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4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了正常溶氧(5.5~6.0 mg/L)和过饱和溶氧(10~12 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69.43 mg/L(58.53~82.36 mg/L),43.80 mg/L(37.57~51.06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30)值和96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36 mg/L(1.15~1.61 mg/L)和0.98 mg/L(0.83~1.16 mg/L);而过饱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94.80 mg/L(79.77~112.66 mg/L),58.64 mg/L (51.40~66.90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37 mg/L(2.0j~2.75 mg/L)和1.52 mg/L(1.30~1.77 mg/L)。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均具有一定的毒性,无论在正常溶氧还是过饱和溶氧条件下,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毒性都大于亚硝酸盐,同时高溶氧的存在使中国对虾对这两种物质毒性耐受能力得以提高,且过饱和溶氧对非离子氨毒性的影响程度高于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82.
乳山湾缢蛏养殖老化滩涂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翻耕和翻耕并筑池的物理修复方式对乳山湾西流区面积约为8.67hm^2的老化滩涂进行了修复和缢蛏养殖实验。实验从2003年3月投播蛏苗到2004年7月成蛏收获,共进行了16个月。结果表明,(1)翻耕30、45cm和翻耕筑池3种修复方式均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修复区缢蛏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区高0.33、0.26和0.59kg/m^2,平均壳长分别高1.9、1.4和6.1mm。3种修复方式中,以翻耕筑池的效果最佳。(2)修复区和对照区缢蛏产量与底质中硫化物和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大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平均泥温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3.
本文研究了铜,锌离子在球等鞭金藻的培养液中最佳存在活度。采用了一种新的海水处理方法,除去海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同时,计算了培养液中铜,锌离子活度,结果表明,金藻培养液中,铜,锌离子的最佳活度为10^-13.57-10^-8.80mol/L和0-10^-6.00mol/L;铜离子表现了对金藻生长繁殖的必需性,而锌离子未表现出对金藻生长繁殖的必需性;当铜,锌离子活度分别大于10^-8.80和10^-6.  相似文献   
84.
使用估草杆菌中性蛋白酶除鳐表皮,简便,出成率高,鱼体完整,无破损。最适酶浓度,pH值,温度和酶解时间分别为5%,7.0-7.5,45-55℃和15分种,本法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5.
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及收支平衡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控制养殖水体中溶解氧(DO)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主要技术之一。概述了养殖水体中DO对养殖生物的影响,养殖水体中DO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比较了各种氧收支及平衡研究模式和测定方法。展望了上述技术在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同时对比了在正常溶解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67.60mg/L和390.78mg/L,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40mg/L和1.73mg/L;而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81.07mg/L和130.66mg/L,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82mg/L和1.14mg/L。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大菱鲆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中毒的个体开始急躁不安并沿槽壁狂游,频繁发生相互碰撞或与槽壁摩擦,随后行动减缓并伴有侧游或侧翻动作,呼吸速度减慢,发生昏迷并沉落水底,直至死亡。死亡的大菱鲆鱼体弯曲,体色变淡,鳃盖张开。无论在过饱和氧还是在正常溶氧条件下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毒性都远大于亚硝酸盐的毒性,同时高浓度溶解氧的存在使大菱鲆对这两种毒物的耐受能力得以提高。提出了在大菱鲆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水体充氧的方式以提高大菱鲆对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87.
龙须菜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分别采用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氮、磷营养盐培养液和直接利用养鱼废水培养龙须菜,研究高浓度氮、磷营养盐条件下龙须菜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溶解无机氮浓度10~75μmol/L和溶解无机磷浓度1~15μmol/L范围内,龙须菜的生长状况良好;当溶解无机氮浓度超过100μmol/L或溶解无机磷浓度超过20μmol/L时,龙须菜的生长受到抑制。养殖废水培养龙须菜的实验结果表明,龙须菜在工厂化养殖废水可以维持较好的生长状况。龙须菜可用作大规模养殖废水的净化材料。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镧-氨基酸络合物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胚胎发育和无节幼体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胚胎发育期为单、二细胞的卵子,镧-脯氨酸、镧-苯丙氨酸的最佳浓度范围分别为(1.50-4.00)mg/L和(0.50-3.00)mg/L,对卵子的孵化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1.0%-46.0%及23.0%-42.8%(P<0.05);对无节幼体的变态也有促进作用,镧-脯氨酸、镧-苯丙氨酸垢最浓度范围分别为(0.50-4.00)mg/L和(0.50-3.00)mg/L,变态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6.4%-27.5%及20.4%-26.7%(P<0.05)。镧-氨基酸络合物对卵子孵化及无节幼体变态的促进效果好于元素镧,镧-苯丙氨酸又好于镧-脯氨酸。  相似文献   
89.
3种滤料生物滤器的挂膜与黑鲷幼鱼循环水养殖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微生态净水剂作为菌种,对3种生物滤料(陶环、弹性毛刷和爆炸棉)构建的生物滤器进行生物膜培养,并以3种生物滤器为基础构建简易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陶环生物滤器、弹性毛刷生物滤器和爆炸棉生物滤器的生物膜成熟时间分别为25 d、32 d和28 d。黑鲷幼鱼经过40d的饲喂,3个实验组鱼的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实验组鱼血清溶菌酶(LSZ)活性和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鱼体消化道内菌群数量及其多样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不同滤料在相同工况条件下挂膜成熟时间不同;微生态净水剂作为挂膜菌种效果良好;循环水系统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鱼体的生长速度,还能增强鱼体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90.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地球上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之一,在全球硫循环和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是海洋环境中DMSP的主要生产者,而氮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产生DMSP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赫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DMSP高产量藻)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DMSP中等产量藻)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氮营养盐浓度及不同氮营养盐类型条件下,2种藻培养液中颗粒态DMSP (DMSPp)的含量及其与藻密度、单细胞DMSPp含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赫氏颗石藻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较小(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细胞密度影响;而不同氮营养盐浓度或氮营养盐类型对三角褐指藻单细胞的DMSPp含量影响显著(P<0.05),培养液中的DMSPp浓度主要受藻的单细胞DMSPp含量影响。例如,对于三角褐指藻来说,低NO3-浓度(0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