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最近,我们在宁海县长亭公社强裕大队的柑桔园中,发现一种新的病害,由于被害树引起树皮剥裂,故称裂皮病。发病的品种是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甜橙,1970年春由省农科院园艺所通过嫁接繁殖,砧木为积。1971年春有14株种植于强裕大队,种植后的前几年生长良好,树势旺盛,1975年已开始结果。而至1977年(即嫁接后的第八年),砧木部分的树皮开始出现纵裂,随后树皮向外翘起,最后呈鳞片状剥落(图1)。根部皮层也有鳞片状剥落的病状,木质部外露呈黑色。病树树势逐年衰退,树冠生长受到抑制,枯枝增多,抽生的春梢长约5~7厘米,仅健树春梢长度的1/4~1/3,夏、秋梢抽生更少。  相似文献   
22.
水仙大褐斑病菌[Stagonospora curtisii Berk.Sacc.]在感病球茎和病残叶上越夏;以菌丝体在播种后当年发病的叶片上越冬。初侵染发生于11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以后随气温回升,雨量增多,再次侵染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病菌分生孢子主要靠雨水传播,田间可见明显发病中心。气温、降雨量、栽培品种,种植密度及耕作制度与发病有关。4、5月雨量多,气温偏离,连作地、种植密度大均发病较重,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3.5小时,防效达47.7%,生长期连续喷施75%百菌清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有一定的防治率果。  相似文献   
23.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主要为害果实,产生褐腐症状,病果大多脱落,影响产量很大。病原细菌是胡萝卜软腐欧氏菌[Erwinia carotovora(Jones) Bergey et al]。 该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病果也在 5月下旬开始脱落,6月上旬为落果高峰期。果实套袋防病的效果很明显,药剂防治以代森铵和退菌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4.
果蔬产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产后果蔬贮存条件的可控制性,稳定性及其经济价值,使这些商品病害的生物防治成功率高于大田作物病害的防治。已发现有不少拮抗细菌和真菌可有效地控制桃,柑桔,苹果,葡萄和番茄等的腐料病,并已批量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和产后商品抗病性也表现对产后病害的控制能力。本文对果蔬产后病害生物防治途径,作用机制,方法等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5.
杨梅癌肿病是由细菌(Pseudomonas syringnc pv.myricae)侵害引起。通过1983~1986年的试验研究表明,病菌主要潜伏在枝干的病瘤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6月下旬,于病瘤表面溢出菌脓,经雨水传播,从伤口侵入,潜育期30~35天。经室内药效测定结果,以80%抗菌剂402乳油1000 ppm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400 ppm。果园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已感病的树,采取切除病瘤后用80%抗菌剂402乳油50~100倍液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涂刷伤口,均有良好的治序效果。在抽春梢前,剪除长有瘤的小谈后喷0.5%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具有保护校干、防止病害扩展蔓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谷米变色防治研究进展郜海燕,金敏忠,曹若彬(浙江省农科院杭州310021)(浙江农业大学杭州310029)由真菌引起的稻谷(米)变色是世界性的病害。以菲律宾、印尼、泰国、文莱、越南、斯里兰卡、尼日利亚、新西兰、巴西、智利等国发生较普遍;70年代曾在日...  相似文献   
27.
产后果蔬贮存条件的可控制性、稳定性及其经济价值,使这些商品病害的生物防治成功率高于大田作物病害的防治。已发现有不少拮抗细菌和真菌可有效地控制挑、柑桔、苹果、葡萄和番茄等的腐烂病,并已批量生产。植物次生代谢物和产后商品抗病性也表现出对产后病害的控制能力。本文对果蔬产后病害生物防治途径、作用机制、方法等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8.
杨梅根腐病调查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鸿斌、陈永金、孙旭明、李修朋、等同志做了有关工作,特此致谢!其他常绿果树 近几年来舟山市发生了大量的杨梅树根腐病,给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为研究病因及防治办法,我们从1991年开始对该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研究病因的同时进行了防治试验工作,已取得初步结果。现报告如下。1发病树的品种、树龄及栽培情况舟山市种植的晚稻杨梅、丁岙梅、白实杨梅、红杨梅和野杨梅等5个杨梅品种普遍发病死亡,未发现有免疫品种。尤以主栽品种晚稻杨梅发病最重,死亡率占总数的85%以上。从不同生育期看,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  相似文献   
29.
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 M.Zang)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子实体、双核菌丝和担孢子的形态及芽殖;证明了其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可溶性淀粉等作碳源,能利用无机氮和有机氮作氮源。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30:1,最适温度为23~25℃,适宜的酸碱度为pH5.0~6.0,最适为pH5.5;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1%,最适宜的料水比为1:2.2,光照对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蓝光对生长抑制作用最大,橙光最小。菌丝在CO_2浓度为0.03~0.33%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以浓度0.13%时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时分泌的纤维素酶的活力极弱,几乎不能崩解滤纸。喷施0.1%和0.5%的葡萄糖以及0.15%的亚油酸可促进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相似文献   
30.
试验研究证明,竹荪可以进行人工栽培。将培养好的菌种在2—3月间栽培于竹林或室内床土中,经两个月左右的菌丝营养生长期,即开始进入形成子实体阶段。夏季高温子实体停止产生,至秋季9—10月间又一次形成子实体。在竹林中栽培产生的子实体数量较多,而室内栽培产生的子实体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