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9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磷硒交互作用对水稻硒吸收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平磷、硒交互作用及其对稻株生长和硒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施用一定量的硒,可促进稻株生长;施硒量过多,无论供磷量多少,植株均会受到伤害,生物量降低;供硒量增加,水稻中硒含量持续增加;硒在稻株各器官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秸秆、糙米和糠.土壤施磷0.08 g·kg-1,秸秆中硒含量和累积总量低于对照,施磷量增加到0.40 g·kg-1,秸秆中硒含量和累积总量增加,分蘖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熟期变化趋势与此相似,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2.
太湖地区渗育性水稻土径流中磷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于 2 0 0 2年在太湖地区渗育性水稻土上进行 ,研究不同施磷水平下 (P 0、30、70、15 0和30 0kghm-2 )麦稻轮作中土壤径流磷的损失。研究结果表明 :在麦稻轮作期间 ,除最高施磷处理P 30 0kghm-2的径流磷损失达到P 0 75kghm-2 外 ,其余各施肥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虽然径流损失的磷最多也不足施磷量的 0 1% ;但径流中溶解磷浓度均已超过水体富营养化磷浓度的阈值 ( 0 0 2mgL-1) ,故农田径流携带的磷长期进入水体也会加重水体富营养化。径流携带的磷以产生第一次径流时为最多 ;径流磷中以颗粒磷为主占总磷的 6 0 %以上 ;溶解磷则在 4 0 %以下 ,而溶解磷中以有机磷为主 ,除P 30 0kghm-2 处理外 ,其余处理的径流中溶解有机磷占总溶解磷的 5 2 0 %~ 76 2 %之间。因此 ,仅测定溶解的无机磷作为溶解磷组分 ,必将低估径流溶解磷的数量及其贡献 ;施肥未增加当季径流中溶解有机磷的浓度  相似文献   
73.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其中小麦和棉花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9%和41%。但因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五十年代初粮食亩产平均仅100斤上下[1]①。  相似文献   
74.
不同生物炭对安徽宣城旱地红壤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强  庄舜尧  王晋  季海宝  曹志洪 《土壤》2015,47(4):641-646
采用连续间隙淋洗培养法,研究了竹炭、烟草秸秆炭及棉花秸秆炭对安徽宣城旱地红壤氮素矿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均可提高土壤p H,但p H增长幅度与生物炭用量相关,最高可增加2个单位;不同用量的生物炭添加都会导致土壤氮素硝化速率及矿化速率的降低,竹炭、烟草秸秆炭及棉花秸秆炭分别使硝化速率最大降幅达49.2%、72.3%与69.2%,矿化速率最大降幅达33.7%、61.9%与61.1%。因此,生物炭实际施用需作谨慎的评估,优化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75.
6000年以来水稻土剖面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在含6000a(马家浜文化时期)古水稻土的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层土壤中PAHs的总量在25.9—202.9μgkg^-1之间,并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及其大小顺序为Nap〉Phe〉Fla〉Pyr,4环以上的PAHs占总量的51.8%。表层以下各层土壤中PAHs含量大幅降低,检出种类也有所减少,并主要以2、3环化合物为主,古水稻土中4环以上的芳烃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达37%。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Chr、BkF、BaA、IcP、BbF、Pyr、BaP、DaA和Fla等化合物主要是人为产生,Flu和Phe由生物合成,而Nap、BgP和Ant则可能来源于人为产生和生物合成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6.
大气干沉降向农田生态系统输入硫素通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气象梯度资料(温度、风速、气压),计算近地面湍流特征参数(u*、θ*、L),然后采样阻力模式计算SO2、硫酸盐(SO∧2-4)粒子的干沉降速率(Vd),结合SO2、硫酸盐(SO∧2-4)粒子浓度测量,建立了大气硫(S)干沉降通量观测方法。在此基础上,以1998年11月至1999年4月中国科学院红土壤生态试验站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气象梯度参数连续自动观测和大气SO2、硫酸盐SO∧2-4粒子浓度现场测定研究了该地大气硫干沉降。结果表明,1998年11月~1999年4月非降雨日大气SO2的日平均Vd为0.383~0.633cm/s(6个月均值0.473cm/s),硫酸盐(SO∧2-4)粒子Vd为0.196~0.219cm/s(6个月均值0.205cm/s);大气干沉降硫输入通量为S4.35~16.32kg/hm∧2(6个月均值S8.73kg/hm∧2),其中91%~98%(6个月均值93.1%)来自于SO2干沉降的贡献。大气干沉降硫输入占大气沉降硫输入总量(干沉降 湿沉降)的61.9%~93.0%(6个月均值80.2%)。  相似文献   
77.
稻麦轮作田改为保护地菜田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表明,位于长江三角洲嘉兴市的稻麦轮作田改为多年连作的蔬菜保护地后,土壤肥力质量已出现明显的酸化、次生盐积化、富营养化和非均衡化(氮磷超负荷累积和中微量元素缺乏)等演变趋势。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同类蔬菜地土壤相比,或与仍是稻麦(油)轮作的三类代表性水稻土相比,153个蔬菜保护地土壤样品pH平均下降约0 9单位。囊水型水稻土和爽水型水稻土大棚保护地的土壤pH下降严重,而漏水型水稻土大棚保护地只略有下降。84个蔬菜保护地土壤样品的可溶性盐平均为2.81g/kg,其中3.0g/kg占36.2%。囊水型土壤含盐量最高,达3.71g/kg,爽水型土壤与漏水型土壤分别为2.67和2.54g/kg。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有大幅增加,尤其是速效磷超负荷累积:硝态氮(N)300mg/kg占调查样品的30.8%,速效磷(P)达90mg/kg以上。但中微量元素相对不足,缺钙、缺锌、缺硼等生理缺素病害时有发生。调查证明,蔬菜保护地土壤肥力质量急剧变化与过量施肥及多年大棚蔬菜连作有关。因此,退化土壤的修复必须从建立科学的平衡施肥制度和合理的轮作倒茬体系着手。  相似文献   
78.
石灰性土壤上氮肥施用方法对春小麦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仲林  李阿荣  曹志洪 《土壤》1984,16(4):134-137
近来,国内外应用15N标记肥料研究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去向的报告很多[1-4]。迄今,国内有关石灰性旱地土壤上应用15N的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79.
稻麦轮作田改为菜地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初步分析比较了位于长江三角洲嘉兴市的3种主要土壤类型漏水型水稻土、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由稻-麦(油菜)轮作田改为多年连作保护地菜田后一些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由稻麦轮作田改为蔬菜露地和大棚蔬菜保护地后都可引起土壤的酸化,pH下降程度随土壤类型不同而有别,其中漏水型水稻土和爽水型水稻土由稻麦轮作田改为大棚蔬菜保护地后pH下降最为强烈,分别下降1.96和1.87个单位。与稻-麦(油菜)轮作土壤相比,蔬菜露地和大棚蔬菜保护地土壤脱氢酶活性都显著降低,其中后者降低程度远大于前者;土壤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些结果说明由稻麦轮作田改为多年连作蔬菜露地和大棚蔬菜保护地后引起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下降,从而影响土壤生物化学过程,进而影响土壤的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农作物干物质光合作用平衡式法以及林业碳汇测算方法,估算了嘉兴市域主要农林业碳汇及其生态价值,分析了嘉兴市过去50余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农林作物碳吸收量的影响。估算结果显示,嘉兴平原主要农作物年吸收CO2量达544.9万t,释放O2396.3万t。当地的农林业中,水稻吸收CO2和制氧量占到主要农林作物总量的50%以上,水稻单位面积固碳制氧效益在当地农作物中也是最大的,而且水田土壤的单位面积有机碳储存量达到50.41 t·hm-2·a -1,明显高于旱地土壤36.27 t·hm-2·a -1。过去50多年来,嘉兴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大幅变化,特别在近30年间耕地面积均减少了20%以上,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了1/3,水稻面积减少了60%,而城镇建设面积增加了3.3倍,虽然农作物单产在持续增长,但农作物面积缩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导致了2011年农林植物吸持CO2量比1985年减少了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