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探讨光、温、水等气象因子对夏播小豆产量的影响,达到合理利用气象资源、进一步挖掘小豆增产潜力的目的,以中晚熟小豆品种花小豆(V1)和中早熟品系德红5261(V2)为材料,设T1(6月17日)、T2(6月22日)、T3(6月27日)、T4(7月2日)和T5(7月7日)5个播期,形成不同的光、温、水生长环境,对夏播小豆产量...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湖北省富硒水稻(Oryza.sativa L.)产业发展现状,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省内11个县(市)富硒水稻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可为更好地促进湖北省富硒稻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土地盐碱化造成大豆产量大幅度降低。了解大豆耐盐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有助于挖掘盐碱地大豆产量潜力。迄今为止从耐盐大豆种质中已分离筛选出一批耐盐相关基因,其它植物中分离的耐盐基因有些也已被用于大豆耐盐研究,研究这些基因一方面可以揭示大豆耐盐机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豆耐盐性。为此,从近几年有关大豆耐盐基因的遗传、挖掘与筛选、分子标记、基因定位与克隆、转化及表达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对大豆盐胁迫耐受相关基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大豆耐盐相关基因的快速准确定位及耐盐高产新种质的发掘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大豆进口依存度在 85% 以上,为有效增加国内大豆供给,2022 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德州市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 2.27 万 hm2,其中禹城种植面积为0.90 万 hm2。2022 年本研究采用 4∶2 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郑单 958,大豆包括齐黄 34、嘉豆 6号、冀豆 23 等黄淮地区 32 个优良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综合考量 32 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等因素,筛选出菏豆 41、齐黄 34、郓豆 1 号、华豆 19、临豆 10 号、菏育 10 号、沧豆 16、冀豆 23、嘉豆 16、丰豆 6 号共 10 个品种,为禹城带状复合种植推广提供品种支撑,是提升区域性大豆产能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5.
黄淮海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为其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圣豆18、圣豆24、菏豆37和菏豆38为供试材料,分析单株和群体农艺性状、籽粒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 表明:4个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株高、底荚高随密度增大均逐渐增大,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根干...  相似文献   
26.
随着水资源日益匮乏,湖北省发展旱稻种植已迫在眉睫。阐述了湖北省发展旱稻生产的意义,介绍了湖北省的旱稻种植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湖北省发展旱稻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27.
梨树液体授粉可以节约近90%的人工授粉用工,降低60%的授粉成本。但是也发现该技术在安徽砀山县等地的应用效果不佳。通过优化液体授粉的各个环节,发现砀山县梨园水源的钙离子含量很高,造成配制的授粉溶液pH值偏高,影响了梨花粉的萌发过程。通过调节pH值至6.0,可以显著提高授粉液中的花粉萌发率。进一步通过试验分析,pH值是授粉液中花粉萌发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在推广液体授粉技术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注意检测当地水质的pH值,如果偏离正常值,需要进行调节,以保证液体授粉效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29.
为克服芽孢杆菌单株菌株在水产动物发酵饲料应用上的局限性和优化对虾颗粒饲料发酵条件,本试验通过对优选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配伍组合,使用福林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DNS法分别进行蛋白酶、淀粉酶以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定量测定,将选出的酶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16S rDNA序列信息鉴定定种,并将各菌株进行配伍,以3种酶活性为指标优选最优组合。制备发酵对虾饲料,以酶活性为指标优化加水量、接种量、颗粒大小以及通气量。结果表明:在9种芽孢杆菌组合中,蛋白酶活性最高的组合为8-Z,酶活性为(28.58±0.34)U/mL、淀粉酶活性最高的组合为3-Z,酶活性为(5.58±1.10)U/mL、纤维素酶活最高的组合为3-Z,酶活性为(34.53±7.41)U/mL。菌株组合8-Z(包含解淀粉芽孢杆菌1-D、枯草芽孢杆菌3-D和枯草芽孢杆菌9-D)制备对虾发酵饲料的适宜参数为:加水量1 mL/g,接种量0.5×107~1.5×107 cfu/g,充气量20 mL/g,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发酵后活菌数为6.48×108 cfu/g。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引进黑花生新品系的生育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的研究,分析鉴定各品系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及综合表现。试验结果表明,黑花1号B、黑花3号和黑花4号比黑花单增产17%以上,是目前理想的黑花生新品系,生产上推广应用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