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5篇 |
93篇 | |
综合类 | 27篇 |
农作物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51.
太湖水稻土中的芳基硫酸酯酶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了 1 2个太湖地区的水稻土表土及其剖面 ,分析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变化。耕作层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平均为PNP 1 60 μgg- 1h- 1。大多数土壤其酶活性在PNP 1 0 0~ 2 0 0 μgg- 1h- 1之间。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PNP 75 ,31 5 μgg- 1h- 1。犁底层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明显低于耕作层 ,60 %的土壤其酶活性低于PNP 5 0 μgg- 1h- 1。犁底层酶活性与耕作层酶活性之间没有相关性。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有显著正相关 (R2 =0 .5 33) ;与土壤pH关系较为复杂 ,在pH小于 5 .2时 ,随pH升高 ,酶活性增加 ,大于 5 .2时 ,酶活性则明显下降。除个别土壤外 ,大多数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沿剖面下降 ,在大于 60cm的土层中基本上没有芳基硫酸酯酶存在。不同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剖面分布有所不同。根据酶活性变化下降趋势 ,其剖面分布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四个类型。 相似文献
52.
磷硒交互作用对水稻硒吸收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平磷、硒交互作用及其对稻株生长和硒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施用一定量的硒,可促进稻株生长;施硒量过多,无论供磷量多少,植株均会受到伤害,生物量降低;供硒量增加,水稻中硒含量持续增加;硒在稻株各器官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秸秆、糙米和糠.土壤施磷0.08 g·kg-1,秸秆中硒含量和累积总量低于对照,施磷量增加到0.40 g·kg-1,秸秆中硒含量和累积总量增加,分蘖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熟期变化趋势与此相似,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3.
54.
长期集约经营条件下雷竹林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长期强度经营虽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导致竹林提早退化。在浙江省临安市横畈镇和西天目乡的雷竹样地采样调查,选取栽植时间分别为5,10,15a的雷竹林地土壤,以及刚由水稻Oryzasativa田改种为雷竹林的土壤(1a),旨在研究长期集约经营对雷竹林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横畈镇和西天目乡的雷竹林经过长期集约经营之后,均显著增加了土壤(0~20cm)中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及有效磷的质量分数,而pH值则随着经营年限的延长而降低。长期的集约经营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以及微生物量碳/有机碳、微生物量氮/全氮的比值:土壤微生物量磷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微生物量磷,全磷的比值则同样随经营年限的延长而逐渐下降。长期施肥和覆盖措施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生物学总量衰退.促使雷竹林提前退化。表4参22 相似文献
55.
史前水稻土剖面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罗家角遗址(7000aBP)和跨湖桥遗址(8000aBP)两个含有史前古水稻土的土壤剖面中的多环芳烃(PAHs)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罗家角遗址剖面中表层水稻土PAHs含量最高,其次是古水稻土层,各层中含量均较高的化合物为萘(Nap)和菲(Phe);而跨湖桥遗址剖面中,表层的荒地土壤含量最低,PAHs最高含量出现在底部的古水稻土层,各层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菲(Phe)和芴(Flu)。相关分析表明,PAHs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r^2=0.868),与粘粒含量之间也有良好的相关性(r^2=0.585),这表明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PAHs在土壤中的分布,但在耕作土壤中,现代人类生产活动的扰动可能会削弱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56.
绰墩埋藏古水稻土中木质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uO氧化方法分析了苏州绰墩山埋藏古水稻土中木质素分解酚酸产物及特征,以此了解长期利用条件下水稻土中木质素的来源、保存及变化。通过比较相邻埋藏土壤剖面植稻和非植稻层次中木质素源的酚酸化合物特征,探讨水稻种植对土壤木质素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埋藏古水稻土中木质素源的总酚酸含量在0.004~0.035 mg kg-1之间,显著低于现代水稻土(0.27~0.34 mg kg-1),而在埋藏土壤中,植稻与非植稻土壤层次中木质素无显著差异。埋藏古土壤中木质素源酚酸的组成(香草基类/紫丁香基类(S/V)及肉桂类/紫丁香基类(C/V)比分别为0.40~1.55、0.15~0.89),可证实此古土壤曾种植非木本被子植物;而S/V和C/V在植稻与非植稻土壤中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利用木质素特征难以区分同类(不同草本)有机质的具体来源。在埋藏古土壤中木质素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很小,说明木质素在土壤中并非如通常所预期的容易被保存。 相似文献
57.
烤烟烟叶卷曲症状的诊断及其机理研究Ⅱ. 组织分析和水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地不同程度缺钙症状的烤烟植株的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烟株叶片反转卷曲的畸形症状的程度与叶片内钙含量呈反相关,而与烟叶内硫酸根离子和磷的含量呈正相关。基地新垦红壤中只是因为使用商品有机肥1号才有大量的硫酸根和磷酸根可供烟株吸收。水培试验结果证明,高浓度的磷酸根离子能够诱导烟株缺钙的症状,营养液中钙浓度越低,磷酸根浓度越高,诱发的烟叶缺钙的症状出现时间越早,程度越严重。从而证明基地出现的因施用商品有机肥1号而诱导烤烟缺钙症状的机理确是由于该有机肥所含的大量磷酸根、硫酸根等阴离子与根际土壤中的钙形成溶解度更低的硫酸钙盐或磷酸盐的沉淀,因此阻碍了Ca2 的吸收,以及烟株大量吸收磷酸根和硫酸根导致体内钙的转运和再利用困难所致的。 相似文献
58.
59.
60.
石灰性土壤中硫形态组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陕西 ,湖南等 7省 (市 ) 22个农田耕层土壤硫形态组分的分析表明 ,供试土壤总硫平均为405.5 111.8mg/kg ,总有机硫占总硫 85.4 % 10.0%。供试土壤中酯键硫 (C -O-S)、碳键硫(C -S)、惰性硫平均含量分别为 130.3 64.6、65.5 29.4、152.5 96.7mg/kg ,分别占总硫的31.4 % 12.9%、18.0 % 10.7%、36.0 %17.8% ;分别占总有机硫的 36.6 % 14.4 %、21.8 13.8%、41.5 % 19.1%。石灰性土壤C -O -S、C -S形态硫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分别呈极显著 (r =0.7334* * )和显著 (r =0.4426*)正相关。石灰性母质发育土壤C -O -S含量显著大于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供试土壤无机硫组分中主要是难溶硫 ,其平均含量达 28.4mg/kg ,占总无机硫 50.7%。土壤中难溶硫与总无机硫 (r =0.6040* *)和CaCO3(r =0.6800* *)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而与总有机硫 (r =- 0.5286*)、C-O -S (r =- 0.4417*)和有机碳 (r =-0.4786*)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黄土母质发育土壤难溶硫含量 ,占总硫和占总无机硫的比例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石灰性母质发育的土壤。为了全面评价石灰性土壤硫素供应潜力 ,有必要开展石灰性土壤难溶硫形成及转化规律和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