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2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林业   666篇
农学   356篇
基础科学   445篇
  376篇
综合类   2926篇
农作物   291篇
水产渔业   171篇
畜牧兽医   1627篇
园艺   404篇
植物保护   26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为研究日粮中不同比例小麦替代玉米对奶牛氮代谢参数的影响,选择8头泌乳天数为84±17 d,体重为569±47 kg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重复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含不同比例粉碎小麦( GW)和粉碎玉米(GC)的日粮,4个处理组分别为(DM基础):W0组(0%GW+27.9%GC),W9.6组(9.6%GW+19.2%GC),W19.2组(19.2%GW+9.6%GC)和W28.8组(28.8%GW+0%GC)。结果表明: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乳蛋白产量未受影响;随着日粮中小麦比例的增加,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呈二次曲线增加趋势(P=0.07),牛奶尿素氮(MUN)浓度线性增加(P<0.01),且W28.8组显著高于W0和W19.2组(P<0.01);粪氮排出量未受日粮影响,尿氮排出量呈线性增加趋势(P=0.08);尿氮(P=0.02)和总排出氮(粪氮+尿氮)(P=0.05)占食入氮的比例呈二次曲线降低;尿素氮产量(P<0.01)及其占总尿氮的比例(P=0.03)线性增加,且W19.2和W28.8组的尿素氮产量显著高于(P=0.01)其他2组;尿中尿囊素(P=0.05)和总嘌呤(P=0.09)产量呈线性降低趋势,W9.6组的微生物氮产量显著(P=0.02)高于W28.8组。结果提示:泌乳盛期奶牛日粮中用9.6%的粉碎小麦替代玉米效果最佳,高比例的小麦替代玉米( W28.8组)时能够增加尿氮及奶和尿中尿素氮的排出量,降低微生物氮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2.
水稻的分蘖数、株高、每株叶面积受氮肥影响较大,均随施氮量的提高而提高,分蘖、株高受灌溉条件的影响不明显。总体上来说,增施氮肥可以改善水稻的群体生长质量,但过高的氮肥并不表现为更利于水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3.
利用华北地区流行的白粉菌菌株E09和E20,分别对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区域和预备试验参试材料908份(2009—2013年度)和412份(2009—2012年度)进行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Pm2、Pm4a、Pm8和Pm21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相关抗病基因的分布。结果显示,抗E09的材料占21.9%(199/908),抗E20的材料占9.5%(39/412),同时抗E09和E20的材料仅占3.6%(15/412)。在908份供试材料中,580份含有1BL/1RS,占63.9%,含Pm8或新的1RS来源抗白粉病基因;另有2份材料含6AL/6VS来源广谱抗白粉病基因Pm21,8份可能携带Pm2,2份可能含有Pm4a;有6份材料可能含有多个抗白粉病基因。表明河南省近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依然含有对我国白粉菌菌系有效的抗白粉病基因,但抗源遗传基础较窄,部分已经或正在丧失抗性,应加快引进和利用新的多样化抗病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84.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置了传统种植的双季稻(对照)、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共4种两熟制种植模式,分析比较其周年产量及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秋玉米和双季稻。与双季稻相比,春玉米–晚稻周年产量、光能生产效率、光能利用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8.3%、14.1%、23.4%、16.4%、37.2%和44.3%,双季玉米分别提高了13.5%、8.1%、26.1%、11.4%、88.8%和37.8%。春玉米其产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两年平均比早稻分别高出30.6%、29.5%、57.2%和96.1%,而秋玉米和晚稻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玉稻模式周年产量差异主要源于第一季春玉米和早稻产量的差异。可见,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是适宜在长江中游推广的两熟制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5.
张华  吴笛  曹朦  宋慧  马利华  陈学红 《农业机械》2012,(27):123-126
本文以新鲜绿芦笋为原料,通过确定绿芦笋的热烫工艺条件,研究热烫对绿芦笋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芦笋的适宜热烫工艺条件为91℃、3min,热烫处理会导致绿芦笋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总糖和总酚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上升,·OH自由基清除率下降,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上升。  相似文献   
186.
基于色调分形维数的柑橘糖度和有效酸度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宫川温州蜜柑糖度及有效酸度的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及影响检测精度的因素.对机器视觉系统采集的柑橘图像进行图像裁切、亮度法去图像背景和RGB空间至HSI空间的转换,将柑橘色调范围分割为0°~20°、20°~40°、40°~60°、60°~80°、80°~100°和100°~120°共6个区域,提取各区域色调分形维数,以此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无损检测宫川温州蜜柑糖度及有效酸度.167个测试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在±1.5°Brix精度范围内糖度正确识别率为66.6175%,在±0.5精度范围内有效酸度正确识别率为73.9275%.宫川温州蜜柑糖度及有效酸度与果皮色调分形维数之间具有相关性,可用机器视觉检测其糖度及有效酸度.  相似文献   
187.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改善旅游环境,从而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8.
本文针对电工实训课程中开展分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在分层教学理论的支持下,从学生生源多样化、学习目标多元化、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差异化四个方面论证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并从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组织分层、教学评价考核分层四个方面介绍了在电工实训课程中如何开展分层教学。通过三年的分层教学改革与实施,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9.
玉米应力裂纹率和破碎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玉米应力裂纹指数(S)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得到了修正应力裂纹指数(S^*)方程,方程中的完善籽粒、单裂籽粒、双裂籽粒、龟裂籽粒的平均权重分别为0.75、1、1.18、1.36。比较了应力裂纹指数和修正应力裂纹指数与破碎敏感性(B)之间的关系。修正后的应力裂纹指数与破碎敏感性拟合得更好,更反映干后谷物破碎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0.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pH和供Zn条件下高浓度HCO3-(10 mmol L-1)对小麦幼苗生长,尤其是对锌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营养液起始pH为6时,HCO3-在缺Zn时对小麦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而正常供Zn时的影响较小。当营养液起始pH为8时,不论缺Zn还是供Zn,添加HCO3-对根系和地上部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HCO3-在酸性营养液中能极大促进小麦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尤其是根系对Zn的吸收,而在碱性条件下则抑制小麦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对Zn的吸收。此外,HCO3-能显著抑制Zn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转运,从而造成在根系中的大量积累。HCO3-加入营养液后会生成少量的CO32-,并使营养液pH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