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4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位于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的下拉秀剖面为对象,按剖面自然分异的颜色层次分层采集样品,研究了三江源腹地沉积土壤的有机碳。结果表明:各层位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现代生草层总有机碳(TOC)、易氧化碳(LOC)、胡敏素(HM)碳含量最高。全剖面可见LOC和水溶性物质(WSS)存在,WSS和45cm以下的LOC的相对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富里酸(FA)和HM含量在各层位间差异显著(P<0.05),胡敏酸(HA)在个别层位存在绝对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的现象。HA/FA在0.14~2.72范围内变化,总体表现为剖面上半部分大于1,下半部分小于1,最大值未出现在现代生草层。FA的E4/E6变化幅度大,HA的E4/E6波动小。综合表现为剖面有机物质腐殖化程度各层异质各向的特征,现代生草层的腐殖质化程度所代表的年代在剖面各层位当中既不是最高的时期亦不是最低的时期。  相似文献   
52.
玉米秸秆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物料,它能通过表观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过程)降低Cr(VI)污染。本试验采用间歇振荡法,初步研究了玉米秸秆对Cr(vi)的表观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并用吸附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对Cr(vi)的表观吸附动力学以一级动力学方程为最优方程;表观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Langmuir和Temkin方程描述,而以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土壤或水体中的Cr(VI)含量越高,玉米秸秆的修复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53.
土壤胡敏素各组分数量及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窦森  肖彦春  张晋京 《土壤学报》2006,43(6):934-940
土壤胡敏素(HM)是与矿物质紧密结合的腐殖物质,具有碱不溶性及大分子结构的特性,并呈现不均一性,被认为是土壤中的惰性物质。由于HM的非溶解性和结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HM结构特征的研究还很少。对加入大量有机物料培养后新形成的HM数量及性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用风沙土、草甸土、黑土、黑土底土加玉米秸秆培养土为材料,根据Pallo分组法,将土壤HM分为铁结合胡敏素(HMi)、粘粒结合胡敏素(HMc)和不溶性胡敏素(HMr)三个组分;对自然土壤中HM各组分以及加入玉米秸秆后新形成的HM各组分的数量及结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为丰富腐殖质化学提供基础性资料。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土壤HM各组分中以HMr为主,其次是HMi,含量最少的是HMc。通过HMi和HMc的光学性质比较得出HMi的分子结构较简单,HMc分子结构相对较复杂,加玉米秸秆培养后新形成的HMi、HMc的分子结构比自然土壤中的简单。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与自然土壤相比加玉米秸秆培养后新形成的HMi、HMc的脂族性最强,自然土壤中HMi、HMc的脂族性强弱顺序为:风沙土〉黑土〉草甸土。  相似文献   
54.
连续提取对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与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晋京  宋祥云  窦森 《土壤通报》2007,38(3):452-456
以暗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NaOH和NaOH+Na4P2O7连续提取对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两种提取剂得到的土壤腐殖质组分总量相差不大,并且其中HA组分的数量均高于FA组分。随提取次数增加,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的绝对数量均下降,HA、FA的相对数量也下降,而HM的相对数量则增加。以NaOH为提取剂时,最后得到的腐殖质组分中FA的相对比例高于HA;而用NaOH+Na4P2O7为提取剂时,最后得到的腐殖质组分中HA的相对比例则高于FA。连续提取过程中,HA、FA的色调系数(Δlogk)和活化度(AD)通常呈增加趋势,而相对色度(RF)下降,说明后提取出的HA、FA的缩合度较低,脂族性较强。用RF来表征HA、FA特性变化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5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6种风化煤黄腐酸(FA)复合种衣剂和1种商品种衣剂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用量和FA处理,可提高玉米发芽率1.2%-7.5%,玉米幼苗株高和茎粗分别比对照增加12.3%-16.3%和5.9%-11.8%。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提高12.8%-25.5%。水分胁迫条件下,种衣剂处理的幼苗相对电导率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而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幼苗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6.
柴火山变成花果山串金文陕西省佛坪县通过嫁接改造野生植物,使昔日的426多公顷柴火山变成了花果山。10年,全县共嫁接改造各种野生树木130多万株,年产果品和中药材150多吨,增加经济收入100多万元。被誉为“天然植物园”的佛坪县,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8...  相似文献   
57.
用δ~(13)C值研究土壤有机质周转的方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用δ13C值研究土壤有机质周转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 ,讨论了不同条件下植物和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 ,并对此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8.
磷是限制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性养分元素,阐明青藏高原草地土壤磷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维持该区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沿青藏高原从西北至东南的水平样带采集不同类型草地(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土壤样品,研究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组分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以草甸草原最高,其次为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各类型草地土壤的无机磷组成均以酸溶态无机磷为主;草甸草原土壤的有机磷组成以氢氧化钠态有机磷为主,而典型和荒漠草原土壤则以酸溶态有机磷为主。不同类型草地相比,草甸草原土壤的水溶态、碳酸氢钠态和氢氧化钠态无机磷以及各形态有机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典型和荒漠草原,而荒漠草原土壤的酸溶态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草甸和典型草原。冗余分析指出,土壤有机碳、年均降雨量是影响全磷和有效磷的主要因子,年均降雨量和游离氧化铁是影响无机磷组分的主要因子,而pH、年均气温、地上生物量和年均降雨量是影响有机磷组分的主要因子;结构方程模型指出,草地类型对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组分都有直接的影响,年均温度和容重对无机磷组分也有直接的影响,而海拔、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通过草地类型对无机磷组分和有机磷组分产生间接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青藏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磷素养分的有效管理,进而实现该区域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栽参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栽参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栽参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硅,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PH值和C/N比下降/活性铁、铝、锰和酸性阳离子含量增加。上述变化根区土壤较根上土壤和根下土壤明显。  相似文献   
60.
复合菌剂对农业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添加的复合菌剂在堆肥过程中对温度、pH值、EC、氮素及碳氮比等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剂能够迅速提高发酵体的温度,使温度超过65℃,能加快有机物料的分解速度,碳氮比降低速率提高11.1%,促进了堆肥的腐熟、稳定。在NH3释放比较集中的堆肥初期,pH值降低0.2以上,腐熟堆肥中铵态氮增加13.1%,供试菌剂能够有效地抑制NH3释放,减少臭气的产生并促进氮素积累,全氮增加5.4%。添加的复合菌剂有利于鸡粪和玉米秸秆的发酵腐熟,试验结果对堆肥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