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对几年来麦积区农民使用农药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使用农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3.
丁宜春  曹莉 《当代畜牧》2014,(26):55-56
猪高热病属于一种猪的是传染性疾病,是生猪综合型疫病,感染该疾病后的生猪主要临床病状为持续性高热。生猪高热病的病状特点表现为:急性、热性、高致病性、致死性。一直以来,生猪高热病的防治是养猪专业户在夏季主要关心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生猪高热病是控制猪夏季传染病的关键。本文主要围绕生猪高热病症状与防治措施展开论述,并对生猪高热病诱因、病原及流行特点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有效防治生猪高热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54.
目前,在我国畜牧业发展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现代化畜牧业健康养殖全面崛起,实践证明,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对于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5.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含水量高,黑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集水效果最为明显,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19.6%和31.4%,其他栽培模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6.
以红苞凤梨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细胞学观察结合叶绿素及其合成前体物质的含量测定,阐述嵌合叶片绿、白组织在组织细胞学和叶绿素合成代谢上的差异,以探索嵌合性状形成的结构和生理基础。组织细胞学观察发现,嵌合叶片绿色部分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而白化组织中基本没有观察到叶绿体。红苞凤梨金边、金心嵌合叶片的白化组织以及全白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都低于全绿植株叶片(对照);红苞凤梨金边嵌合体与金心嵌合体叶片白化组织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均在UroⅢ开始下降。全白植株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则从ALA开始就显著低于全绿植株。叶绿素合成代谢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导致出现白化现象,金边、金心等品种植株叶片则表现出嵌合特性。  相似文献   
57.
本文报道了二十多株Steinernema和Heterorhabditis线虫共生细菌在指示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的多样性及菌株的色素与抗菌特性。试验发现菌株出现树枝状菌落,折光性内含物及粒状菌体(比正常菌体小1/4至1/8)的现象,在各菌株中有很大的不同。所有试验菌株都可出现树枝状菌落,但非所有菌株都可见折光性内含物和粒状菌体。实验还观察到H06及CB2B菌株在肉汤培养基中所产生的色素颜色随pH值而变化,但G12及ED/1的色素对酸碱度的变化不敏感,表明菌株产生的色素物质是不同的。直接比较Xenorhaadus菌株之间的抗菌活动显示各菌株间具拮抗作用。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是不同的,抗菌物的产生可能与菌株的培养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58.
秦舒浩  曹莉  张俊莲  师尚礼  王蒂 《作物学报》2014,40(8):1452-1458
合理轮作天蓝苜蓿 (Medicago lupulina L.)、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3种豆科植物对马铃薯连作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于马铃薯2年以上连作田,轮作3种豆科植物均能起到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作用,速效氮含量最高提高476%,且可显著提高3年以上连作田速效磷含量,增幅最高可达207%。对于3~4年连作田,轮作天蓝苜蓿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其他连作年限及轮作箭筈豌豆和陇东苜蓿均没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轮作豆科植物后,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连作田土壤EC值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土壤的EC值最大降低69.7%,说明实施马铃薯-豆科植物轮作对防止马铃薯连作田土壤盐渍化有显著效果。轮作豆科植物使连作田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从第2年连作开始,轮作豆科植物对后茬马铃薯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第3~4年连作期间,轮作天蓝苜蓿和箭筈豌豆对后茬马铃薯增产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59.
利用吸附性物质贮存昆虫病原线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昆虫病原线虫制剂产业化需要有效的贮存方法。本试验利用国产硅藻土和高分子凝胶,比较硅藻土和凝胶不同比例、不同温度及添加防霉剂,对线虫存活率、霉菌控制和线虫毒力的影响。线虫在10℃下24周后存活率仍达90.5%,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感染率仅下降19.5%。23℃下贮存8周时,存活率高于93%,但16周后几乎全部死亡;对测定昆虫的感染率8周后下降了26.8%。加入的食品抗霉剂对线虫存活率和感染率无明显影响,但防霉效果仅维持2周。结果表明,利用国产硅藻土可贮存Steinernema carpocapsae线虫。  相似文献   
60.
种子质量管理是种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抓好种子质量管理,对于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