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0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林业   635篇
农学   378篇
基础科学   455篇
  377篇
综合类   2897篇
农作物   217篇
水产渔业   177篇
畜牧兽医   1657篇
园艺   401篇
植物保护   27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多样性对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指示作用,以福建省宁化县紫色土水土侵蚀区油茶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技术对天然有机物料有机肥(T1)、有机无机复合肥(T2)、禽畜粪便有机(T3)共3种有机肥处理以及不施肥处理(CK)下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T1、T2、T3处理下不同坡位土壤的吸光值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相比于施肥前都有所增加,而CK处理土壤AWCD值无显著变化,不同处理下土壤AWCD值提高的大小顺序表现为T2T1T3CK;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McIntosh优势度指数大小顺序均表现为T2T1T3CK;相同处理下不同坡位土壤AWC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McIntosh均匀度指数大小顺序总体呈现下坡中坡上坡;Shannon指数与土壤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pH值、全碳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McIntosh指数与土壤容重、自然含水率、pH值、全碳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氨基酸类是各处理后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主成分分析表明T1、T2、T3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能力相比于对照具有较大差异,T1和T3处理对于6类碳源的利用具有相似性,T2处理与T3处理之间对于6类碳源利用差异主要在于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综上,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入更有利于紫色土丘陵区油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提高,以上结论可为制定紫色土丘陵区合理施肥制度的设置、农业优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熏蒸剂对土传病原菌的防效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熏蒸剂对2种土传病原菌的持续防效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影响,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计数、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和BIOLOG的方法研究氯化苦(chloropicrin, PIC) 40 mg/kg、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 DMDS) 40 mg/kg以及PIC+DMDS(8+32) mg/kg对镰孢菌属(Fusarium spp.)、疫霉菌属(Phytophthora spp.)的长期抑制效果,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培养98天时,PIC 40 mg/kg对镰孢菌属和疫霉菌属仍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维持在98%、55%以上,而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已恢复到对照水平。与DMDS(40 mg/kg)相比,PIC+DMDS[(8+32) mg/kg]处理对镰孢菌属和疫霉菌属的持续抑制作用都有很大提高。在恢复培养28天时,PIC+DMDS[(8+32) mg/kg]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已恢复到对照水平。DMDS(40 mg/kg)处理对镰孢菌属和疫霉菌属的抑制效果较差,但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也相应较小。  相似文献   
83.
一段时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和生猪产能周期性调整的叠加影响,猪肉减产明显、价格上涨,生猪增产保供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民生大事.截至2020年9月底,浙江省金华市存栏生猪85 .28万头、出栏生猪98 .99万头、能繁母猪8 .33万头.生猪存栏数、能繁母猪存栏数居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84.
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农业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直接从热带种质选育自交系与温带种质自交系杂交,将温、热带种质的优点结合到杂交一代的西南玉米育种新思路,从Suwan-1群体中成功选育了自交系S37(苏37),构建了"温带种质自交系×热带种质自交系"的杂优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西南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经过研究和发展,又提出将西南玉米育种用种质划分为Reid(瑞德)、Non-Reid(非瑞德)和Tropical(热带)3个类群,其两两组配,可构成"Reid×Non-Reid(浅丘、河谷组配模式)、Reid×Tropical和Non-Reid×Tropical(深丘、山区组配模式)"三角形杂优组配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西南玉米育种中热带种质利用、杂种优势群划分及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5.
苏云金芽胞杆菌中华亚种CT-43菌株(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chinensis)是高产苏云金素(简称Thu)的野生菌株.但在产生Thu时总伴随有其他代谢物(简称ZZ)的合成.而且ZZ很难与Thu分离开.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的培养基,得到G培养基能抑制菌株CT-43合成ZZ.然后利用分批补料发酵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抑制ZZ的合成,并提高Thu在有机萃取物中的含量.得到优化后的发酵工艺是:菌株CT-43在G培养基中培养至第20 h,同时补柠檬酸钠和葡萄糖至终浓度分别为2.0 g/L和16 g/L,再继续发酵至第52 h.通过此发酵工艺制备的Thu峰面积占初提物总峰面积的74.84%,比用LB培养基发酵所得提取物的29.85%提高了两倍多.为得到高纯度的Thu和更深入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最后通过液质联用技术证实,发酵工艺优化后,菌株CT-43发酵上清液中主要物质是Thu,几乎检测不到ZZ,而且优化后的Thu分子量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6.
牛皮蝇蛆是危害我国畜牧业发展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本试验将已感染牛皮蝇蛆的171头肉牛为对象,随机分成5组。将伊维菌素注射液分别以高、中、低三种剂量对不同组别的肉牛进行颈部皮下注射治疗和观察,同时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饲喂虫克星粉剂作为阳性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0.2 mg/kg体重(中剂量组)为伊维菌素皮下注射的最佳剂量,对皮蝇蛆的治愈率达97.82%(45/46),而以0.2 mg/kg体重口服虫克星粉剂的对照组治愈率达60.71%(17/28),且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中等剂量的伊维菌素注射液对牛皮蝇蛆的防治安全可靠且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肉牛皮蝇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7.
88.
杨树变色真菌生防细菌KLBMP033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KLBMP 033对可可球二孢菌的拮抗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多浓度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法,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17.8g/L,黄豆粉13.7g/L,NaCl5.0g/L;发酵条件pH值7.5,培养温度28℃,转速为180r/min,种子液的接种量4%,装液量60mL/250mL,培养时间为60h;对可可球二孢的抑制率从起始的53.3%提高到83.2%。  相似文献   
89.
聚戊烯基磷酸酯的合成机理与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银杏叶中分离制备聚戊烯醇混合物(C75~C110),纯度为87.2%,选择POC l3为磷酰化剂和三乙胺为碱性水解剂,经过磷酰化和水解二步反应,聚戊烯基氯磷酸酯在三乙胺碱性溶液中转化成聚戊烯基磷酸酯,产品得率在65%以上。聚戊烯醇与POC l3的摩尔比为1∶5~10,反应温度低于10℃;室温水解20 h,反应产物经柱层析纯化和HPLC制备聚戊烯基磷酸酯,由IR、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鉴定其化学结构为聚戊烯基单磷酸酯。  相似文献   
90.
壳聚糖可促进丙酸生成,从而改变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不同分子量壳聚糖作用性能差异较大,可能会对瘤胃发酵产生不同的影响。该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探究不同聚合度的壳聚糖对奶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选取5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农萨能奶山羊提供瘤胃液进行体外发酵试验,以奶山羊的基础日粮为底物并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低(200 mPa·s)、中(200~400 mPa·s)、高(400 mPa·s)3种聚合度的壳聚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聚合度的壳聚糖均能够促进丙酸生成(P0.05),降低乙丙比(P0.05)和丁酸比例(P0.05),但中、低粘度壳聚糖作用效果更显著;(2)加入不同聚合度壳聚糖后,发酵液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戊酸的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比均随时间发生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加入壳聚糖后,丙酸比例在6~8 h增加,乙酸丙酸比降低;在12 h的时间点,乙酸丙酸比显著低于6 h处(P0.05)。在3种聚合度壳聚糖中都发现这种趋势,且各时间段中、低聚合度壳聚糖组丙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丙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中、低聚合度的壳聚糖均可显著促进丙酸生成,改善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