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19篇
  14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13年砂姜黑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改善和提高品质。长期单施N、P化肥,导致钾素养分含量下降,物理性状变劣和产量不稳。长期单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但产量只能维持在一定水平,很难高产。小麦、玉米连作年亩产961.3kg籽粒,平均亩投入氮素35kg、磷素(P2O5)13.79kg、钾素(K2O)11.85kg。  相似文献   
23.
砂姜黑土长期施肥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砂姜黑土20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明显,各处理产量为Ⅳ>Ⅲ>Ⅱ>Ⅰ>CK,单施化肥有利于培育大蘖壮苗,利用增穗增粒对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但因提高土壤肥力作用较小而难以高产。单施有机肥培肥作用明显,但其养分释放缓慢,影响小麦对养分的吸收,且生育前期营养生长不良,群体不足,小麦增产幅度较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养分供应平衡,群体动态、产量结构合理,是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持续高产和土壤培肥的有效措施,但应同时重视K肥施用。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以豫麦18为对照,对小麦新品种郑州9023在低温连阴雨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郑州9023籽粒灌浆持续期与豫麦18基本一致为45-50天;灌浆强度比豫麦18大,呈"低高低"的变化;最大灌浆强度出现在开花后30-35天.该品种以10月20目前后播种的灌浆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25.
稻茬麦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麦在我省分布范围极广,自北部沿淮到中部江淮之间,直到南部沿江江南都有种植,其中尤以沿淮和江淮之间一季中稻区的栽培面积最大,沿江和江南的栽培面积相对较小.总的播种面积几近小麦栽培面积的三分之一,所以,提高稻茬麦的产量和品质在小麦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稻茬麦的产量一般较旱地麦为低,低产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从总的情况看,其产量的高低,主要是受当地自然条件、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三者所共同制约.近年来各地的实践表明,选用早熟、耐湿、抗病高产小麦品种是提高稻茬麦产量的关键,而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在稻茬麦区,尤其在江淮及沿江江南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6.
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6~2008年,以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研究了氮素不同基追肥比例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肥料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达9000 kg/hm2以上的超高产水平,每公顷吸收氮、磷、钾量分别为259.25~315.00 kg、82.86~89.70 kg、224.67~305.28 kg; 形成100 kg子粒消耗的氮、磷、钾量分别为2.933.19 kg、0.871.04 kg、2.473.27 kg。两品种氮肥当季利用率随拔节肥比例增加显著提高,当基追比例为6∶44∶6时,烟农19的氮肥当季利用率高于皖麦50,说明适宜的氮肥运筹比例有利于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 氮肥农学效率、氮收获指数与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随拔节肥比例增加,氮素利用效率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植株随吸氮量的增加,子粒形成产量增幅减弱。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栽培的拔节期追肥的适宜的氮素基追比例为5∶5~4∶6。  相似文献   
27.
氮素营养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为了给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利用不同氮素水平进行处理,分析了氮素施用量对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种类型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强筋和中筋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弱筋品种呈二次曲线关系;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沉降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对增加面筋含量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粉质评价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公顷施氮量达到225kg后,氮素的调节效应减弱,中强筋品种出现负效应。  相似文献   
28.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控释尿素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控释期90 d的树脂膜控释尿素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PU)全部底施相比,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抑制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增幅分别达5.6%~12.6%和32.4%~137.3%.与分次施用普通尿素相比,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抑制剂处理使籽粒产量增加1.5%~8.2%;等氮量施用树脂膜控释尿素处理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及湿面筋含量;等氮量施用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抑制剂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增幅达13.9%~42.6%.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土壤无机氮与氮肥利用率皆以树脂膜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最高,其中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其他施氮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9.
针对2008年10月下旬至2009年2月沿淮淮北地区的旱情,介绍了安徽省抗旱保苗的工作成效,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在抗旱中的特点及其成因,研究了旱情暴露出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思考.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氮肥基追比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的氮素运筹技术,在2006-2008年,以强筋小麦济麦20、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公顷产量9 000 kg以上)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素不同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纯氮307.5~322.5 kg(其中化肥氮270 kg)、基追比例10∶0~4∶6范围内,济麦20、烟农19和皖麦50的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的增大而递增,并与此期追氮比例呈极显著简单直线正相关或二次曲线相关;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品质指标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烟农19和皖麦50的植株体内含氮量随生育进程而渐降,分蘖期最高,成熟期降至最低.以上结果说明,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栽培的氮素运筹方式以氮肥总量的40%~50%基施、50%~60%拔节期追施为宜,传统的氮素"一炮轰"运筹方式难以达到9 000 kg/ha的超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