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通过对江西大岗山不同海拔高度(低海拔350 m,高海拔650 m)毛竹林凋落物的定位观测,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毛竹林的凋落大小年周期、凋落进程以及凋落量受海拔高度的影响等。结果表明:(1)观测的2个海拔高度对毛竹林凋落量的影响不显著。观测期间,高海拔、低海拔年平均凋落量为(1 695.05±87.23)kg·hm-2。(2)毛竹林凋落大小年周期与日历年并不吻合,是跨年度的,持续时间12个月左右,周期的分界点在每年的6月前后,且小年的四季变化较大年更明显,仅春夏两季凋落量就占全年总凋落量的68.71% 72.39%。(3)2008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对毛竹林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且对高海拔的干扰相对低海拔更严重;但灾害发生2 a之后,其高海拔、低海拔凋落动态的各项指标均接近于该地区之前对未受灾毛竹林的研究结果。因此,认为冰雪灾害发生2 a之后,即2010年6月前后开始,该地区毛竹林凋落量已逐渐恢复到了灾前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32.
PEG模拟干旱对毛竹种子萌发及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毛竹种子萌发及生长生理的影响,探究毛竹种子萌发期对水分胁迫的耐受机理,为毛竹的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毛竹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0%、5%、10%、15%、20%、25%) PEG-6000溶液对其种子萌发、生长、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种子萌发率、胚根和胚芽的生长量与PEG胁迫浓度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对照组(CK)和5%处理组在第4天开始发芽,其余各处理组的发芽起始时间随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延迟,25%处理组不发芽。(2)最终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随PEG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5%浓度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下毛竹种子发芽率日变化曲线中对照组和5%处理组间存在唯一交叉点。毛竹种子在PEG胁迫下发芽率的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为14. 49%和19. 27%。(3)胚根和胚芽最终长度均在5%浓度时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处理间差异显著(P 0. 05)。对照组和5%处理组的胚根平均长度日变化曲线存在交叉点。PEG胁迫下胚根生长的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为20. 43和23. 01%。(4)胚根中SOD、POD、CAT的活性均随PEG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分别在5%、10%、10%浓度时达到最大值。(5) 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PEG浓度的升高而持续升高,但低浓度(0%10%)时MDA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低浓度干旱胁迫抑制发芽前期毛竹种子萌发以及胚根的形成,但显著提高毛竹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并且促进胚根后期的生长;而高浓度PEG干旱胁迫延迟毛竹发芽,抑制整个发芽时期的发芽率以及胚根、胚芽的生长; PEG浓度高于15%的干旱胁迫使毛竹的抗氧化酶系统发生紊乱,并对组织膜系统造成显著伤害。  相似文献   
33.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马铃薯虽然在种植规模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品种混杂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采用高产栽培技术,重视马铃薯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促进马铃薯优质高产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4.
曹永慧  李作明 《大豆科技》2013,(2):17-19,36
为进一步摸清氮素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提高大豆产量水平且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柘城县不同肥力地块,进行了不同氮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不同肥力地块最佳施肥量不同,超过最佳施肥用量,产量、品质、抗性等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5.
玉米旱作节水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选种、种子处理、土壤耕作技术、施肥、播种灌溉技术、药剂除草、田间管理等。本文结合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