土壤的措施较未氨化秸秆覆盖还田的措施夏玉米、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4.56%~10.00%和6.65%~11.12%。  相似文献   
7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滨海休闲体育发展的基本趋向进行了分析。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滨海休闲体育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运动、健身等的重要内容,能有效地推动沿海地区城市的发展,体现人类回归自然和保护环境的夙愿,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和休闲方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彰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0.
泥沙级配对迷宫流道滴头堵塞及毛管内泥沙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设计对不同泥沙级配的浑水进行滴灌试验,为泥沙机械组成对滴头堵塞的影响过程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短周期法,设计了粒径小于0.1mm的3种不同级配泥沙(编号分别为A、B、C,其0.03mm,≥0.03~≤0.05mm,0.05~≤0.1mm粒径泥沙所占比例分别为58.38%,27.17%,14.45%;48.50%,13.20%,38.30%;20.13%,23.55%,56.32%)及3种不同含沙量(0.5,1.0,1.5g/L)组合的滴头抗堵塞试验,分析了毛管中沉积泥沙的位置与粒径组成及滴头流量与含沙量的变化。【结果】当含沙量不大于1.0g/L时,泥沙级配C最易造成滴头堵塞,而级配B次之,级配A最不易造成滴头堵塞;当含沙量大于1.0g/L时,泥沙级配对堵塞的影响有所降低。当毛管上的滴头发生严重堵塞时,毛管内的淤积泥沙主要分布在毛管中段0.6~1.0m处,未发生堵塞或者发生非常轻微堵塞的毛管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毛管尾端。粒径0.05~≤0.1mm的泥沙最易沉积在毛管内,而小于0.03mm的泥沙颗粒最易随水流排出滴头。【结论】泥沙级配是影响滴头堵塞的主要因素,当大于0.05mm的泥沙颗粒含量较高时,非常易造成滴头堵塞,泥沙级配对其在毛管中的淤积位置影响较小,但对泥沙淤积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