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33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10篇 |
园艺 | 12篇 |
植物保护 | 1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为供试碳源,各碳源浓度均设为10g/L、15g/L、20g/L、25g/L、30g/L;以硫酸铵、蛋白胨、酵母粉、尿素为供试氮源,各氮源浓度均设为6g/L、8g/L、10g/L、12g/L、14g/L。分别制作液体菌种培养基培养蛹虫草液体菌种,并将获得的液体菌种用于栽培蛹虫草试验。测定蛹虫草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子实体鲜重及子实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在液体菌种培养阶段,最佳碳源为25~30g/L的蔗糖,最佳氮源为6g/L酵母粉;以20g/L蔗糖作为碳源,10g/L硫酸铵为氮源培养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产量最高;以10g/L葡萄糖为碳源,12g/L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上培养的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2.
53.
犊牛是指0~6月龄的小牛,犊牛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养牛场的养殖水平,及经济效益.所以,养殖人员应当注重犊牛的管理工作,提升犊牛的成活率.本文介绍了影响犊牛成活率的因素,并根据不同原因探讨了犊牛成活率的提升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55.
猪高热病属于一种猪的是传染性疾病,是生猪综合型疫病,感染该疾病后的生猪主要临床病状为持续性高热。生猪高热病的病状特点表现为:急性、热性、高致病性、致死性。一直以来,生猪高热病的防治是养猪专业户在夏季主要关心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生猪高热病是控制猪夏季传染病的关键。本文主要围绕生猪高热病症状与防治措施展开论述,并对生猪高热病诱因、病原及流行特点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有效防治生猪高热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56.
轮作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速效养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合理轮作天蓝苜蓿 (Medicago lupulina L.)、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3种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于马铃薯2年以上连作田,轮作3种豆科植物均能起到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作用,速效氮含量最高提高476%,且可显著提高3年以上连作田速效磷含量,增幅最高可达207%。对于3~4年连作田,轮作天蓝苜蓿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其他连作年限及轮作箭筈豌豆和陇东苜蓿均没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轮作豆科植物后,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连作田土壤EC值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土壤的EC值最大降低69.7%,说明实施马铃薯-豆科植物轮作对防止马铃薯连作田土壤盐渍化有显著效果。轮作豆科植物使连作田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从第2年连作开始,轮作豆科植物对后茬马铃薯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第3~4年连作期间,轮作天蓝苜蓿和箭筈豌豆对后茬马铃薯增产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58.
种子质量管理是种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抓好种子质量管理,对于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以红苞凤梨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细胞学观察结合叶绿素及其合成前体物质的含量测定,阐述嵌合叶片绿、白组织在组织细胞学和叶绿素合成代谢上的差异,以探索嵌合性状形成的结构和生理基础。组织细胞学观察发现,嵌合叶片绿色部分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而白化组织中基本没有观察到叶绿体。红苞凤梨金边、金心嵌合叶片的白化组织以及全白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都低于全绿植株叶片(对照);红苞凤梨金边嵌合体与金心嵌合体叶片白化组织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均在UroⅢ开始下降。全白植株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则从ALA开始就显著低于全绿植株。叶绿素合成代谢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出现白化现象,金边、金心等品种植株叶片则表现出嵌合特性。 相似文献
60.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含水量高,黑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集水效果最为明显,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19.6%和31.4%,其他栽培模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