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55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对两个辣椒品种进行低温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温结束后生长恢复期辣椒叶片中多胺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使辣椒叶片中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使GA3和IAA的含量降低和ABA含量增加;随着低温条件的解除,腐胺含量和ABA含量迅速下降至对照水平,表明腐胺和ABA含量的变化是植株自身对低温的一种应激反应,而精胺和IAA含量在低温解除一段时间后不能恢复至对照水平,推测精胺和IAA含量的变化是可能植株对低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52.
基因枪法将经测序验证的黄瓜酸性α-半乳糖苷酶Ⅰ基因--EGFP融合表达载体导入洋葱表皮和黄瓜愈伤组织细胞,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包括液泡在内的整个细胞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53.
试验比较了江苏3个主要茭白品种雄茭与正常茭生理生化及解剖学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雄茭植株叶片还原糖含量高于正常茭;叶片叶绿素含量孕茭前高于正常茭,孕茭后则较低。②叶片氮、磷元素含量表现为6月中旬前高于正常茭,以后则较低;钾元素含量生长期间雄茭高于正常茭,孕茭初期显著低于正常茭,膨大期又高于正常茭;③雄茭茎尖生长点细胞液泡化程度高于正常茭,微体比正常茭多,并有淀粉粒的积累。  相似文献   
54.
大白菜性喜冷凉,主要栽培于温带地区,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多种植在冷凉的高山地带或者在冷凉的季节种植.大白菜生长所要求的最适温度不高(生长期为18~20℃,结球期为15~18℃),对炎热的高温忍耐力不强,特别在莲座期和结球期对温度要求严格,平均温度过高(25℃以上)心叶就不能抱合,不能结球,即使勉强结球,也比较松散[1~4].  相似文献   
55.
辣椒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目前在辣椒上应用较多的是RAPD、RFLP和AFLP标记,而有关ISSR分子标记报道很少。本试验利用正交设计,以辣椒SS69为试材,从Taq酶、dNTPs、引物、Mg2 4因素3水平来优化辣椒ISSR-PCR反应体系。本实验中20μL反应体系初步确定各反应成分为:1×PCR buffer,1.5 mmol/L的Mg2 ,50 ng辣椒模板DNA,1.5 UTaq酶,200μmol/L的dNTPs,0.6μmol/L的引物。该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辣椒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种质资源鉴定与分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6.
苏州荸荠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荸荠( Eleocharz tuberosa Schult.)又名马蹄、地栗。是莎草科荸荠属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多作水果或蔬菜,并可加工制成罐头食品。苏州荸荠(以下简称苏荠)是其中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原产苏州。其球茎的肉质、风味、营养成分和加工性状等均较优异,又因球茎平脐,削皮后损耗较少,是我国目前罐藏出口的主要原料品种之一,鲜食品质也较其他品种为好,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但因长期以来对其缺乏研究,栽培技术比较落后,病虫害日趋严重,产量低而不稳,影响了品种优势的发挥。为此,我们开展了有关研究,以期为苏荠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和过程 1978年到1985年对苏养品种特性,主要栽培条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方法等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在最后两年进行了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各年研究工作简述如下: 1978年至1980年在苏州市郊区娄势乡和吴县车坊乡等苏芬产地进行生产情况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于我院实验农场进行盆栽,池栽和大田栽培试验。定期观察苏养生长发育动态,均采用五点取样,每10天观察一次,记载株高、分荣数、分株数、地下匍匐茎数和结养数。在结养过程中,每次...  相似文献   
57.
有机肥和无机肥对茭白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茭白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研究了有机肥和无机肥对不同规格肉质茎可食部分膳食纤维及其主要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茭白肉质茎可食部分的总膳食纤维及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均较高,主要组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所占比例较高,木质素和果胶的比例较低。施用有机肥能提高可食部分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不同规格肉质茎间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幅较小;膳食纤维主要组分含量及其变化因品种不同而异。认为茭白肉质茎是一种优质的富含膳食纤维食品,有机肥对茭白产品中膳食纤维含量的稳定及其组分的改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不同栽培介质中茭白对铅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在不同栽培介质中对重金属Pb2+胁迫的反应,以茭白的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采用苇末基质和土壤两种栽培介质进行不同浓度Pb2+的胁迫处理,测定了其生长过程中部分形态、生理指标及其产品器官中Pb2+残留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保护酶活性、自顶叶起倒3片功能叶的叶面积及其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等均随Pb2+胁迫浓度上升而先上升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则逐步增加;苇末基质处理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土壤栽培,而倒3片功能叶的叶面积则显著高于土壤栽培;产品器官肉质茎中的Pb2+残留含量较低,苇末基质处理同比均显著低于土壤栽培,表明在苇末基质中栽培茭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9.
缪旻珉  李娜  任旭琴  张宗东  程皓  曹碚生 《园艺学报》2008,35(11):1671-1675
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低温处理的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苏长红”叶片中克隆得到一个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同源基因(GS)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EF566470), 其全长1 444 bp, 推断其编码33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高等植物的GS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利用RT-PCR技术分析辣椒受低温胁迫后该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该基因常温下在辣椒各组织中均无表达,经4 ℃或10 ℃处理6 h后在叶片中开始表达,而茎和根系中无论低温处理与否均不表达。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辣椒基因组中还存在其他GS同源基因。  相似文献   
60.
对僵藕萌发过程中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和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重僵藕在萌发过程中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均依次低于中度僵藕和正常藕 ;淀粉、可溶性蛋白和水分含量在萌发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 ,而还原糖含量则呈上升趋势 ;重僵藕在萌发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始终约为正常藕的 5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